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10多年的英语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在备课中我主要总结了一些备课经验,现在与大家共同探讨。平时我们备课都要备下面几个方面:
一、认真研究教材,把握重难点
二、分析学生,多关心中下游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注重科学发展
三、筛选资料──科学选择资料,贵在灵活渗透
四、探究教法──突出改革创新,注重教学流程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层次多样性和形式灵活性。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更根据学科特点,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发展的学习策略。力求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模式,改革教法,探索和采用利于学生开拓创新、个性发展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诱导教学法、感悟教学法、探索教学法等。
学习最新教法和模式,也借鉴先进教学方法。还要掌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做到注重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潜能。
五、渗透学法──体现灵活多样,立足因人而异
教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在学习中发展,在创新中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为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學习信心。因此,在备课中备学生的学法,学法指导应体现层次多元化,形式灵活化,手段现代化,态度亲情化。
六、备教具
我在平时的备课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英语备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
备课时,对于需要统一和明确的各章节、单元的目的、要求、重点等共性问题,学生科的教师可互相切磋,集思广益;但作为教师不能只依赖"集体备课",必须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而且,最后也应根据自身情况、班级特点,决定对共同研究成果的取舍和运用,并要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讲起来生动活泼。
(二)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重点备课为主
备课范围应广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点。一是重点章节、单元、—课时;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规律。三是抓纲带目:备其“精华”、“精要”、“精辟”部分,以及"精练"语句。只有“点面结合”、“点面相映”;轻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
备课应将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结合起来,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处理不同的课时。备课应通览全部教材,注意其章节内部的系统性、因果性、关联性,同时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进行单元(章节)备课,进而进行课时备课,以使前后呼应,首尾相连,承前启后,左右配合。否则,“备一节,讲一节”、“讲哪节、备哪节”、“明天课,今天备”地孤立备课,教学效果势必不佳。
(四)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课前备课为主
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思考集中、大脑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特点,提前备出一学期或几周课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课前进行再备课,更不可少;如果说学期前备课是“粗备”,那么周前备课就是“细备”,而课前备课则属“精备”。课前备课包括;重温教案(把教案当成“剧本”,在脑海里“预演”一遍,预测一下效果)、掌握动态、准备教具、考虑教法,以及充分估计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等。这样,一可弥补遗忘,二可增强记忆,三可相机调整已有教学方案,四可做好上课心理与物质准备。
(五)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
所谓课后备课是指每讲完一节(次)课,要进行回顾、反思,做好小结。它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它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进行,故称“课后备课”。即通过“教后记”对课前备课与课上实践进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修改,充实提高,使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总之,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