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2017-04-14 01:06张发勤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滁州学院意识

陶 涛 张发勤

(1.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2.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高校实践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陶 涛1张发勤2

(1.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2.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创新是国家发展、民族强盛的源泉,大学生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此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开展的教学实践、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等教育中,多渠道并举,才能有效而系统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实践教育;创新意识;大学生;渠道

创新,为国家科技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是经济、文化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催化剂”。新时期的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促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未来国际间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新技术,未来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我国如何在大国博弈中提高地位,在综合国力中提高竞争强度,这就需要不断培养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大学生,为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国家发挥积极作用。

高校的实践教育是开放式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首先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中除了考虑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在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索,进而培养有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实践教育是大学创新意识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在全面推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意识养成为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主动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将大学生“奇思妙想”的好主意转变为现实应用,才能切实响应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才能真正实现“百花齐放、万家争鸣”的有利局面,才能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1]。

1.实践教育中制约大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因素

目前,高校为了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改变墨守成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增强高水平人才的竞争力,已然采取了诸多举措来激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借此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大学生作为接受培养、正在成长的群体,生活学习等方面必然收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因素的直接或者间接的负面影响,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创新的兴趣,少许的创新意识也被消磨殆尽,继而成为一名只会按部就班的“好”学生。

1.1 自身内在因素

作为大学生的本体创新意识单薄,甚至匮乏,主要原因是没有创新的欲望和动力。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实践教育的过程中不敢质疑,不愿深入思考,即使有人在思考中产生了疑惑,有想法和见解,却担心违背了教学意图,破坏教学气氛,不敢做“出头鸟”,不敢将新思想与实践相结合,错过了创新思考的最佳时机。部分大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创新意识,但因为沉迷游戏等原因没有将创新的想法付诸于实践行动,缺少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错失大学四年的宝贵机会,因而也不会成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经过高考跨进高校大门,刚开始也有创新的胆识和热情,在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比赛中,也愿意崭露头角,愿意分享他们的奇思妙想,但当他们在过程中遭遇挫折、遇到不同观念和言语反对时,就会产生沮丧抵触情绪,进而放弃创新的机会。这部分学生分化成两类:一类学生随波逐流,怀疑自己创新的能力,认为创新不是普通学生能做出来的,应该由好学生好老师去从事,自己只要争取考试合格,顺利毕业就满足了;另一类学生认为在实践中除了自己以外的创意、想法都很一般,甚至不上档次,不采用自己的想法是老师和学生的损失,于是不愿参加实践活动。

大学生在实践教育中缺乏深入思考,在参与实践教育的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答案,不能主动积极有效的思考创新,往往追求的是在课堂实践教育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得到学分,在社会实践中完成实践任务取得相应结果,在学科竞赛中交出作品获得成果奖励就满足了。创新的兴趣不高,能力不足。大部分学生对实践创新有兴趣,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学生们由于学习程度的加大,就业压力的增大,生活上的繁琐,逐渐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降低了创新的兴趣。

1.2 外部环境影响

急公近利的不良风气渗入到高校,严重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创新是需要思想、文化、知识、能力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在实践中展现出来,并且与生产相结合,创造宝贵的社会财富。但是当下的功利主义、自私主义、投机主义造成诸多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思想滑坡,他们认为与其费力费时的埋头创新,不如早日进入社会,努力赚钱过上好日子,去做不实在也看不到希望的事情是浪费时间。

部分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不表态,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缺乏创新的胆识和勇气。我国的家庭教育首先确立了父母、师长在教育中不容置疑的地位,要求学生要完全信任父母所说、教师所授,不敢怀疑书本知识。家长关心更多的是如何记录知识,将内容复制到试卷上,获取高分,而不是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论证,扼杀了大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学校组织实践教育的深度不足,也造成大学生不敢突破定势思维,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高校是为社会输送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前沿阵地,应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办学特色。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创新意识教育缺少思路、实践教育缺乏条件,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等不利因素。教师在指导大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活动中,千篇一律地按教学计划、大纲等要求进行教育,未能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多思考、多创新,造成大学生成为高校工厂生产出的“成品”输送到工作岗位[2]。

2.实践教育过程多渠道并举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

2.1 思想上积极引导教育,营造良好的实践教育氛围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

为克服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观念陈旧,创新毅力不强的弱点,增强大学生参与创新的勇气与兴趣,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鼓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质疑、提问、探讨,采用团队协作解决问题,最终树立起创新创造的信心,敢于把接受到的教育内容,用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充实起来,创造出新的发现发明,让接受实践教育的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其中,敢于参与,勇于创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学习,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创新能动性,形成良好的主观创新意识。

2.2 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变指导教师的实践教育理念

高校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在校内的实验实训中心或工作室等固定地点,由固定的指导教师带领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其中教学模式仍以指导教师客观演示,学生“生搬硬套”为主,不利于学生展现其特有的创新思维。因此应当首先转变指导教师的观念,从以往的教育内容中挖掘新的知识点,丰富教学手段,在实践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让大学生在整个接受教育的活动中呈现个人的创新风采[3]。指导教师本人要确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营造和谐自由的实践氛围,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提供丰富的“养料”。指导老师也应当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大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当中,在社会实践中磨练自己,在竞赛活动中汲取“营养”,增加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做好创新与社会同步,创意为国家所用。

2.3 实践教育与科研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高校管理者应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到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高校也应当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将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的项目与教师本人申报的科研项目处于同等位置,以此激发指导教师参与的热情和信心,而不应该只重视教师本人的科研忽略了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在组织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时,应当让学生在主题选择、课题申报、方案设计、具体应用、材料整理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指导,增强学生的创新选择意识,帮助大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切实结合,开辟新的视野,拓宽大学生对创新的新认识和新热情,增加大学生的知识面。

2.4 深化构建三个教育课堂联动的模式,加强专业实践、专项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高校通过实验实习训练、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通过创业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4]。高校应加强专业实践、专项实践和社会实践三者的联系,搭建三位一体的平台,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科技文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项目中,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衔接,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相互融合,让大学生的各种潜能发挥出来,提高其综合素质,促使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涌现。

综上所述,在高校实践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也是衡量高校实践教育水平高低、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高校应当以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为本,全力搭建实践平台,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拓展道路,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有思想、有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解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经济网,2015.

[2]郭立场.辅导员视角: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路径.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 (4):79-81.

[3]卢书欣.创业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创新思维养成刍议.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4(1):70-71.

[4]满盈盈.美术与设计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时代教育,2015 (15):67-67.

Innovation is the sourc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obust,while college students are main forces of building a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Therefor,foster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becomes extremely important.Only by carrying out all kinds of means simultaneously to conduct education about teaching practices,entrepreneur practices and social practices,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ffect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Practical education;Innovative Awareness;College Students;Path

G630

A

2095-7327(2017)-08-0017-02

安徽省质量工程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项目《创艺手工创客实验室》(项目编号为2015ckjh100)。

陶涛(1986.2—),男,汉族,安徽滁州人,硕士,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张发勤(1983.05—),女,汉族,安徽霍邱人,硕士,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学。

猜你喜欢
滁州学院意识
《滁州西涧》(草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初等教育学院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