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彦丽
(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介入治疗室,辽宁 抚顺 113008)
幼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尹彦丽
(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介入治疗室,辽宁 抚顺 113008)
目的 探讨幼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102例幼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行介入封堵术的临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护理的重点包括手术前访视、术中密切监护及配合等。结果本组10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ASD患儿、6例VSD患儿于手术后第1、2 d出现Ⅰ~Ⅱ房室传导阻滞,使用地塞米松处理后症状消失。9例患儿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经物理降温后体温恢复正常。术后1~2天复查心脏超声,无1例患儿出现残余分流,经护理配合后,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结论精湛的介入封堵术配合周密的临床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及手术成功的关键。
临床护理;介入封堵术;先天性心脏病;幼龄儿童
我国是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发病率比较高的一个国家,每年大概有15万~17万新发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AD)是十分常见的先心病类型,开胸手术治疗是治疗先心的传统方法,随着介入治疗学的不断发展,导管介入封堵术已经逐渐替代开胸手术,成为部分先心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1]。精湛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开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选取行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的102例幼龄患儿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102例先心病患儿,均经临床症状及体征、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确诊,其中男48例,女54例;年龄1个月~6岁。其中VSD 16例,ASD 44例,PAD 42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介入封堵术的适应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予以静脉复合麻醉进行麻醉。(1)室间隔缺损的治疗。麻醉后穿刺患儿的右股动静脉,行常规导管检查及左室造影,建立动静脉轨道,并按照彩超和造影结果选择合适型号的Amplatzer封堵器,同时在TTE及X线监视下对VSD进行封堵。手术完毕后将导管、导丝、鞘管撤出,并进行压迫止血,最后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同时在手术过程中予以肝素0.5~1.0 mg/kg静脉注射。(2)房间隔缺损的治疗。麻醉后穿刺患儿的右股静脉,行右心导管检查,并将260 cm导丝送入左上肺静脉,并使用球囊测量ASD的最大伸展径,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型号的Amplatzer ASD封堵器,同时在TTE及X线监视下对ASD进行封堵,其余操作同上。(3)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麻醉后分别穿刺患儿的股动、静脉,并沿静脉将5~6 F的端孔导管送入,行右心导管检查后,经PDA将260 cm的交换导丝送入患儿的降主动脉,沿降主动脉将4~5 F的猪尾导管送至主动脉弓降部,并行侧位造影,记录PDA的直径、位置、形状。将传送鞘沿交换导丝送至降主动脉,然后将导丝及内鞘撤出。选择直径>2~4 mm的蘑菇伞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ADO),根据指示方向操作旋转柄,将ADO释放,并封闭PDA,其余操作同时。手术前1天及手术后3~6个月连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5 mg/(kg·d),PAD不需服用。手术后所有患儿均应用适量肝素及地塞米松,术前及术后常规使用抗菌药物3 d。
本组10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ASD患儿、6例VSD患儿于手术后第1、2天出现Ⅰ~Ⅱ房室传导阻滞,使用地塞米松处理后症状消失。9例患儿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经物理降温后体温恢复正常。手术时间为40~90min,平均(65.12±10.37)min,住院时间(4.17±0.97)d。术后1~2 d复查心脏超声,未出现残余分流,复查患儿的胸部正侧位片,封堵器影可见,疗效确切满意。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手术前将先心介入封堵术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过程、疗效、安全性以及优点等告知患儿家属,尽量消除患儿家属的顾虑。对患儿,则采取抚摸、搂抱等方式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同时还可以给患儿唱儿歌、做游戏、讲故事等,进一步缓解患儿的恐惧情绪。
3.1.2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手术前要对患儿的四肢循环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生命体征、心脏杂音、心电图等进行准确评估,同时帮助患儿做好超声心动图、血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时间、等手术前的各项检查。
3.1.3 术前常规检查 指导患儿术前禁食4~6 h,禁饮2 h。注意在患儿禁食期间要适当的补充电解质、水及糖等。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碘海醇,因此手术前应做好碘过敏试验;同时常规行头孢唑啉钠过敏试验。此外,还要做好患儿穿刺点皮肤的清洁工作。备好手术过程中所需的利多卡因、盐酸肾上腺素、阿托品、地塞米松、造影剂、肝素等药品,并贴好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名以及药品剂量等。
3.2 术中护理
3.2.1 做好常规护理 进入手术室后帮助患儿平卧在导管床,双臂上举固定在头部两侧,选择上肢静脉建立静脉通路,根据患儿的血压及心率对液体的流速进行调整,同时注意连接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患儿的心电图、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与患儿交流,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以更顺利的实施麻醉等操作。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胸痛、气短、心悸等情况,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及时处理。
3.2.2 术中密切配合 护理人员应熟悉整个手术的操作步骤,并对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型号及规格都有所了解,并能给操作医师及时提供手术过程中所需的器材。手术过程中注意提醒操作医生应及时应用抗凝药物,以避免气栓的发生。
3.3 术后护理
3.3.1 心律失常的护理 封堵器本身具有膨胀性,且其对患儿来讲是一个异物,并且由于导管的刺激,手术过程中患儿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2]。因此心律失常的护理可以说是术后护理的关键。手术后每天复查1次心电图,密切监测患儿的心律、心率变化,同时使用激素以减改善传导,有效避免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手术后连续3 d常规应用地塞米松,每天10 mg。本研究中3例ASD患儿、6例VSD患儿于手术后第1、2天出现Ⅰ~Ⅱ房室传导阻滞,使用地塞米松处理后症状消失。
3.3.2 预防感染 手术后严密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的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渗血或出血,并常规使用抗生素3 d,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本组患儿常规使用头孢唑啉钠预防感染治疗。9例患儿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经物理降温后体温恢复正常。
3.3.3 封堵器的护理 有研究报道,封堵器脱落有90%左右发生于术后12 h内[3]。由于封堵器型号的不合适或者解剖结构特点等原因,均可能导致封堵器脱落,如处理不当很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猝死,因此应加强封堵器的护理。若患儿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呼吸困难、晕厥、等右心循环障碍临床表现,应及时予以X线胸片或心脏超声检查,以便确诊。假如已经发生脱落,应及时采用心导管术将封堵器取出,必要时及时紧急开胸取出[4-5]。
3.3.4 出院指导 手术后3周内,患儿极易出现室间隔内传导功能障碍,因此出院时应告知患儿如果有头晕、胸闷、气促、心悸等不适,应及时回院诊治。手术后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封堵器脱落。对于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患儿应连续3~6个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动态监测患儿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尽量避免奔跑、碰撞、外伤等出血高危因素。术后1、3、6、12个月定期回院复查心电图、X线胸片及心脏彩色超声[6]。
在VSD、ASD、PDA患儿中使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由于其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得到广大临床医生及家属的认可。在行介入封堵术时,不仅要求要有精湛的介入封堵技术,同时还需要严密的护理配合,方能保证手术的成功。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术前准确评估患儿病情并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同时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的手术,术后积极预防心律失常、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患儿病情的恢复。
[1]曾艳芳.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1,34(24):2168-2170.
[2]闫敏,沈晓君,胡铭.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主要并发症及其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8,38(34):99-100.
[3]郝开颜.实施临床路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32(12):1092-1093.
[4]严伟,孙国珍,陶源.10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31:2888-2890.
[5]吴霞.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152-153.
[6]左飞.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围术期护理方案探讨[J].当代医学,2016,22(1):116-1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