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17-04-13 19:49:15王晓林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城镇化体育农村

王晓林

(绥化学院体育系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王晓林

(绥化学院体育系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比较归纳法,深入分析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实现城乡特殊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

城镇化进程;农村特殊群体;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困境与对策

关于城镇化的诠释,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单纯的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层面的研究扩展到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城镇化的目的就是使农村的教育、经济、住房、人口、环境等方面达到城市水平,实现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城市化。从体育教育的角度来看,农村特殊体育教育作为农村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广大农村新生代农民工(80后和90后)大量转移到城市,农村中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所构成的特殊群体的体育教育问题就逐渐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其发展的好与坏,是衡量农村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最终将影响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效果[1]。因此,研究城镇化发展与农村特殊体育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将十分必要,有利于实现城乡特殊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也是实现中国特殊体育梦的根本要求。

一、城镇化发展中农村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特殊体育教育人口。关于农村特殊体育教育人口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数据。2015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公布的最新农民工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比上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占农村从业劳动力比重的49.7%。其中,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及以后出生)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占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为65.5%。”而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则认为:从输出地看,东部地区农民工10454万人,占东部地区农村从业劳动力的57%,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8.9%;中部地区农民工9335万人,占中部地区农村从业劳动力的49.2%,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4.7%;西部地区农民工7105万人,占西部地区农村从业劳动力的42.4%,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6.4%。”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造成农民工数量的逐年上升,导致农村特殊儿童群体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改变了农村体育人口的结构和性质,农村留守人员的整体体育素养和体育认知水平将有待提高,给农村实施全面体育教育带来一定困难。

(二)特殊体育教育形式。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还没有固定的较大规模的体育教育形式,就其活动范围来说,接受家庭、学校教育居多,而来自社会教育较少。农村留守人员,大多数接受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家庭体育广播、新闻媒体、电视、书刊以及学校特殊体育教育活动等形式来获取体育知识技能,不像城市中有各种培训机构较多,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人才也很充足,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为城市特殊体育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很多农村特殊群体很少参与专门性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实践活动,整体运动素质相对较低,体质健康水平也不容乐观,不仅给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带来消极影响,而且也会制约农村社会城市化水平。

(三)特殊体育教育管理。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专门针对特殊体育教育管理的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体育协会等非营利性组织还极少,关于农村特殊体育教育的新规章、新制度、新方针、新政策、新知识和技能等很少能够及时传递给农民,使他们对开展特殊体育教育的目的意义缺乏必要的了解,制约了农村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速度。对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已经具备较为完备的特殊体育教育管理体系,能够在校园内对于残疾人、儿童、运动能力较弱的特殊群体开展高质量的特殊体育教育,有师资有设施,使其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2],对参与全民健身具有推动作用,这些农村学校的特殊体育教育管理相对较好。

(四)特殊体育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农村开展特殊体育教育的必备条件,无论是对于家庭和社会,还是对于学校特殊体育教育来说,特殊体育教育开展的好与坏,与体育教育资源有着巨大的关联。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是很充足,很多地方并没有把农村体育工作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加以考虑,而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缩短城乡差距在未来十几年内仍然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因而农村体育发展存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呈现出建设力度不够、陈旧老套、不标准不规范、布局不合理、资金投放速度慢不到位等现象[3]。农村特殊体育的资源需求更是无法满足。因此,可以说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并且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移和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思维革新,特殊体育群体的体育资源需求将会越来越大,需加进一步加强投入。

(五)特殊体育教育师资。师资力量是农村开展特殊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传播者,关系着整个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质量、层次和水平,决定着普及与推广、传授与传播、组织与指导的深度与广度,是开展农村特殊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人力保障。但秦婕教授(2011)认为:“普通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受过特殊体育教育专业训练的几乎没有、尽管普通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参加师资培训,培训却主要是以普通教育为主,特殊体育教育教师的培训只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而且只有少量的教师参加过”[4]。可见,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师资力量相对缺乏,专业化水平较低,在数量和质量上根本不能满足农村开展特殊体育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城镇化发展中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发展困境

(一)受教育对象体育价值观念的淡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农民的思维观念依然还很封闭、传统和落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对农村特殊群体实施体育教育的认识淡薄。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共有空巢老人8700万,留守儿童4200万,妇女5800万,而这一特殊群体还有呈逐年升高的现象,但农村对实施特殊体育教育的理解上有偏差,对“农村特殊群体、农村特殊体育教育”等概念的理解和认知存在盲目性,绝大多数人的理解是针对农村残疾人的体育教育,而并没有提升到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妇女进行体育教育的层次上来,从而使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工作的对象、方法、范围、内容和实施途径具有不科学性,很容易使农民形成错误的体育价值观,给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一些极不稳定的因素[5]。

(二)政府与社会的重视程度以及关注度较低。农村特殊群体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劳动力大量转移且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针对几千万的农村特殊群体如何开展体育教育,提升他们的身体健康指数和改善文化生活质量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各级地方政府、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并没有,或者很少关注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工作,对特殊群体很少有计划、有组织和有规模的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或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从目前来看,对农村特殊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乡镇政府部门的工作投入力度不够;政策制度的倾斜力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地方教育机构的帮扶力度不够深入;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普遍较低,关注点多集中在城市四个方面。同时,农村体育工作的侧重点并没有放在特殊群体上来,一些专门针对农村老年人、儿童和妇女的体育健身手段、方法、养生保健的知识与技能并没有传授到这一群体当中[6]。

(三)特殊体育公共服务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支持保障体系是开展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础设施、文体活动站、资金和无障碍设施等等。但事实是,这些资源在我国广大农村并不十分充足,特别是偏远,或者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更是缺乏,专门构建老人、儿童和妇女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是力不从心。学术界关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较多,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和对策,但专门针对农村公共特殊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却相对缺乏,可供参考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相对缺乏。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人才、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场馆器械、培训机构和文体活动站等方面则完全忽视了这一特殊群体体育教育的特殊需求,例如农村残疾人体育场地器械、无障碍设施、儿童特殊体育服务器械等等[7],这当然与农村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农村特殊群体体育教育发展的障碍。

(四)城乡特殊体育教育发展不统一不平衡。目前,城乡特殊体育教育发展不统一、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乡学校特殊体育教育的质量不均等、城乡体育文化差异与冲突较大、支持保障体系发达程度差距较大且不健全、城乡体育人口素养不平衡等方面。这些差距在城镇化进程中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差距依然存在,这不仅仅要求农村农民体育文化素养的极大提升和农村体育环境氛围的美化,而且也要求政策上的引导、制度上的完善和倾斜力度的加大。由于发展的观念、思维、模式的较大差距,城市的拉动作用并没有发挥,引领帮扶作用得不到真正体现。例如人力资源的培训、体育新媒体的宣传、农村体育建筑的布局结构、场馆设施的构建风格、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等等。上述问题如果在城镇化进程中得不到改善,势必会影响到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专门的农村特殊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以“城带村、镇带村”,实现资源共享和转移,通过多渠道多手段来构建农村特殊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支援的力度与效率。在构建现代化的农村特殊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法制保障,而且也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引导,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完善的具有与城市接轨的网络设施、监管机制;与此同时,也要把农村特殊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情况纳入到农村体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中,成为评价农村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8]。使广大农村形成具有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能力的服务体系,有必要的话,也要加强城市与农村特殊体育教育服务设施的联动作用,提升城市的带动、支撑和辐射能力,按农村老人、妇女、儿童三类人群的体育实际需求对村公共特殊体育教育场所无障碍设施进行改造,打破村村之间的界限,满足不同层次的特殊群体(老人、儿童和妇女)体育健身的实际需要。

(二)实现农村特殊体育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是农村开展特殊体育教育工作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特殊体育设施、新闻传播、网络媒体、体育商品以及各种辅助机构,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协同运作,才能够推动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最为简洁的策略就是对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改造,或者改建,在功能、结构、类型以及运行方式上改为特殊体育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重新规划、设计和布局。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和辅助机构上要尽快转变人员的职业功能和岗位设置,针对大多数人力资源是非特殊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培训、学术交流等手段培养职业化的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管理人员、社会指导员、场馆员、志愿者等等,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此外,在城乡人口大转移的背景下,很多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合笼和校校合并”,这样很多资源处于闲置和待建状态,要充分利用合理规划,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

(三)利用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农村特殊体育人口的体育价值观。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先进的思想理念由城市带往农村,为农村转变观念奠定了基础。因此,可凭借返乡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拉动作用提升农村特殊体育的价值观,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突出表现为“三高一低”的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他们通过长期的城市工作生活和学习经历,视野得到开阔,观念得到转变,已经掌握了各种体育健身知识,体育价值观也随着对体育本质的重新诠释而发生根本转变,趋于城市化。这样他们返乡后所表现出的各种体育行为,不仅会对农村特殊体育群体的体育行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农村城市化体育人口的质量和质量,形成积极参与各种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且也会对体育健身的内容、方法、手段和途径产生重新认识[9]。

(四)全面推动农村特殊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度和管理力度。这里所说的改革,不单纯是指教育体制的改革,而且也指来自农村特殊体育教育体系中的构成要素的全面改革,包括农村特殊体育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管理体质、资源配置、物质基础、辅助机构等要素的深度革新。在我国全面推进城镇化水平的大好形势下,依据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形势需要,使特殊体育的教育理念、健身观、价值观、课程观、物质观等在城镇向乡村进行转移、扶持和支援的过程中加以改革完善。利用建设美丽乡村的契机,将人力、物质和资金投放到农村,在人员配备、设施布局、结构改造、建筑风格、文化气氛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科学管理和科学规划,推动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工作全面改革。此外,由于农村体育管理存在单一性和封闭性的特性,导致在管理上缺乏科学性,不具体、不规范,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发展需要,迫切需要一种新理念新方式替代原有的模式。城镇化发展给农村各项事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资金层面、和知识层面文化层面的支撑,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管理模式、知识结构和人文理念的革新和提升,使新思维与旧模式发生激烈碰撞,打破农村长期以来固有的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从而推动农村特殊体育全面改革。

(五)借助社会力量,形成农村特殊体育教育多层次、多元化、高水平的发展格局。社会力量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的社会力量主要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慈善机构和大公司大财团等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资金、设施等无偿支援的力量体系[10]。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来发展特殊体育教育事业,把自上而下的国家投资与自下而上的地方投资、集体投资、外资和个人投资等融合起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互动发展机制,在新型城镇化试点改革中发挥社会力量办学,拓展渠道,多举措多方式发展农村特殊体育教育。例如开通农村特殊体育热线电话、建立农村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网站、健全农村留守人员档案、建立农村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等,借助社会力量提升农村特殊体育教育的质量。

[1]李浩然.城乡一体化与农村体育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 2010(10):31-33.

[2]官群.发展中国农村特殊教育:基点、焦点、接点、支点[J].中国特殊教育,2009(3):3-7.

[3]陆振华.发展农村特殊教育的模式探索[J].中国残疾人, 2012(7):50.

[4]秦捷.农村开展特殊体育教育存在的间题与对策[J].陇东学院学报,2011(4):68-70.

[5]殷存莲.农村特殊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残疾人, 2008(2):52.

[6]蔡翮飞.特殊教育师范生生命教育及模式构建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14):31-33.

[7]郭可雷,王建利.论城镇社区弱势群体体育健身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5):28-29.

[8]王玉芬.论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1(6):96-97.

[9]李丰祥,高希彬.新生代农民工休闲体育现状调查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J].中国体育科技,2011(4):127-133,145.

[10]张健.对我国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现状的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4-56.

[责任编辑 杨贺]

ThePredicamentand Countermeasureof theDevelopmentof theRuralSpecial PhysicalEducation in theProcessofUrbanization

Wang Xiaolin
(Suihua University,Suihua,Heilongjiang 152061)

Itprovidesan opportunity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of the rural special physicaleducation w ith theacceleration ofurbanization.We aim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of education,and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and shorte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and improve the quality,rank and levelof the ruralspecial physicaleducation.It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material method,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method,the comparison inductionmethod,and conducts in-depth analysis from two aspectsof the currentsituation and the contro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of the rural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and finally realize th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urban and ruralspecialphysicaleducation.

urbanization;the rural special groups;the rural special physical education;the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G807.0

A

2095-0438(2017)01-0150-04

2016-09-26

王晓林(1976-),男,汉,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014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E042);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4011115);2013年度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JC20130141)。

猜你喜欢
城镇化体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学习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镇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