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娟 梅建青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常州 213164)
培智学校数学亲子调查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以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袁丽娟 梅建青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常州 213164)
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题组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实践与应用”四个领域,设计并开展了亲子调查活动,智障学生获得了发展,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培智学校数学;亲子活动;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有关“亲子活动”“亲子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普遍指向对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1]进行研究。有学者把亲子活动描述为:幼儿园亲子活动指的是幼儿园邀请幼儿家长来到幼儿园或其他指定场所,通过亲子共同参与活动,以促进幼儿身心及亲子关系健康发展的集体活动[2]。
笔者通过对近三年的《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绥化学院学报》(特殊教育版)等国内有影响的特殊教育刊物的研究成果分析,同时在中国知网对所有学术期刊进行搜索发现,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数学亲子调查活动涉及较少,只是国内一些培智学校(包括特殊教育综合学校培智部,下同)根据本校培智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相继开发了培智数学活动课程[3]。
2013年3月,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数学课题组把“亲子数学调查活动”作为课题研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所涉及的“数学亲子调查活动”是指由家长和智障学生共同参与,并且在家长的指导或监督下,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完成的调查活动,活动成果的表达形式是学生独立或在家长的指导下填写亲子活动调查表。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试图通过开展数学亲子调查活动增进家长和智障孩子的情感交流;促进孩子数学能力的提升,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激发智障孩子内在潜能;同时促使智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4],也试图通过数学亲子调查活动的实践研究,获得一些可以给同类学校提供借鉴的经验。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亲子调查活动按如下流程开展: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议一议[5]。看一看:看数学亲子调查活动内容及要求;想一想:想需要什么“材料”,即本次数学亲子调查活动需要用到哪些材料,要做哪些准备;说一说:按照数学亲子调查活动内容说一说怎么做及说出调查结果;写一写:把数学亲子调查活动表填一填,写一写,当然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是在家长的指导或帮助下完成;议一议:即家长和孩子一起议一议本次数学亲子调查活动有哪些收获等。
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亲子调查活动主要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实践与应用”四个领域设计,且各个领域又相互渗透。
(一)数与代数。在数与代数领域,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亲子调查活动主要是以计“数”为主,同时渗透统计知识。如一年级的亲子调查活动“我的家庭成员”,调查家庭小孩的人数,大人的人数和合计人数;“我家的电器”,调查电视机、电瓶车、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数量,当然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及家庭实际情况,在空格中填入电器名称,让学生填入该电器的数量。二年级的数学亲子调查活动稍复杂一些,如调查“我家的家具”数量,在调查前先要家长和孩子找一找家具,填上名称,再数出家具的数量,并填入表中;又如“家中的水果”的亲子调查活动,学生填写调查表后,还要进行比较,然后回答问题:家是的( )最多,( )最少,( )和( )一样多。
中高年级数与代数领域的数学亲子活动,则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加入计算内容,当然高年级的计算要比中年级的复杂一些。如六年级亲子活动“调查统计家庭月收入”,调查在统计的基础上算出总收入,也可作比较,爸爸妈妈谁的收入高,高多少等;如八年级学生亲子活动“统计中秋节支出”,在统计中秋礼物的基础上,还要计算哪种礼物的支出最多,哪种礼物的支出最少,少多少元等。九年级亲子活动:“规划一次旅行活动”,在和父母讨论旅行地点后,讨论研究各项开支预算,如车费开支预算,门票开支预算,住宿开支预算,伙食开支预算等,并计算出总开支预算。
(二)空间与图形。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低年级学生要认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并和数学与代数中的要求相结合,主要调查统计有关家用物品的数量或搭一个组合图形,统计有关图形的数量等。如一年级的亲子活动“正面是长方形的家具及数量”;二年级的亲子活动:“家具的形状及数量”;三年级亲子活动“和爸爸一起搭一个组合图形,统计有关图形的数量”“家中三角形、长方形的物品及数量”。部分年级也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及增加相应的计算。
中高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亲子活动,中年级从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过渡,高年级则以立体图形的认识为主,发展空间观念。如五年级的亲子活动“冰箱的面及形状”,要求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数出冰箱的面的数量及面的形状,并指出哪些面的大小是完全一样的。八年级的亲子活动“测量常见的家用电器”,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测量出有关长方体电器(如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的长,宽和高等。
(三)统计与可能性。在统计与可能性领域,低年级学生的统计中渗透空间与图形知识,即在统计过程中重新认识有关图形,且应用可能性知识的亲子活动比较少。比较典型的如三年级的亲子活动“猜一猜这是什么形状”,要求家长事先做一些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图片,放于一大信封中,摸出一个图形,让观察者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图形,并进行统计,并不要求说图形出现可能性的大小。
中高年级的统计与可能性领域的亲子活动,中年级以统计为主,高年级则统计与可能性并重。如四年级的亲子活动有“统计每月天数”“统计家中门窗的数量”等。高年级的亲子活动有“统计硬币正反面”,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掷20次硬币,统计正、反面的次数,“仰卧起坐次数统计”,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一分钟的仰卧起坐,统计次数,并画出折线统计图,“摸到苹果和梨的可能性”,要求家长买6个苹果2个梨,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中,学生和家长每人摸5次,统计摸到哪种水果的可能性大,并讨论为什么。还可以先进行讨论,摸到哪种水果的可能性大些,然后进行验证。
(四)实践与应用。在实践与应用领域,低年级仍和数与代数相结合。如二年级的亲子活动“找一找家中的门牌号码及邮政编码”,在求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出自己家的门牌号及邮政编码,“用爸爸的手机拔打妈妈的手机”,三年级的亲子活动“超市购物记录”要求家长带孩子进行一次购物活动,并统计所购物品的数量等。
中高年级的实践与应用领域的亲子活动,能力较强的可以是学生独立开展实践活动,能力一般的学生则由家长陪同开展实践活动。如六年级的实践活动“水果的价格”,要求学生去超市调查苹果、香蕉、梨、桔子等常见水果的价格,并进行价格比较,即哪种水果的价格最贵,哪种水果的价格最便宜。至高年级,则要求学生调查两个以上超市,统计每个超市常见水果的价格,并比较出哪个超市的哪种水果价格便宜。如八年级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独立或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展“一次买菜活动”,要求在家中商量好买菜种类及数量,购买后进行计算,统计一天的菜金等,九年级的亲子活动是“制作一张2016年月历”,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了2016年月历的制作任务,部分学生还用图案进行了装饰。
(一)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在亲子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家长反映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如家长反映,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要求家长开展亲子活动,从家长帮助为主到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了,学生在感兴趣的亲子活动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进步。
(二)促进了学生多方位的发展。通过亲子活动课程的实施,学生渐渐有了些合作的意识,探究的意识。比如在“掷硬币”活动中,自己活动时监督家长统计,家长活动时不仅认真统计,还猜测可能性,即有了自己的思考。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发现学生在家庭中有了较大的进步:有的学生学会了“数苹果”;有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还有的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学会了购物;有的学生还在价格调查中有了“货比三家”意识等等。
(三)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改善。经过三年的研究,参加数学亲子调查活动的家长反映,亲子活动拉近了学生和家长的距离,活动后孩子更亲近家长了,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老公或老婆也亲近孩子了。家长说,亲子关系是如此的温馨、喜悦,孩子时光竞也这样快乐、充实[6]。
(一)亲子活动设计要注意分层。由于同一班级学生的能力及知识水平不尽相同,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活动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在设计亲子活动时除了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已有知识外,还应当学生及家长的差异,设计同一内容但不同要求的活动。比如有的完成情况有差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只是监督;有的要求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家长在监督学生完成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或提供数学思考的帮助等,比如可以活动要求有差异:如同样是进行家用电器的统计,较差的学生只要进行数量的统计即可,有能力的学生,还要说一说填一填,哪种电器最多,哪种电器最少,或一样多,会计算的学生还要算一算,最多的电器比最少的电器多多少个等。总之,要让学生在数学上收获知识,在能力上有所提高。
(二)亲子活动要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同一领域的活动内容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亲子活动要求应当逐步提高,即要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时时获得发展,事事有所提高。如一年级统计家具的数量,二年级在统计的基础上可比较,哪种家具数量最多,哪种家具数量最少等等。
(三)亲子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亲子活动是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且大都在家庭中完成的活动,因此教师设计亲子活动时一定要考虑环境因素及可操作性。如有的教师在统计与可能性领域中设计了“统计班级学生生日”“统计班级学生身高体重(一定范围内算一类)”,然而教师又没有事先把班级学生的出生日期告知家长,如果要家长和学生先在学校调查班级学生的出生日期,回家后再进行统计,显然不是太实际,完成效果也不会太理想。
(四)亲子活动内容既新颖又要实用。亲子活动内容要新颖,即活动要引起学生兴趣,家长们反映如“统计硬币正反面”学生就比较感兴趣,活动效果自然也好,但在追求新颖的同时,一定要考虑活动的实效性,要以学生有收获,有发展为前提。
(五)教师应做好家长工作。有些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孩子学生是教师的事,自己忙得很,根本没有时间开展亲子活动,因此敷衍了事,学生进步不大。因此教师要深入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活动初期应进行动员,让家长明白活动的重要性,活动中期可进行交流,让家长交流活动经验,活动后期应进行总结或成果展示,让家长谈成绩,谈学生的进步,共享喜悦。
[1]邓子红.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9):23-25.
[2]谢良健.绥化市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现状及改进策略[J].幼教天地,2015(7):32-34.
[3]梅建青.培智学校数学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4(1):40-43.
[4]梅建青,潘铭.培智学校数学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6(1):85-89.
[5]陈忠照.亲子100科学游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4):3-8.
[责任编辑 王占峰]
G764
A
2095-0438(2017)01-0058-03
2016-09-13
袁丽娟(1986-),女,江苏常州人,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2013—2016年度江苏教育省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培智学校数学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