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金荣
【摘要】 相对于语文来说,数学就略显得枯燥无味了。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也可以生成精彩,直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视觉的冲击对于小学生来说印象会多深刻,在课堂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引领教学,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可以激起学生兴趣,能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对于帮助学生开阔思路、突破思维定势有极好的作用。
【关键词】 数形结合思想 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3-142-01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写过一首描写数形结合的诗:
数形本是两相依,焉能分作两边分。
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
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
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
数形结合的思想,正是直观教学的体现。这个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考查的思想,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可以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性质问题去讨论,或者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来研究,简言之“数形相互取长补短”。
那如何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引领教学,让数学课堂也精彩无限,我通过如下教学案例来剖析。
一、小学生都是从直观、形象的图形开始入门学习数学。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具体形象的事物是出现在抽象的符号、文字之前的,人类一开始用小石子,贝壳记下所发生的事情,慢慢的发展成为用形象的符号记事,后来出现了数字。这个过程和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从具体的物体开始识数,很多知识都是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
教学案例1:小学低年级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在出示例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明确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之后。
(1)教师提问:想一想怎样摆才能一眼看出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
(2)学生同桌合作摆小棒,交流反馈:
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先一个对一个地摆出和一班同样多的12小棒,再摆比她多的3根。)
(3)让学生通过画红旗来更加具体形象。
教师板书(画图)
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二班的红旗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3)要求二班得了多少面红旗,该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算?
板书:12+3=15(个)
(4)小结:要求二班得了多少面红旗,就是求比12多3的数,就要把同样多的12面和多的3面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剖析: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课堂中运用,为学生搭建了一座从具象的实物操作到抽象的数量关系分析的桥梁,使学生轻松而顺利地将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完成了知识的同化,深刻理解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2:小学中年级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记时法”。
学习目标:1、我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我能正确地进行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教学时,以“一天有24小时”、“为什么是24小时”、“如何记录24小时”等作为教学的主线,出示图(1)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记住24时记时法,帮助学生建立24时记时法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24時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都能将一天的24小时记录清楚,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在解决看学校时间安排表、看营业时间表、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等实际问题之后,总结归纳两种记时法的转换方法,逐步出示图(2)。
剖析:在教学中,教师运用钟表教具,提供给学生钟表学具以及学校时间安排表、营业时间表等,更重要的是把准知识内涵,理顺知识主线,明确认知重难点,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课堂教学层次清楚,脉络清晰,生成精彩。
总而言之,数形结合的实质是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图形的结构中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来解决问题,于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读题,边展开积极、合理的再造想象,把题中的文字在头脑中“翻译”成一幅生动的画面,把题意通过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用图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把数与形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形象易懂,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利用数形结合,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定势,学生可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不拘泥于教师教过的解题模式,选用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追求解题方法的简捷独特,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逐步强化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应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引领教学,引导学生领略数学的美,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学习时,处于愉悦的心理状态,课堂上敢想、敢问、敢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很好地学习教学知识。如此课堂必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