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彦
散步是老年人安全有效的健身方法,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康复的良方。散步能促使血管弹性增加,特别是腿的持续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散步能锻炼下肢肌肉及韧带,保持关节的灵活性;散步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有利于精神放松,减少抑郁与压抑情绪,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散步还有利于维持人体的钙平衡,保护骨骼健康,并有助于氧化体内多余的脂肪,减轻体重或维持体重在适当的水平。
然而,散步也有许多学问,特别是对患有慢性病和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来说,散步更是有讲究的。
体弱者体弱者每小时走5千米以上最好,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或饭后,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为了保持身体平衡,高龄体弱者在散步时最好拄个拐杖,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
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行走速度不要过快,以中小运动量为宜,上坡行走时速度应减慢,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效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散步时,应先吃点东西,不能饿着肚子,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饭后休息片刻再行走最好,运动强度可大些,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一般以每次行走30分钟为宜。无心血管并发症者可交替进行快速和中速步行。如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步行应避开胰岛素作用高峰时段,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肥胖或高脂血症患者这类患者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些。最好坚持每天散步2次,每次1小时。散步时可适当走快些,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失眠者易失眠者可在晚上睡前散步,每次半小时,会收到较好的镇静效果。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散步时,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前脚掌着地。
肩周炎、肺气肿、胸闷患者这类患者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每分钟60~90步。可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散步时,两手掌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反方向交替进行。每分钟40~60步,每次5~10分钟。
颈椎病患者颈椎病患者散步时,可采用十点十分散步法。水平抬臂这个位置叫九点一刻,再向上斜举臂,这个位置叫十点十分。“十点十分走”则能让你把胸挺起来,头昂起来,每天坚持走200步,颈椎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大小便不畅者大小便不畅者散步时,可采用扭一扭散步法。老年人的腰颈关节的灵活度差,每天走一走,扭一扭,扭就是良性的机体按摩,对于防治老年人大小便不畅等的效果非常好。
特别提醒:饭后不宜马上散步。由于每个人的心肺功能不一样,所以散步时要量力而行。根据各自身体的承受能力,加快或减慢行走速度。一旦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情况,就应该停下来歇一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