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7-04-14 01:06韩奥林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韩奥林

(大理大学 云南 大理 671000)

新时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韩奥林

(大理大学 云南 大理 671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传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高校作为人才的集中聚集地,价值观在这里可以得到密集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教育方式来实现。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全社会不同群体价值观的认同,具有显著的模范带头效应。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高校机构应当首要发挥主导地位的作用,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价值观内容传播的效果,使得学生群体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理念。论文分析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研究了解决矛盾的优化措施,指出了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观念

1.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高尚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素质观念,是全社会各方面健康稳定运行的强大推动力。作用在特定的高校环境领域,可以造就一个系统功能完整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学风和作风,塑造良好的大学生文明模范形象。经历互联网在全球逐渐普及的进程中,网络的思想以及诸多影响因素困扰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康养成,形成一些显著的问题。

1.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密不可分,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关键因素。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仰慕,需要自身信念思维的养成,仰慕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与时俱进的实践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入人心的过程中,人民日益认为物质利益在自身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在子女上大学选专业时也会偏向于经济类的商科专业,而马克思的学科专业则比较冷门。人们的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和未来回报,过于专注如何快捷的挣钱,从而忽视了大学生马克思信仰观的强化作用。如今广大高校学生对马克思理论课程厌倦,不爱听课研究理论问题,做作业和考试也都是敷衍了事,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了严重的危机。即使在他们未来考研时也很少有人第一志愿报这个专业,同学基本是从其他专业调剂来的,来这里读研或许只是为了拿个毕业证,增加以后考公务员考编的学历优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不是一两个学者的见解,而是对前辈们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伟大研究成果的传承和发扬,海量的书籍文献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学术成果,不是简单的读几年时间就能理解的,需要认真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重要性,以此为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有效突破口,解决思想行为上的诸多问题。马克思信仰的提高是高校面临的大问题,需要全体师生团结合作,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马克思理论的教学和学习中,把握其中的精髓内涵,学以致用,方能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

1.2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

高校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包括广大师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小环境,与外界进行着多样的物质、精神、信息等的交流,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后加入到世界范围的竞争时,国内的基本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也不断进行调整。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结构两大方面,其中社会道德观念发挥的影响作用更大。开放的世界给传统的中国带来思想观念的革新,西方的文化思潮、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以各种方式渗透进来,增加了社会环境因素的复杂性。我国正处在社会深化改革的转型期,许多外界的不道德行为通过互联网渠道进入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引起他们广泛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他们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不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做人做事、择业就业的价值取向,不同利益群体中的成员会依据自己的道德评价标准来衡量道德行为,这可能会造成个人道德行为与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评价标准的不一致,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社会结构的变革也使得传统的价值观体系受到强烈的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们普遍行为的约束作用逐渐减弱,致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知行不一、心理扭曲的状况。

1.3 日常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创新

由于现行高校教育机制缺乏创新活力,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教学过程十分枯燥,学生被动接受老师们讲授的理论知识。大学生的思维是多变性的,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内容与目标要实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1]现实中的教育观念落后于核心价值观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大多老师都没开展启发互动式的探讨教学,没有围绕学生的实践需求讲授相关的教学内容。任课老师在讲授新课时,讲的一般概念原理过多,信息资料不容易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缺乏生机活力,不能足够引起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无形中给学生带来枯燥厌学的抵触情绪,影响了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认同感。日常的教学方法不能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过分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忽略了理论的实用性,没有把实践环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只有师生在课堂上展开活跃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在生活中双方都能身体力行,在价值观体系的指导下,努力践行理念内容,才能更好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

1.4 家庭教育环境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成长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社会上独生子女逐渐增多,由于是独生子女的身份,导致很多父母对他们过分溺爱,造成了懒惰、自私等不良习惯,使他们普遍缺乏诚实善良、吃苦耐劳的奋发精神。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不加以好好教育,将来会难以应对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不能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岗位,无法承担起服务社会大众的责任。这类群体的价值观很难通过教育得到明显的矫正和改变,需要父母们认真引导他们的思想,协助完成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工作。然而一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并缺乏相应的思想教育知识,对孩子们的价值观念关注较少,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去教导他们。这种纵容孩子任性发展的做法,不利于大学生养成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习惯,共同奋斗的团队精神。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负担大大加重,缺少了孩子家庭教育的坚强辅助力量,势必减缓大学生诚信美德素质的形成进度。

2.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化方式

2.1 理清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念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上都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认可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的价值地位。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系列极端错误的价值观倾向,热衷于功利性目标的追求。理清价值观教育理念的头绪和任务,才可以在校园中大力提倡教育理念,以此凝聚大学生共同价值目标的团结力量,在校园中形成领导有力的价值观体系,保障大学生全身心的良好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以及诉求予以尊重。[2]要努力掌握大学生的这一特定群体的学习记忆规律,不能一味的灌输概念知识,给他们学习思考的空间。教学知识需要有创新活力,重视教学过程的效率和效果。高校教师应当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承担教书育人、传授学生一系列正确的道德准则,使他们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有用武之地,自信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通过老师们长期的言传身教,可以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接受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老师的行为对许多青年学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促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关于人生意义的价值标准。将核心价值观紧密的与学生的生活状态相结合,让内容贴近于现实情景,这样才能真正被学生所掌握,逐渐转化为他们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老师们要把握好教育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主动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避免出现抵触学习情绪。同时,高校应当努力建设一个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受到启发教育,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想目标。

2.2 校外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将创新思维和针对性的思路注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中,强化校外社会实践的功能作用。实践是锻炼大学生能动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参加多样的社会实践是培育大学生健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他们才干能力、养成知行统一习惯的过程。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行为,在做好日常功课的基础上,平时利用部分时间参与多种有益身心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概念原理性很强,新时期条件下的大学生对通俗易懂的知识乐于接受,因此需要调整教育模式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通过使用微信、微博、校园论坛等信息传播方式,以亲切舒适的语言表达形式呈现给广大学生面前,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学校政策规定下,每位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个人社会实践计划,深入到社会的基层群众生活中去,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到现实的辛苦时,他们会端正学习态度,更加认真的对待学习,踏实的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以自己的辛勤努力换取美好的事业前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3]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真实的社会环境、增长就业创业的经验、锻炼顽强的毅力和勇气、对于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中国梦建设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充分利用完备的学习设备条件,提高自己学识的广度和深度。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好本专业学科知识,再经历经验能力的成长,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学习专业知识只是大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铺垫,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自身的价值观是否能帮助到事业的发展。良好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是社会繁荣发展的人才资源储备库,所以培养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社会的长久稳定性。如果这些基本素质不具备,专业知识水平再高,也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明朗时期,接触的海量信息知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交往活动比以前更频繁更广泛,但往往由于生活经验和辨别能力的不足,很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显著增强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进一步通过事物的表象来看清事物的本质。认真学习、正确认识、深入领会核心价值观,对于正在成长、发展壮大中的青年人来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对建设和谐校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青年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运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团结所有人,体现爱国主义,提倡创造能力,全力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而推动学校和谐发展,为大学生在思想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旗帜鲜明的指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反对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是非对错确定了统一的价值取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其中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同样是指导大学生学习成长的有力武器,对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刘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6):17.

[2]张铮.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现状与培育策略探析[J].文教研究,2016:314.

[3]李曼,杨文蕴,曾婧.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索[J].青年时代,2016(2):107.

[4]琚鹏飞.当代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6).

G640

A

2095-7327(2017)-08-0019-02

韩奥林(1991.10—),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在民族地区的实践。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