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结构用法初探

2017-04-13 17:03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句法现代汉语语法

周 洁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语言与文学

“一+V”结构用法初探

周 洁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关于“一+V”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旨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出分歧,得出自己的看法。在明确了“一+V”结构的一般性句法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该结构的语法意义,进而探索出影响该结构出现的一些可能性因素。

一+V;句法功能;语法意义;影响因素

一、引言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一+V”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这种结构是由“一”后面加上动词性成分形成的。如:“往那儿一坐”中的“一坐”,“不由得一愣”中的“一愣”。本文首先会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探究该结构一般性的句法功能,进而分析该结构的语法意义,探索出影响该结构的一些可能性因素。

(二)研究方法

1.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针对“一+V”结构的微观分析固然重要,但是宏观的勾勒也必不可少,否则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本文在对“一+V”结构的语法意义问题做详细的微观分析时,也要对影响其发展的一些可能因素作出总体勾勒与宏观概括,兼顾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加强讨论的系统性与关联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研究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2.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对“一+V”结构的研究,不仅要说明其一般性的句法功能及其语法意义,还要力图探索影响其发展的可能性因素,并加以解释。

(三)研究现状

王力先生、吕叔湘先生都曾经研究过动词前的“一”,詹开第先生还专门研究过“一+V”的基本意义。归纳这些学者的观点,“一+V”的语法意义是:①表示动作、变化突然出现或者是彻底的,或是短暂的;②经过具有①特征的动作后达到了某种程度,或者某种结果,或者紧接着出现了另一种动作或情况。

苏联的华西列夫和舒茨基认为动词前的“一”表示“一次体”。雅洪托夫则把“一”看作是“瞬间过去时”的标记。至于雅洪托夫的这一观点,笔者持保留态度。笔者认为,“瞬间”一词在有些情况下,难以描摹动作的情状。“过去时”的这一说法,也不太符合语句所体现出来的语法时态,例如:

他一回来就赶紧写作业了,一会儿就写好了。

上例中的“一回来”、“一会儿”很难界定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算是瞬间动作。而且,很明显的是,该句的主要时态是一般现在时,而不是过去时。

除此之外,汪化云认为动词前的“一”是时态副词,隐含着“实现”的意义。殷志平则认为“一”是起始点的标记(这一说法后来被否定,这里不加以赘述)。李宇明指出“一+V”的结构,本身具有完成体的性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推翻了殷志平关于该结构的“起始点”的说法。

总而言之,学术界关于“一+V”结构的研究纷繁复杂。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其语法意义,把“一”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二、从句法位置看“一+V”结构①

(一)处于先行句位置的“一+V”结构

先行句是指在复句中,“一+V”结构处于前一个分句的位置。

(1)我们一到,他就走了。

(2)我们一问,才知道他出了事。

(3)往四周一望,这里都是花。

(4)我掉头一看,看见一条小狗正扑向那只受伤的麻雀。

(5)那个小孩猛地一跳,跳到了台阶上。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处于先行句位置的“一+V”结构,V总是习惯于使用单音节词。笔者认为若是使用双音节词,往往会形成“一……就”的句式,而该种句式与“一+V”结构是有本质区别的。在“一……就”格式中,“一”是用作连词的,表示条件,与表示充分条件的连词“只要”作用相当。②请看例子:“他只要一努力,学习就会进步”。

此外,处于先行句位置的“一+V”结构,往往表达的是,经过短暂的时间或动作,而达到某种状态或结果。

(二)处于后置句位置的“一+V”结构

这里的后置句是指复句中的后一分句,在这里仅是笔者自己为方便行文的叫法,不具有代表性。

(6)看到他写给我的信,我不由得一愣。

(7)知道他去世的消息后,我心中一惊。

(8)平白无故得了个大便宜,不由得心中一喜。

(9)看到桌子上的奖学金证书,眼前不禁一亮。

(10)说说最容易,只需要上下嘴皮子一动。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处于后置句位置的“一+V”结构,V往往会是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或者瞬间行为动词。“一愣”、“一惊”、“一喜”都是心理活动动词,而“一亮”、“一动”都是瞬间行为动词。这种情况下的“一+V”结构,想要传达的是,某种结果或状态是突然发生的,强调瞬间性。

(三)处于中间句位置的“一+V”结构

“中间句”说法产生的前提在于,复句包含三个分句,而“一+V”结构处于中间一个分句的位置。

(11)我拿起电话,一听是他,就劈头盖脸地把他骂了一顿。

(12)家里已经几天没有米下锅了,她心一横,把四丫头送人了。

(13)他见到车祸现场的场面,吓得浑身一软,瘫坐在地上。

(14)这次的事情事关重大,一走漏消息,大家都得完蛋。

(15)她突然之间脸肿了,医生一查,原来是敷黄瓜搞的。

从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处于中间句位置的“一+V”结构一般有两种语法功能:一是承接先行句,是先行句导致了中间句“一+V”格式的产生,如例(13)。一是引出后置句,是“一+V”结构的存在,才导致了后置句的结果或状态。如例(11)、(12)、(14)、(15)。

(四)固定结构中的“一+V”结构

固定结构中的“一+V”结构,主要存在于四字成语中。

(16)讲座结束后,大家一哄而散。

(17)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18)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之后,我们的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三、“一+V”结构的语法意义

(一)“一+V”表示动量少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指出,“在唐以前,除了‘两次’的意思用‘再’之外,关于行为的称数,一律用数目字加在动词的前面”。换句话说,现代汉语中用在动词前的“一”,实际上是古汉语中在动词前加数字表达动量意义用法的延续。

在现代汉语中,“一+V”结构中的“一”表示一种动量成分,强调动作、行为发生了一次或者某种状态变化发生了一次。按照殷志平先生的说法,“一V”可以看做是“V了一下”或者“V了一次”。

(19)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20)我转念一想,不太对。

例(19)中的“一动不动”中的“一动”就是“动了一下”、“动了一次”的意思。例(20)中的“转念一想”中的“一想”就是“想了一下”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一+V”结构的确可以表达动量少的意义,它在这里主要是强调某个动作在某个时间段里面只发生了一次,或者强调说话者主观上认为的动作的一次性。

(二)“一+V”结构表示动作变化的瞬间性

这里的“瞬间性”是指动作变化的快速、快捷,与雅洪托夫提出的“瞬间过去时”的观点是不同的。王力先生和吕叔湘先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的“一”,往往具有“突然”的意思。华玉明等人认为,“一”用在动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瞬间出现,与形容词“突然”、“迅速”相当。

(21)她忽然心一横,准备把什么都揭穿。

(22)他头一扬,什么话都不说就走了。

例(21)中的“心一横”、“头一扬”都强调动作行为在很短的时间里突然、迅速地发生。

(三)“一+V”结构可独立表示动作的瞬间实现

陈光等人认为,“一+V”结构可以独立表示动作行为的瞬间实现,并且这种实现不受后一分句有无的影响。

(23)他看见车祸现场的血腥场面,心中一惊。

(24)他看见车祸现场的血腥场面,心中一惊,赶紧打了120。

例(23)中,“心中一惊”后面没有分句,但“一惊”完全可以独立表示动作的实现态,语义是完整的。例(24)中,“心中一惊”后面有分句“赶紧打了120”,此时语义也是完整的。按照陈光先生的说法,例(23)是无后续时间、可结句的“一V”。

四、结语

经过上文对不同句法位置的“一+V”结构的探讨研究,以及对其语法意义的总结归纳。笔者认为影响“一+V”结构出现的可能性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口语因素。因为“一+V”结构大量存在于我们的口语书面材料(如:相声、评书)之中,在《世说新语》、《金瓶梅》等白话文作品中,大量存在着这种说法。

此外,影响“一+V”结构出现的其他因素还有体裁与内容因素,这种结构一般会出现在叙述体的文章之中。

至于对“一+V”结构的研究,我们要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进一步探索研究。

注:

①以句法位置的不同来研究“一+V”的方法,主要是借鉴张俐的期刊论文《“一+V”的语义分析》。

②对于“一……就”用法的研究,可以参看华玉明、黄艳梅的论文《现代汉语中“一”的用法》。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高名凯.汉语语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华玉明,黄艳梅.现代汉语中“一”的用法[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53-56.

[5]殷志平.动词前成分“一”的探讨[J].中国语文,1999(2):116-121.

[6]张俐.“一+V”的语义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91-92.

[7]陈光.准形态词“一”和现代汉语的瞬时体.语言教学和研究,2003(5).

[8]叶玉纯.论“一V”结构[D].吉林:吉林大学文学院,2007.

[9]高诗云.论清末明初以来的“一+VP”结构[D].北京: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13.

[10]华玉明.动词前表程度修饰的“一”[J].语文月刊,1992(2).

(责任编辑:孙建华)

The Func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一+V"

ZHOU Jie

(TheFaculty of Arts of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9, China)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problems about "yi + V",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academic research proble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find out their differences and draw their own views. This article is on the basis of a clear aware of the general syntax function of "yi + V" structure,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an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ucture of some possibilities.

"yi+V"; syntactic function; grammatical meaning; influential factor

2016-09-10

周洁(1992- ),女,安徽滁州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H043

A

1671-4385(2017)03-0077-03

猜你喜欢
句法现代汉语语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跟踪导练(二)4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