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评析

2017-04-13 11:08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理政治国中华民族

赵 斌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评析

赵 斌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沃土,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

传统文化;精神家园;文化沃土;文化资源;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的优秀成分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早已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成为中华民族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它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而依然生机勃勃,同我们拥有底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

习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精神文化基因,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指导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基。

中华文化蕴含着独特的精神气质,以其优秀的精神价值和理论建构而具有穿越时空的无穷魅力,是中华儿女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的仁人志士主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位卑未敢忘忧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忧后乐,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而不同,自强不息等思想理念,这些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国人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对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维护民族独立,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表明:一个国家、民族,必须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果不敢正视甚至否定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那么,这个国家、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有许多曾经创造了辉煌历史的国家和民族最终都烟消云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抛弃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思想文化的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一环。尽管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西强我弱”的总体格局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同我们的经济实力还很不相称,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增强文化自信,在日趋激烈的世界文化竞争中站稳脚跟。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对于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培育和发展了独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厚软实力。中华民族之所以长时期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一个民族的历史越是久远、文明越是深厚,民族文化的内涵就越丰富,文化软实力也就越强大。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历来倡导天人合一、恪守仁义礼智信、主张知行合一、践行舍身取义、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在今天看来依然闪烁着睿智光芒的思想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文化基础,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

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开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十分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他多次强调中华文化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识,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生长的文化沃土,如果忽视自己的历史文化,否定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

习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就来自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出自《周易》的名言突出体现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自信元素。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绵延五千年而不衰,中华文化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同样出自《周易》的名言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又一重要标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崇尚自强不息,而且强调要宽厚包容。主张君子应当像广袤的大地那样胸怀宽厚、虚怀若谷。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塑造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优秀品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来自儒家经典《大学》的名言,代表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不竭动力。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而前赴后继、上下求索,奉献毕生心血和智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断创新的优秀基因,我们中华民族才会历经风雨见彩虹,历经苦难而辉煌。

(三)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价值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个层面都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和基因。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这个价值目标凝聚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家价值追求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着强烈的奉献意识和家国情怀,世代期盼的是国泰民安、国富民丰,这种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为公,归于大同”,“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自信而富有智慧的思想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平等的向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元素。我们党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坚守。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要求,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在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为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功崇惟志,业精于勤”,“人无诚不实,人无信不立”,“忠厚传家久”,“积善有余庆”——这种强烈的报国奉献精神,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境界。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要素概括为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坚定传承。

三、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极为深刻的为政之理、治吏之道,蕴涵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我们要努力发掘其超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内涵,将其融入到新时期的治国理政之中,解答好当今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优秀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丰厚滋养和有益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来源,蕴含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根脉。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治国智慧,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兴衰治乱、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为当代治国理政提供了丰厚滋养和重要启示。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究竟蕴含着哪些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文化资源,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做了集中阐述,他总共列举了17条思想,这就是: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等等。这些优秀的思想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6]为新时期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借鉴。

我们党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历来高度重视对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研究,重视借鉴古人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而形成了内涵博大精深、独具东方特色的治国理政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最新实践,结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智慧的发掘与整理,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战略,其中都鲜明地渗透和体现着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比如:我们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同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一致的;我们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同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是一致的;我们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博施众利、勤政为民、夙夜在公的思想;我们党坚定反腐倡廉、老虎苍蝇一起打,同传统文化中提倡的清廉从政、勤勉奉公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经过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力倡导和全党的躬身实践,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之中。

(二)优秀传统文化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中国元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在长期的文明发展中,一直秉持和为贵的理念,坚持与人为善、以邻为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在处理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问题时,我们依然秉承和坚持了这些理念和原则。

首先,中国倡导 “利不悖义”的义利观。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华传统思想主张以义取利,义是实现利的道德指引,在必要时须弃利而行义。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具体实践中,这样的义利观要求各国不得为追逐个体或局部利益而损害他国及全球层面的整体利益,不得以邻为壑,不得通过转嫁危机来规避风险,不得为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牺牲人类长远的共同利益。中国不仅秉持这样的理念,而且付诸行动。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都展现了 “利不悖义”的责任担当,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经济秩序和安全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次,中国倡导 “亲仁善邻”的合作观。“德不孤,必有邻”。中国通过实施“亲、诚、惠、容”等政策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在区域层面的发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并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些重大举措都借鉴了我国历史上对外经济交往的经验和传统,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讲的和谐精神。对推动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促进相关国家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等诸多领域的互联互通,为周边基础设施落后国家提供建设资金支持,对全球贸易增长与经济复苏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以多边主义为依托,践行利济天下和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奉行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睦邻、安邻、富邻政策,积极开展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并积极推动区域间的深化合作,为全球治理的有效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展现了中国 “亲仁善邻”的大国风范。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迈向新阶段。

最后,中国倡导 “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然而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水平却始终不足以与全球化的发展程度相匹配,这背后体现出全球治理智慧的稀缺。与西方主要国家在推行其价值观的历史进程中执意坚持普适性的态度截然相反,中国主张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建立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基础之上的,它体现着对不同地区、国家和族群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差异性的正确认识与充分尊重,是塑造和谐共生世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石。例如:中国发起成立亚投行是为现存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添砖加瓦,并以此来修正和完善不合理的制度规则。亚投行与西方主导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将在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评估和贷款发放,它会充分考虑受援国的实际国情并对不同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给予尊重和保护,为各国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自主的路径选择,这充分展现了中国“和而不同”的恢弘气度,以及中国在外交关系上践行 “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互联互通”、‘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亲诚惠容”的中国智慧。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以及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话语权的日益提升,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将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的中国智慧。

四、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7]。优秀文化传统,是维系一个国家或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这个国家或民族凝聚力的基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价值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源头活水。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8]一个真正的大国,不仅要具有超强的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而且它的文化、文明、信仰、价值观等也应该是被尊重、被向往、被模仿。只有把硬实力和软实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大国的综合实力。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的综合国力曾长时期、全方位地高居世界榜首,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体制机制存在严重弊端,当西方率先发起并完成工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这些后来使世界经济社会发生颠覆性变革的重大事件时,大清王朝仍然沉醉在“中央王国”的梦幻中,最终在西方列强的炮舰面前一败涂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这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风雨飘摇的祖国,面对饥寒交迫的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旋律。在前所未有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从未放弃对国家富强的不懈探索和追求,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不屈不挠、前赴后继、顽强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奋发图强,创造了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使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国人的共同心愿,体现着国人强烈的理想追求。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命脉和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五、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世界各种文化相互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们要实现宏伟的发展目标,仍然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们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9]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成分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给予创造性的阐释,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使其焕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通过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共识、汇聚力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2]习近平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4-09.

[3]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南方日报2016-05-24.

[4][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新华网,2014-10-13.

[6][9]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7]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An Analysis of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ZHAO Bin
(School of Marxism,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which forms unique Chinese style and Chinese tolerance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rocess.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lifeline and soul of the Chinese nation,is the culture fertile soil of the national survival,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in the new era,i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support to realize the great Chinese dream.

traditional culture;spiritual home;culture fertile soil;cultural resources;spiritual support

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5-0138-05

赵斌(1963-),男,山东邹平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编辑:董刚

猜你喜欢
理政治国中华民族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신시대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