李建权,郭彦江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需要统筹的四个关系*
李建权,郭彦江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民主的进程必然是民主内涵得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尤其有发展性和丰富性。民主本身蕴涵集中,对于执政党,民主和集中同等重要。在社会主义,实质民主是保障人民利益的根本制度,也就是人民民主和党的领导,形式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和表达意愿在形式上的根本要求。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实质民主和形式民主相辅相成,如果形式民主被削弱,实质民主将相应落空。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各有利弊,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方向。党内民主要充实内容,为了吸引广大党员和群众,必须把推动人民民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党内民主;辩证法;形式民主;实质民主
民主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尤其有发展性和丰富性,从而显示出对资产阶级民主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民主是在实践需要的推动下,并且在科学理论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总结其规律对当代民主法治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社会主义民主内涵的丰富性,以辩证法的观点理解和实践它,才能加快它的成熟和完善。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进而做到民主的协调发展。
(一)民主蕴涵集中
从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理解民主,是对民主的一种动态分析。一方面,集中在民主之外,是民主的反义词;另一方面,集中恰恰是民主的目的,民主必然蕴涵集中。不过,集中不一定蕴涵民主,集中有两种,一种是专制之中的集中,另一种是民主之中的集中。在第一种情况,集中完全是民主的反面,矛盾是绝对的;在第二种情况,集中内涵于民主,矛盾是相对的。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但必然有“作民之主”的含义,所谓民主,本身就是建立权威的一种方式,群众通过它给自己选择领袖和建立法治。民主一概地要产生集中,例如领导者的选举,过程是民主,结果是授予个人以权力。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如何,我们党在实践和认识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二)集中的意义
党的历史使命有两部分,即革命和建设。革命时期由于斗争的残酷,客观上需要加强集中。列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实际是在民主原则之上增加了集中原则。他还主张铁的纪律,所谓铁的纪律,也是强调集中。毛泽东说:“共产党不但要民主,尤其要集中。”[1]从而明确表达了在特定历史时期“集中比民主更重要”的观点。
民主实践的环境有两种。一是革命和战争,在这种环境中高度强调集中是正确的。革命和战争时期,革命者必须谦虚谨慎,紧密依靠群众,否则就要失败而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因此强调集中,相对没有脱离人民的危险。二是和平与建设,在这种环境中片面强调集中逐渐丧失了积极意义。邓小平说,“我们历史上多次过分强调党的集中统一”[2]329,这种做法是建国以后历次错误在组织原则上的根源,而“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2]329。个人领导就会演变成个人崇拜,最终发展到“文化大革命”的产生,其重要原因都是对集中的非历史性、非民主基础上理解。
(三)民主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以资产阶级革命为前提,因此逻辑上隐含民主法治前提,并且要求其有更高内涵。马克思认为民主政治是一切国家形式的最终归宿,列宁认为“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3],这些思想火花在邓小平那里成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2]168的基本命题和理论旗帜。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作为我党民主生活的标志,六大到七大,七大到八大,八大到九大,间隔都相当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都能如期召开,说明民主原则终于得到确认,民主生活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在十七大以来加快发展民主,提出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党的领导方式是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统一。十七届四中全会把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概括为: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是党的力量[4]。会议所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积极发展党内民主”的目标。
从民主实践的现状看,集中指导贯穿于日常工作,是连续的;相反,对民主的理解从中央到各级党委,特别是从1956年以后到粉碎“四人帮”以前都是较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陆续得到恢复。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党员是党的主体,民主说到底是为了让党不脱离人民,让个人不脱离整个党。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如何解决执政的考验?毛泽东和黄炎培的著名谈话——窑洞谈话指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民主是出路,因此对于执政党,加强民主更为紧迫。
(一)什么是实质民主和形式民主
对民主政治可以从形式上和实质上进行探讨[5]。民主是希腊人的发明,字面意思是人民的统治,这就是实质民主。在不同时代,人民的内涵是不同的,人民的统治也就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我国就是人民民主和党的领导,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实质民主与民主的实质是两个相互区别的概念,民主的实质指民主的阶级性,实质民主指的是不论民主有何种阶级性,都有一个共同点——“人民”的统治,虽然“人民”的实际范围由国家的阶级性质规定,并且限于统治阶级。民主形式有多样性,我们把形式民主理解为民主的根本形式,也就是民主在形式上的最根本要求。民主形式同样重要,但是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实质民主和形式民主的关系。形式民主即多数决定少数的抽象民主,肇始于古希腊,复兴于资产阶级革命。列宁指出:“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6]因此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是片面的形式民主。资产阶级民主经历帝国主义阶段的严重倒退之后巩固于当代资本主义,现在又陷入日益严重的困境。
实质民主所解决的问题是实现谁的物质利益,形式民主所解决问题是表达谁的思想意志。一般的讲,意志和利益相一致,但是实践证明二者也可能背离,因此取消形式民主是很危险的,如果形式民主被削弱,实质民主最终也要落空。
当人类社会在总体上还处在阶级社会,需要强调实质民主,就要在社会主义国家内坚持人民民主和党的领导,否则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必然退回到一盘散沙,苏东事变中各国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也丧失。因此,邓小平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7]317
(二)作为目的和归宿的实质民主
首先,实质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社会多数,真正的民主必然是无产阶级专政;同理,资产阶级民主必然是资产阶级独裁,虽然可能伴有无产阶级分享政权的表象,实质上无产阶级不可能表达自己的心声,即便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也不会动摇资产阶级的统治。其次,实质民主是经济民主。根据唯物史观,民主必须走向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民主,把生产力交给社会的大多数人。回避这一点是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所在。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共享发展战略,正是实质民主的体现。
(三)党的思想理论与作为基础的形式民主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把“自由民主的中国”界定为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8],这次谈话在党史上被称为“民主许诺”。邓小平说,我们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个任务,没有能够完成[2]335。而肃清封建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2]336。显然,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讨论都属形式民主范畴。民主集中制的难点是民主,民主的难点是形式民主。邓小平说,过去“很少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投票表决,这表明民主集中制还没有成为严格的制度”[2]330。可见作为形式民主的票决是民主集中制的标志,也是民主本身的标志。从实践看,形式民主是我们党的根本成就和宝贵经验。例如邓小平把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决策根据。邓小平说过,关键在于使我们党的生活民主化[7]259,下放权力是最大的民主[7]252,下放权力就是给人民自主权[7]242。这些方面和我们现在讲的知情权、表达权、选举权都是民主的形式方面,说明我们党在实质自觉的基础上,对民主的形式自觉日益提高。
(一)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含义
直接民主是由社会共同体的全体成员或国家的全体公民直接决定公共事务。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就是直接民主。当代某些国家的公职直接选举也是直接民主的典型。间接民主是先由共同体的成员或公民选举代表,再由代表决定公共事务,也叫代议制。当代国家规模较大,间接民主是主流。即使美国这一成熟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总统的选举其实也是间接民主,先产生选举人,再产生总统,导致当选人往往只是获得较多选举人的票,而不是获得绝对多的选民票。间接民主也是民主,代表选举和代表议事都实行民主原则。从我们历史看,两方面实践都值得反思。
(二)直接民主的利弊
直接民主其优点是人民的意志和国家意志直接同一,但也有重大缺陷。希特勒和纳粹通过直接民主夺取政权,可见直接民主也会自己葬送自己。台湾的陈水扁和“台独”势力利用直接民主上台,却不能实现台湾的政治廉洁、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可见,直接民主的价值不是绝对的。我们党也有这方面的教训,“文革”在形式上采取了大民主,却没有为党和人民找到又好又快发展的出路。
正确理解直接民主,其实质是辩证理解人民的局限性。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只是相对的,是阶级性与时代性的综合,因而包含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政治冷淡不可取,政治狂热更是危险,社会主义民主要处理好政治参与度,既反对脱离人民,又要警惕过度参与,防止对直接民主的迷信。
(三)间接民主的利弊
间接民主其缺点是拉大了社会成员和公共事务的距离,增加了代表和官员脱离人民的危险。我们的民主实践有这方面的教训,表现为有的人民代表神龙见首不见尾,有的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不食人间烟火。
间接民主也有其优点,运作成本较低,决策效率提高。现在,我们党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其实质就是直接民主,但是从效果看,远远没有达到成功,政治冷淡、宗法主义、人的素质,都严重困扰着民主的进程。
民主的价值不在于是不是符合“理想”,而在于是不是顶用,是不是具有现实性。民主遭遇的困境,不是有人阻挠,而是民主形式本身要完善,要因时因地具体化,最终把公平与效率完美结合。所以,直接民主不是唯一方向,间接民主同样有强大的生命力,两种民主都应发展。这样可以造成民主的多样性,形成丰富的民主经验,然后从中选择优质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终才能完善和发展起来。
(一)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含义
党内民主是民主在党内生活的体现,其依据是党员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是民主在整个国家中的体现,其依据是人民主权的原理。邓小平说:“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2]373我们的民主包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基于党和人民的特殊关系,二者不可分割。
(二)人民民主是党内民主的基础
人民民主以多样的实践为党内民主提供丰富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党内民主提供社会基础、发展动力。我们党从诞生之时起就具有民主精神,因为“她”从五四运动而来,而“五四”的旗帜是民主、科学。我们现在大力发展民主,说到底是人民对民主的要求更高了。因此人民的民主意识、民主习惯提高了,会有效地提高党内民主的水平。从历史教训看,为什么“文革”期间党内民主破坏殆尽?根源还在于整个民族的民主意识不强,甚至缺乏起码的民主启蒙和习惯,一旦党内民主出了问题,就没有健全的人民民主制约错误的发展。从历史唯物主义讲,党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党的精神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意识和群众心理。人民民主为党内民主提供动力,所谓动力也是一种压力,人民的民主意识和素养越高,越能推动党的民主执政。
当前,党政分工越往基层越加彻底,导致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内容相对贫乏,主要是思想教育、党员发展。但是党组织如果缺少实际工作和实质内容,对党员和群众就没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组织活动就会止于空谈。如何加强党组织的影响和权威,当然不能重复旧体制,只能创新工作方式。出路应是把推动人民民主以及法治作为党组织的中心任务,这样既不干预单位具体事务,又可以透过民主管理和依法治国实现人民利益。民主法治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人民民主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际价值,这样党组织才能吸引群众,否则就会成为空架子。
(三)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保证
基于特殊的国情,中国的社会仍然处于传统和现代交接的阶段,宗法和人情仍然起着强大的作用,对民主法治产生严重的侵蚀。近年来基层民主在发展中也暴露出其现有内涵和形式的较大缺陷,小官巨贪、村官巨腐屡见不鲜,而且涉案金额屡创贪腐纪录,完全说明了这一点。这就需要党以自己的先进性对人民民主予以坚强的领导,从而创造安定团结、公平高效的民主,真正造福人民。人民民主何以推行,党自身的民主自觉和实践是前提。因此,党内民主是魂,人民民主是体;或者说,党内民主是体,人民民主是用。
总之,全面的观点实际是和谐思维,和谐就是既强调对立,又强调统一,强调矛盾诸方面的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与此相反的是绝对思维,就是在矛盾的诸要素中找一个万灵药,找一个全能者,从而取消对立面,代替全体。这样建立的民主是片面的民主,然而片面等于反面,片面的事物是缺少发展动力的。相反,综合各个方面,这样的民主是包含多样性和探索性的民主,具有更大的适应性,从而更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1.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俞可平.民主是共和国的生命[J].人民论坛,2007(22):6-8.
[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11.
[5] 乔贵平.实质民主与形式民主之争[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3):25-28.
[6] 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91.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7.
Four Relations Needed for Overall Plann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Democracy
LI Jianquan, GUO Yanjiang
(SchoolofMarxism,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the socialist democracy in particular, is the course of enriching and promoting the connotation of democracy.Centralism is contained in democracy and they are equally important to the ruling party.In socialism, substantial democracy is the primary system safeguarding the people′s interests, or rather people's democracy and the leadership of our Party. Formal democracy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in form about how people′s will is expressed.Experiences and lessons in history show that substantial and formal democracy supplement each other, and if formal democracy is weakened, substantial democracy cannot be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Both immediate and mediate democracy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y are the ways in which socialist democracy develops.To substantiate democracy within the party must draw the attention of the Party members and the mass, and take the promotion of the people′s democracy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democracy within the party;dialectics;formal democracy;substantial democracy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党的领导在村民自治中的新模式及其社会治理功能”;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西农村治理之制度优化研究”(2015041033-4)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7-02-26
李建权(1965-),男,山西兴县人,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法学(政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 郭彦江(1989-),男,山西中阳县人,太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05.007
D082
A
1008-6285(2017)05-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