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32)
供给侧改革视阈下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有效性
□刘雨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32)
目前在我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的服务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供需不平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待提高以及其它影响人才优化配置的问题。为此,本文主要针对供给侧改革的制度下关于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有效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建议。
供给侧;毕业生;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人事代理制度
高校对于专业的设置没有及时的迎合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且没有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办学,单纯的为了提高学校综合的发展水平,盲目的增设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造成专业的结构上出现相应的矛盾。
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发展中来看,相应的服务系统还是缺乏一定程度的完善,同时也缺乏科学化的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高校创新创业的教育水平还是处于理论知识层次方面的传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创新思维的发挥空间,另外也没给学生足够参与实践活动的锻炼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毕业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
虽然我国的人事代理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十年,但是相应的人才资源配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作用发挥,高校对于毕业生的人事代理工作显得比较忽视,相应的宣传工作也没有做到位,最终会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产生不利的影响。
高校专业设置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前市场对某种专业的人才需求,因此高校在开设专业之前应该充分地考虑当前市场所需的人才并设立对应的专业,以便更好的迎合市场的需求。为了摆脱当前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出现的现状问题,高校应该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化性的改革,同时还需要强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水平,重视学科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的人才需具备的专业知识进行相应的融合,进一步的夯实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高校应对企业市场的未来趋势以及相应的需求变化进行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分析,积极的关注市场的发展方向,增设相应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战略性专业,进一步的贯彻深化高校教育教学变革,强化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水平的措施。
有前景的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实现成功就业的有效条件,因此高校除了要与用人单位加强人才输送的联系,还需要与各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合作的供需关系,进一步发掘创新型的岗位。高校应该时刻的关注国家对于经济改革相关政策的变更,开展就业服务的“转型升级”工作,大力的开拓新兴的就业岗位。
高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开展相应的转型升级工作,为毕业生送岗位、政策以及相应的指导服务,及时将单位用人的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毕业生,实现个性化、信息化的就业服务。除此之外,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双选会的作用,通过举办相应的毕业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可选择的就业机会。
高校要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有关功能,建设完善的人事代理体系,要毕业生可以意识到档案的重要性,进一步的强化毕业生对人事档案的重视度。高校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平台、校园网等媒体形式宣传人事代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强化学生对人事代理程序流程以及人事代理重要事项的重视程度。高校还可以通过讲座或者宣传海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建设人事代理体系的重要性。人事代理机构还可以通过建设网络化的档案信息平台,对毕业生档案进行相应动态化的管理,借以完善人事代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矫正供需结构的配置问题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高校在供给侧的改革背景下,可以有效地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功能,进一步可以保证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现高水平的人才市场的供需平衡。
1004-7026(2017)20-0031-01
G647.38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21
刘雨(1986.6-),籍贯:吉林白山,长春师范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