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创新研究

2017-04-14 00:43杨宝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套路武术供给

杨宝雷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安徽 滁州 239000)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创新研究

杨宝雷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安徽 滁州 23900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需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以套路为主要供给内容的教学模式备受学界争议,已不适应大学生对武术的需求;高校大学生习武的动机大都是看中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并对我国传统经典拳术有着强烈的渴求,且侧重于动作的朴实性和实用性,追求防身自卫的武术技能,同时武术套路因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健身、观赏价值并没被大学生完全否定,仍有部分需求量,将在多元化的武术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鉴于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武术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相关软硬件设施、工作方式5个方面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

高校;武术课;供给;体系创新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其研究范畴主要涉及武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现状分析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可归为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供给与大学生对武术课的需求两个方面.2016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篇之年,全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掀起了不同以往的改革浪潮,集中在供给侧发力,以创新产品、创新机制、创新体系等适应、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在此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潮中,亦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机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简称意见)明确提到:高等学校应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在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1].从中不难看出,《意见》增加了高校体育职能部门自主设置武术教学项目、编制校本教材的灵活性以及引进我国传统经典拳术实行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即为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供给体系的创新提供了政策指引与支持.因此,在摸清公共体育大学生对武术课的实际需求情况下,高校体育职能部门在公共体育武术课的供给侧实行精准改革,将会对全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窘迫现状起到革命性的扭转作用.秉承“多元化研究范式与方法的武术教育研究趋势[2]”,本研究基于“供给—需求”理论的视角,剖析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发展状况,对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侧提出新的供给体系的构建,期望为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需状况

1.1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状况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整体上是以竞技武术套路或以此创编的简化套路为主要供给内容.现代长拳套路,包括长拳类器械,如刀、枪、剑、棍套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教学训练与竞赛的主要内容之一,且此种状况已经持续了近50年的时间[3].总体上,我国高校武术课教材自建国后经历了“教学内容竞技化和竞技内容教材化两个阶段[4]”.由此可知,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教材内容是以竞技场上的武术套路为基础演变而来,过分强调武术套路动作的舒展性、节奏性、美感性、韵律性等作用,而轻视了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的技击性,及其涵盖的习武心境、格斗眼神、技击武德、意志品质、动作的实用性以及相应的训练、教学方式等.时至今日,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育在自身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加上受到外来武技(如跆拳道、空手道、击剑等)的冲击,其发展状况显得非常窘迫.

尽管全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在供给内容、方式上总体处于同一格调,在当前全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普遍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下,个别高校的公共体育武术课在供给内容的结构上已迈出坚实的步伐,将民族传统经典拳术引入到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堂中.例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将咏春拳编进校本教材内容,并作为大学生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深受学生们的好评[5].另外,从文献[6-9]看出,民族传统经典拳术(器械)目前虽然尚未被纳入武术课体系,但因其在各高校武术社团中产生的巨大反响,而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对本地的或其他地域的传统经典拳术进行了挖掘并论证了将其融入高校武术课程体系的可行性.从多方面看,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以套路为主要供给内容的教学模式备受学界争议,已不适应大学生对武术的需求;其现行供给体系势必要面临结构性的调整乃至改革.

1.2 大学生对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需求状况

目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矛盾现象.有研究对我国高校当前开展的24式简化太极拳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此兴趣不高,不适应太极拳均匀舒缓的节奏,尤其认为其动作繁多、复杂,耗费大量时间用以记忆动作,持续整个学期,考完试后很快几乎全部忘掉.不难看出,大学生对一味的记忆动作十分头疼,迫于学分问题,对此也很无奈.这种有悖于他们习武初衷的行径,何谈能激发其习武的热情?那么,高校大学生习武的初衷(动机)到底是什么呢?刘文武[3]对浙江海洋学院10个武术选项班级322名学生的习武动机进行了调研,发现有277名学生选择武术课的原因是为了学习防身自卫技能,占到总数的86%;黄丹[5]等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8级和2009级武术选项课各300名学生的选择项目调查发现,二者选择咏春拳人数比例分别达到66.1%和68.1%,远超过选择太极拳或其他武术套路的学生;邢强[10]在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武术协会调研发现,该校武术协会习练咏春拳的学生大有人在,且80%以上的学生学习武术是出于自卫防身的目的,并对珠海各高校大学生关于南、北派拳系传统经典拳术感兴趣的项目进行了调查:位于前几位的分别为南派拳系中咏春拳(63.67%)、蔡李佛拳(58.98%)、白眉拳(14.08%)、洪拳(11.84%),北派拳系中少林拳(48.97%)、八卦掌(18.16%)、翻子拳(9.18%).这说明大学生对我国传统经典拳术有着巨大的渴求,并对当地著名拳术青睐有加.陈福刁等[9]对韩山师范学院武术协会调研发现参加南枝拳习练的学生达600人之众,且积极性非常高,也证明了这一点.

由上述众多实地调研的例证表明,高校大学生习武的动机大都是看中武术的本质属性——攻防技击性,并对我国传统经典拳术有着强烈的渴求,且侧重于动作的朴实性和实用性,追求防身自卫的武术技能.但是,也能看出当代武术套路因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健身、观赏价值并没有被大学生完全否定,仍有部分需求量,将在多元化的武术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2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需矛盾分析

经多年公共体育武术课的实践教学和研究,本文将参加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大学生的来源大致分为5类:第一,真实渴望追求防身自卫的武术技能;第二,源于影视、网络等对武术产生的好奇感;第三,被关系好的同学拉进来的;第四,容易挣到学分,才选的武术;再者,因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已被选满或所有设定的项目选课时间与自身文化课上课时间冲突,“被迫”选武术.高校普遍现行的公共体育武术套路教学内容影响到武术选项课学生的兴趣,不仅使得前两者感到失望,也使得后三者有“被套进去”的感觉.这就造成了现行公共体育武术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仅没能激发起武术爱好者、好奇者的更大习武兴趣,也没能扭转观望、“投机”、“被迫进来”学生练武的动机或心态,以至于出现“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供与需的矛盾现象,刘文武[3]认为是由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定位与武术教学实施中的内容载体明显错位导致的.深究其矛盾机理,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我国高校武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机制——我国高校武术教育人才主要出自高师院校以武术为专修项目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对他们武术技能的培养又主要以国际武术竞赛套路为主,散打等项目仅列为辅修项目,但也有部分专业体育院校以各种现代搏击术培养的学生充实到大、中、小学师资队伍中,但影响不到全国性以武术套路为主要内容培养武术教师的整体格局;另一方面,则源于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的供给机制——高校现行公共体育武术教学内容仍然是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武术套路为主,高校体育职能部门始终以此为武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且高校武术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在现行体育项目选课机制下,大学生对公共体育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只能“被迫”接受.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目前远没达到成为大学生争夺的“拥挤产品”的程度.在当前全国经济社会普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不妨设想将高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当作市场经济下的一种商品,放在经济市场中由消费者(大学生)自由购买消费(而没有高校霸王性的硬性供给),这样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众所周知,有悖于消费者需求的商品,不会存活于经济市场中.不难想象,高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将会遇到怎样的境遇!从这个角度来审视问题,我们可以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当前面临“供与需”矛盾的严峻局面.因此,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侧应根据大学生实际的需求,尽快创新其供给体系.

3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的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的是化解过剩产能,增强内部驱动力,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及创造、引领新的需求.由于供求是双方面的平衡关系,供给侧方面的改革最终也是在创造需求,是在解决需求的问题[11].因此,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的创新应紧紧围绕大学生对武术的需求来进行,并且要着重分析与供给侧和需求侧紧密相关的要素,来重新构建公共体育武术课自身的供给体系,方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大学生对武术的需求.

3.1 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的指导思想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体系应确立为多元并举的武术教育与教学的指导思想,尤其应重视对民族传统经典拳术的继承与发扬.在当代文化强国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省,牢牢抓住高校这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继承的重要阵地;由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具有脆弱性、长期性、师承性及非标准性特征[12]”,因此高校武术教育工作者在构建新的供给体系时,应本着“当代武术应该承担起文化的使命、教育的使命、科学的使命三重使命的责任[13]”来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经典武术.

3.2 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供给内容

高校武术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意见》提出的“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等论述,在保留部分现有武术套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地域民族传统经典拳术,积极融入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供给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武术项目库,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逐步将武术课培育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引领大学生对武术的需求.

3.3 创新高校武术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多元化武术课程内容已成为大学生需求的趋势.因此,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供给体系中武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高师院校及各大体院在培养武术教育人才时,应改变以往以套路技能为主的培养模式,着重培养他们“一专多能”武术技能,优化其武术技能结构;另一方面,高校体育职能部门应采取多种举措,改善现有武术教师的武术技能结构.从这两方面紧紧围绕大学生对公共体育武术课内容多元化的需求,来提高高校武术教师的武术知能供给水平,以解决教师以往会什么就教什么的课程内容僵化性问题.

3.4 加强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相关软硬件设施的供给力度

与武术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器材、设备对创新武术教学方法,转变工作方式等至关重要,是武术课程供给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例如加大对击打类器具、防护类器具以及技能培养型器具(如咏春拳的木人桩)等的资金投入,利用这些器具可以丰富武术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另外学习使用影音编辑软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供丰富多彩的的理论授课方式以及作业完成方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武术技能均大有裨益.

3.5 创新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工作供给方式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工作至少包含武术课选课机制及其课上直接性教育教学活动和课外的延伸——校内、校外武术的系列活动.公共体育武术课选课机制的创新供给应以方便爱好武术的学生能选上课为原则,高校体育职能部门在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此作出灵活性调整.武术课外的系列活动是对课堂教育、教学有效而必要的补充,可提供多样化的习武环境、师资以及交流展示平台,十分有利于大学生武术素养的提高.

4 小 结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教育工作顽疾已久,备受争议.在当前全国经济社会普遍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本研究鉴于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客观地分析了我国高校目前公共体育武术课供与需的状况,提出了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应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武术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相关软硬件设施、工作方式五个方面入手来构建其供给体系,以适应、引领公共体育大学生对武术的需求.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EB/OL].(2016—05—06)[2016—09—0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2]桑全喜,张国栋.改革开放30年武术教育热点透视[J].体育学刊,2009,16(9):92—97.

[3]刘文武,杜杰,胡海旭.学校武术教育——定位、现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9):64—68.

[4]王建华,高嵘.学校武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6—28.

[5]黄丹,刘永峰,欧光强.佛山地区高校开展咏春拳教学的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2):115—118.

[6]徐运君.湖南省本土武术融入高校武术课程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3):13—38.

[7]张治国.少林拳进入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题的可行性理论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7.

[8]王艳红.当代崆峒武术引入地方高校的可行性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2,34(2):86—88.

[9]陈福刁,林伟贤.潮汕南枝拳进地方高校武术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5(3):84—88.

[10]邢强.珠海高校体育课引入咏春拳的可行性研究[J].运动,2015(5):57—58.

[11]刘世锦.供给侧改革不是说需求不重要了[J].中国经贸导刊,2015(12):26—27.

[12]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51—57.

[13]邱丕相,杨建营.当代武术的三重使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1—5.

[责任编辑:徐明忠]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supply system of wushu cla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Baole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uzhou 239000,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model of public sports martial arts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s been disput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which is not suitabl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lay the martial arts.Demand and martial art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mostly fancy martial arts of the nature of attack and defense attack and defen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boxing has a strong desire, and the emphasis on the simple and practical action, the pursuit of self-defense self-defense martial arts Skills, while martial arts routine because of its own fitness, ornamental value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denied students, there are still some demand, will be in a wide range of martial arts curriculum system in place.In view of the theory of supply - demand in economic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upply system of public sports martial a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ive aspects:guiding ideology, teaching content, Wushu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relevant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cilities and working methods.

colleges; martial arts class; supply; system Innovation

2016-11-11;

2016-11-29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5A718)

杨宝雷(1982—),男,安徽亳州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旅游方面的研究.

G852

A

1672-3600(2017)06-0103-04

猜你喜欢
套路武术供给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眼下有套路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