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光明新区下村小学 杨 希
“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践行
文/深圳市光明新区下村小学 杨 希
古人云,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情”即情感。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因而其学习热情主要靠教师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如何结合数学抽象而系统的特征,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通过情感教育,循循诱导、潜移默化,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其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创新精神,促进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这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几年,笔者在这一领域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1.平等地对待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应突出普及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有学好数学的权利,这是新课标对数学学科中的要求。数学教育强调“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发掘他们的潜力,关心他们的生活,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在教授三年级学生时,一位男同学上数学课时精神总是不集中,似乎有很多心事,数学成绩一天比一天差。于是笔者主动找他聊天,慢慢地了解到该学生父母离异了,因父母都很少有时间陪他,只有星期六、日才能见到妈妈,这导致了他无心学习。笔者立即联系其父母,将情况向他们反映,学生的父母都很激动,表示以后都要多关心孩子,多抽时间陪他。学生的心结解开了,心情也开朗多了。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课,平时注意他的情绪变化,及时辅导和帮助。渐渐地,这位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地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性格也活泼了,还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由此,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职责不单只是教学,更重要的是教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教师面前,每位学生都是平等的,都需要教师的爱护。
2.诚挚地尊重和激励每一位学生
常有家长说,孩子都不怕爸妈,只听老师的话。这个 “老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的话有说服力,学生愿意听;二是教师的话有惩罚性,学生不敢不听。小学生当然是渴望得到教师对自已尊重的,喜欢教师的鼓励和赞扬,惩罚性的语言只能使学生厌烦并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诚挚地尊重和激励每一位学生,课堂上每一个激励的眼神,每一句热情的话语对学生都是一个鼓舞。学生从教师的语言、神态感觉到受尊重、受激励,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3.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动机是推动人行动的动力,学习动机能激活学生的行为。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烈的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的动因。所以要培养学习数学的动力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人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日常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数学,人类的发展进步也离不开数学。其次,要使学生清晰地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只是个人的事情,它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1.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在小学生学习初期,教师应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将热爱数学的情感慢慢地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培育学习兴趣是培养情感。
例如,在 《字母能表示什么》的教学中,笔者创设这样的情境:“大家一起拍手念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4声扑通跳下水。’”开始两句,学生念得整齐,但后面的就不那么整齐了。在学生参差不齐的儿歌声中,教师开始提出问题。
师:这首歌唱得完吗?
生:唱不完。
师:唱到后来比较累了,能否用一句歌词把它全部唱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
生:能。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字母能表示什么,好吗?
这样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2.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不善于自我控制和调节,容易受外界影响,主要表现为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态度冷淡。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就要消除这些不良表现。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增强学习数学的吸引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如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从中提出问题,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是引起人们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发动机,而问题则是数学的心脏。适当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创设疑问的时机,有意地设置疑问,以刺激思维,丰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 “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的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问:①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②如果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成一个无盖长方体,你觉得应该怎样剪?怎样折?③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与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④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⑤随着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增大,所折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怎样变化?
通过层层设疑,学生也随之紧张起来,求知欲也高涨起来。当学生处于这种 “未知其意,口欲言而又不能达其辞”的状态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了激发,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4.探索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 “告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的实践、体验、探究与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发展,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