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笑》表现主义因素摭谈

2017-04-14 00:17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表现主义恐惧战争

王 欣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红笑》表现主义因素摭谈

王 欣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安德烈耶夫的创作既继承了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又吸收了现代主义的精髓,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创作风格。《红笑》是安德烈耶夫的一部力作,小说运用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呈现出战争的惨烈景象及战争对人之命运的深远影响。文章结合表现主义的主要特点,从作品主题、情节结构建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艺术美学理念等多个方面分析《红笑》中的表现主义因素,力求从另一个侧面阐释安德烈耶夫的小说创作。

《红笑》;安德烈耶夫;表现主义;抽象

安德烈耶夫的创作在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史上独具风格,并建构出一个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独特艺术世界。虽然安德烈耶夫艺术表现手法的实质在文学评论界还存在争议,对其属于哪一流派的作家莫衷一是,但其创作蕴含明显的表现主义色彩还是得到文学评论界的普遍承认。中篇小说《红笑》正是一部融入大量表现主义因素的作品。《红笑》运用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向读者呈现战争的惨烈景象以及战争对人之命运的深远影响。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表现主义的主要特征,归纳《红笑》中蕴含的表现主义因素。

一、恐惧的主题

安德烈耶夫非常关注对生存恐惧的深邃思考,在他的意识中,生与死一样,是一种极其恐怖的状态。我国学者王宗琥在分析俄罗斯表现主义文学特点的文章中把这种情结总结为对存在的恐惧。[1](P96-97)作家对小说中展现的战争曾如许评价:正义的战争已一去不复返,无论现在的还是将来的的战争都是狂人与狂人之间的战争。[2](P286-287)安德烈耶夫的主题就是疯狂与恐惧。小说开头以一句话单独成段“……疯狂和恐惧”开宗明义点明主题,后文又多次出现“疯狂”和“恐惧”。在这里,恐惧的情感包含三个层次。首先是来自对战争带来的死亡的恐惧。战争既残酷又惨烈,既疯狂又荒诞,没有死亡就不会有由死亡衍生出来的对人的存在和存在的不确定性更深刻的恐惧。成千上万人由于战争失去生命,前一秒在战斗,后一秒变成死尸,死亡随时降临,对死亡的恐惧直击心灵。然后是对疯狂的恐惧。尸横遍野的惨状、没日没夜的战斗、无休止的疲劳使人几近疯狂,使人的神经在刺激和麻木中反复摇摆。由于恐惧死亡,人开始无目的地杀人,人开始癫狂。在战争中目睹人性的丧失,许多人的精神防线土崩瓦解,彻底走向崩溃,对疯狂的恐惧使士兵们宁愿选择死亡。第三个层次是对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恐惧。即使战争结束,战争产生的恐惧感却仍在继续,战后人们仍旧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中,战争的阴影如噩梦般笼罩在每个人的心上,无论是亲临战场的幸存者,还是留守后方的亲人朋友,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对存在的恐惧使人惊恐万状、忐忑不安。人们陷入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担心战争、灾难或者任何一种能引起疯狂和混乱的事件会打破现有的宁静。小说中弟弟在剧院时的一段心理描写清晰地将这种恐惧反映出来:“这一群被关在狭小空间里的人造成的恐惧,渐渐地控制了我……他们使人觉得可怕,因为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变成一具尸体,再说大家的脑袋都失去了理智……是平静的,但我却在这平静中感到了一场每一秒钟都可能到来的暴风雨。”[3](P93)假设剧院里发生火灾,人们会忘记自己是人,会失去理智,为了求生将别人掐死,人们高尚的优雅,只不过是吃饱的野兽感到自己处于安全时的文静。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安德烈耶夫对人本性的一种悲观情绪,他认为人的本质是无理性的,自私的,疯狂的,随时可能因为个人的生存受到威胁而变成疯子或杀人犯。这种由存在的不确定所引起的恐慌畏惧甚至远远超过害怕死亡本身。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下,死亡恐怖,而生存更加恐怖。

二、蒙太奇式的结构

《红笑》是一部结构松散、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的作品,小说的两个主要部分在情节上不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而是通过叙事主人公的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这种结构上的特点与影片拍摄时运用的蒙太奇技巧相近。德布林在《驱除魔影》一书中,针对文学作品的情节结构提出这样的观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不是由情节的安排所决定,每一部分的情节都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4](P136-138)《红笑》没有贯穿情节始终的中心性事件,叙述的视角也不统一(第一部分的叙述者是参战的军官,第二部分的叙述者变为军官的弟弟),但由于整个故事背景和氛围是统一的,所以《红笑》的两个主要部分仍然能组成有机整体。在故事的演进过程中时而插入幻想的内容,现实和虚幻没有明确的界线。比如在哥哥死后,弟弟走进哥哥的书房常常会感到害怕——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可以听到某种声响,甚至真地出现幻觉,感到哥哥仍然出现在房间里同自己聊天,后来又出现嫂子、母亲、妹妹,还有从大地里抛出来的无穷多的尸体。嫂子、母亲、妹妹这些人物是否真实存在,还是仅存于主人公的幻想,我们无从得知。《红笑》中也表现出反传统的时空观,前文提到小说中虽然有今天、明天、早晚、昼夜,但是没有写明事件的具体日期和具体地点,取消了时间和空间的界线,这种错乱的时空使安德烈耶夫的主观创作理念能自由驰骋,也使“红笑”得以获得更普遍和永恒的象征意义。除了结构建构上类似蒙太奇,在每一部分的情节演进中的时空转换也表现出这一特点。比如小说第一部分的主人公从战场到医院的转换,从医院到家的转换,作家并没有向读者交代这中间的前因后果,而是通过主人公在战场上每个具体的片段展现了整个战争的惨烈和残酷。

三、抽象概括的表现手法

《红笑》中大量使用抽象概括的艺术手法,这也是表现主义倾向的集中反映。抽象概括的手法由哲学领域渗透而来,最初由象征主义文学发起,而后表现主义将其不断发展。安德烈耶夫在小说中运用这一手段,力争使具体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过渡到抽象的认识中去。“红笑”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象征意象,具有多重含义,但毫无疑问,“红笑”背后的意义是一种普遍性的东西,是整个人类世界所共有的东西。“红笑”在小说中首次亮相是在一个死去的预备役士官生身上。他一直僵硬而木讷地微笑着,眼神里充满青春和恐惧。很难说主人公此时看到的微笑是不是真正意义的笑,很可能只是痛苦的扭曲麻木和精神崩溃,头脑接近疯狂的无奈。然而,一瞬间,“在我眼里刚刚还是苍白的这张脸上出现了一道短短的、圆头的、红色的玩意儿……而那微笑,用过短短的红色的流淌的玩意儿仍然在继续——一种疯狂的笑——红笑。”[3](P52)以突然死亡的方式,主人公第一次看到了红笑,它是对这个世界的无奈、扭曲、疯狂、恐惧的抽象概括。《红笑》除了在小说名字上抽象概括地表现对世界的情感态度,在人物塑造和故事叙述上同样采用的抽象概括的艺术手法。安德烈耶夫在塑造人物时,没有聚焦于人物性格的典型塑造,没有关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而是用某种符号、身份、观念代替人物的名字。战场上出现的仅仅是军官、士兵、医生、大学生、敌人,全部都没有具体的形象,在非理性的状态下,人不关注身边的人究竟是谁,样貌性格如何,他们仅仅是战争状态下荒诞的无意义的存在。家庭中出现的仅仅是妻子、儿子、弟弟、母亲,读者同样看不到他们的样子,甚至会怀疑这些人物是否真实存在,抑或是疯癫的主人公臆想出来的形象。但这些人物身上所蕴藏的精神内涵远比乍看之下要多,他们都是某种精神和思想的代言人。在故事的叙述上,《红笑》中的时间和空间也是不确定的。从文本中,我们很难发现战争的背景,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主人公的家在什么地方,主人公从空间的战场到家过了多长时间,都没有明确的交代,只能抽象出“今天”“第几天”“战场”“家”这样的概念。

四、强烈的内在激情

《红笑》是以日俄战争为题材的作品,而安德烈耶夫本人并没有亲临战场,他的写作素材主要源于报纸上关于战事的报道,所持有的是一种直觉式的当代战争观。小说《红笑》没有涉及到真实的作战场面,缺乏关于战争场面的细节描写,而是将战争进行中和战后主人公的强烈情感作为重点描写对象,凭借主人公的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其转变为强烈的激情。战争的描写很大程度上心理化了,小说第一部分强调战场上作战者的状态、战场的状态,这是一种类似绘画的静态描写;第二部分聚焦于战场后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内心的恐惧和挣扎。作品不再关注战争的性质,谁是正义,谁是非正义,它所首先表现的是对人类自我毁灭的愤怒,疯狂而荒诞的战争使人失去理智,使整个世界陷入疯狂状态,人类濒临自我毁灭的边缘。艺术理论奠基者康定斯基指出,艺术的实质是一种满足精神需要的外部形式的体现。《红笑》以日记体的形式呈现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在创作中强调无所顾忌的真实。小说用大段的内心独白来表达强烈的个人情感,使这种强烈的激情找到宣泄的出口,这样具有表现主义特征的呈现方式使作品更具情感张力,更能引起读者内心感情的激荡。

五、突出的视觉效果

强烈的视觉效果是《红笑》创作上的突出特点,主要通过色彩、平面化的战争场景描绘来营造画面感。色彩在《红笑》中具有象征意义,在表达作品情感,烘托恐怖疯狂的气氛上起到关键作用。“红笑”题目二字已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自动在脑海中构建小说的整体情感色调,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红色更是频频出现在读者眼前。作为心理原色的红色,处于可见光谱中长波末端,鲜艳夺目,是极易引起人情绪波动,象征鲜血、死亡、激情、警告的色彩。死亡在战争中甚至演变成一种疯狂的欣喜,安德烈耶夫不断用红色刺激读者的眼睛与神经,营造癫狂和恐惧结合的极端状态。在战场上,主人公常常陷入对家庭的回忆,房间里浅蓝色的壁纸,壁纸上银白色的小花给人以平静祥和之感。在战争发生前,主人公的生活既平静又丰富多彩。他触手所及的尽是“这些亲切的、漂亮的书籍,封面有黄的、蓝的、咖啡色的”。而战争带来的仅是满眼刺目的红色。除了色彩,作家还用类似绘画的技巧勾勒平面化的战争场面,突出视觉效果。“地平线上的各个不同地点,像被一条无声的链条连在一起似的都是这样。一动不动的火光,它们好像同时出来的数十个太阳。远处的丘岗变得浓黑浓黑,清晰地勾画出一道被折断的和波浪形的线条,而附近则到处都蒙上了一层静静的红色的光芒,它默默地,一动不动。”[3](P62)链条般的火光可见战火之密集,红色的光芒可能是鲜血遍地尸横遍野的场景。但作家并没有直接对客观现实加以描写,而是三言两语勾勒出战争惨烈的整体画面,色彩浓烈的大场面的营造反而更具视觉冲击力。

结语

中篇小说《红笑》中蒙太奇式的结构建构、抽象的概括、强烈的视觉效果等创作手法表现安德烈耶夫对荒谬的战争的强烈愤怒和批判,是一种对人的存在的恐惧与绝望的呐喊。无论从作品主题和写作风格上看都呈现出明显的表现主义倾向。表现主义手法在创作中的运用对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起到关键性作用。

[1]王宗琥.俄罗斯表现主义文学的主题特点[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

[2]俄罗斯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III[M].谷雨,等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3]列·安德烈耶夫.红笑[M].张冰,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4]许启伟,康定斯基艺术精神探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5(4).

I106

A

2095-0438(2017)12-0057-03

2017-05-25

王欣(1987-),女,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

[责任编辑 王占峰]

猜你喜欢
表现主义恐惧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关于表现主义
被风吹“偏”的战争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他们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