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给你看

2017-04-14 11:28康松
江西教育B 2017年3期
关键词:优秀生教研员公开课

康松

首次听省级专家报告,市教研员问我的感觉,我只说了两个字:“挺好!”报告我多数没听懂,实在说不出什么。参加一些教研活动时,老师们应该有相同的感觉。高大上的理论与教学实际存在一定距离,有时活动没结束老师们就坐不住了。

老师们最欢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研活动,更愿意结合具体的经验方法学习理论,不愿接受照本宣科式的理论灌输。没有理念支撑的技巧固然难以提升,没有方法支撑的理论也是不知所云。就像《九阴真经》,上册是武功是方法,下册是心法是理论,只学上册上不了档次,只学下册也打不了人。

原来的教研活动我都先开两节公开课,再谈一些想法理念。后来发现效果不好,老师们对经过包装的公开课并不认可,认为不是常态,不相信每节课都能上成公开课水平,有人甚至会在背后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了你不信,我就做给你看。我开始自己先上观摩课,不试讲也不提前和学生接触,让老师们看我想法的真实体现。

我曾在全区推广课前让学生做几道基础题,这种做法既复习旧知,又为新课做准备,是非常有效的组织教学手段。但老师若随即集体讲解,不利于了解把握学情;课后批阅,又增加工作量;让优秀生批改,会耽误他们的学习。这一做法的推广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很多老师只是在我去听课时才偶尔使用。后来我在听课时发现了孙启霞老师独特的处理方法。新接了一个班后,发现有位学生由于基础差,丧失了学习积极性,上课根本不学,她灵机一动,将批改任务交给他。没想到他很受鼓励,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重新点燃了学习愿望。孙老师说他不光认真批改,而且让同学改错后,还一份不少地收回,仔细地按全对、错一道、错两道、全错分类整理好交给老师。开始老师还提供答案,后来他干脆从几位优秀生的练习中自己找答案。由于批改过程精神高度集中,相当于复习了几十次,无形中他已经学会了。

我感觉此计甚妙,这就是教学相长啊,便马上向全区推广。为减轻一位后进生的工作量,也让更多的后进生得到转化机会,我建议增加到3人左右参与批改,保证每人批改20份左右,并指定几位优秀学生做助理,帮助确定答案。

由于没看到直观效果,愿意尝试或采用这一做法的老师仍旧屈指可数。我就在一所偏远乡镇中学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选最弱的班,亲自上课给大家看。我请这个班的数学老师推荐两位学习最困难的学生。他说班里有两个学生从小学开始,上课就一直趴着睡觉,什么也不学。我说就他们两个。我找到这两个学生,请他们在同学们完成课前练习后帮我收一下,他们很无所谓地答应了。收齐之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详细答案交给他们,用商量的口吻说:“帮我批改一下吧?!”他们很困惑地看看我,勉强答应了。由于当堂学习内容一点儿不会,他们干脆就在课上批改,交给我时,我习惯性地随口说:“错了的发下去让他们改错,谁不会就给他讲讲。”他们非常诧异,不约而同地笑出声来:“我俩给他们讲?”这才意识到,我把他俩误当成课代表了,但话已出口不便收回,就将错就错:“试试吧?”他们真的去講解了,因为标准答案都背得很熟,效果很好。这对受指导的学生刺激很大,因为这样的事情从未有过。

这节课让老师们信服,也愿意尝试了。王长江老师说,用了这一方法,倒数第一的学生也能考74分。我很震惊,因为他刚接过这两个差班一个学期。栾翠兰老师介绍,有道题的答案是“x1=0,x2=2”。负责批改的同学说全班只有17人全对,可没过多久他又回来找老师:“我想x1=2,x2=0也对。”他真的进步了!

教学实践中,千变万化的课堂生成发展了原有的经验,提升了我的认识。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利的教研活动,何乐而不为?教研活动中,教研员下水,老师们才能上岸。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源头活水才得渠清如许,闭门造车、想当然耳的教研活动是不会真正走进教师的心的。

猜你喜欢
优秀生教研员公开课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高中英语学习优秀生特质分析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发挥优秀生的作用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