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鲜的国际秩序观
——基于《李朝实录》的档案解读

2017-04-13 11:08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琉球王朝政权

闻 竞

(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古代朝鲜的国际秩序观
——基于《李朝实录》的档案解读

闻 竞

(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朝鲜王朝的《李朝实录》作为王室档案,记载了朝鲜王国政权的基本对外交往活动和关系,显示出古代朝鲜对于国际秩序的理解和东亚国际结构的认同,通过研读《李朝实录》可以发现,朝鲜王朝遵守着传统的东亚国际秩序,即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和封贡体系。与此同时,朝鲜也采用封贡制度维持着与周边部落和地方政权的联系,形成了以朝鲜王国为中心的东北亚“小中华”体系。

朝鲜王朝;国际秩序观;李朝实录;华夷秩序;封贡体系

古代朝鲜作为东亚国际关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古代东亚国家间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也塑造了古代东亚地区的国际秩序,这一秩序建立在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观念和封贡国际关系体系之上。《李朝实录》作为朝鲜王室的官方档案,记录了自朝鲜王朝建立以来重要的国际交流活动,通过对这一官方档案的考证和研究,可以促进学界对古代东亚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再发现。

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东亚地区原来以元朝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土崩瓦解,明朝逐渐驱逐蒙元势力到漠北地带,统一中国后,更是确立了东亚中心国家的地位。接着,朝鲜王朝建立,日本也结束了南北朝时代,从1392年开始进入室町幕府时代。东亚三国在几乎相同的时期,经历过巨大变化后逐渐趋于稳定,并开始形成新的国际秩序,这种以明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维持了约两个世纪,没有发生重大改变,各个国家都对明朝采取了“事大”政策,而明朝以外的国家基本处于同等地位,相互之间建立了交邻的关系。朝鲜对周围部落采取了羁縻政策,迫使他们对朝鲜“事大”,形成了以朝鲜为中心的“小中华”体系,但这一体系严格来讲并不是国际关系体系,这一状况持续到明朝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和对满族实行行政管理,但彻底的崩溃则是满族崛起和丙子胡乱的发生。

一、以《李朝实录》档案记载来解读古代朝鲜国际秩序观的学术价值

《李朝实录》是李氏朝鲜王朝的官方档案,整部实录采用编年体记载,一共跨越25代朝鲜国王,共472年的历史,涵盖了从朝鲜太祖李成桂到朝鲜哲宗李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由于《李朝实录》是朝鲜王朝的王室和政府档案,其撰写与编辑工作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所有工作均由春秋馆的史官负责完成,史官则隶属于下一代国王即位后所开设的实录厅管理。整个记录工作充分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障,过程高度保密,甚至连国王本人也不能随意阅读或更改实录的内容。因此,《李朝实录》具有极高的历史真实性和可信性,是研究朝鲜王朝的重要历史档案。

《李朝实录》中记载了朝鲜王朝对外交往的历史史实,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朝鲜与中国的国际关系,还有与日本、蒙古、琉球、对马岛、女真等东亚地区国家、部落、地方政权之间的来往交流。例如,《李朝实录》对女真部落的记载非常详细,甚至超过了《明实录》,至今仍是研究古代女真部落生活情况的重要资料。通过对《李朝实录》中朝鲜王朝对外交流内容的档案解读,特别是文本研读,可以发现古代朝鲜所持有的特殊国际秩序观,这一观念既有对中原王朝的“事大”外交原则,也有对周边部落和地方政权的羁縻政策。具体而言,古代朝鲜的国际秩序观体现在其与中原王朝、周边部落和地方政权的关系上,也暗含于相互交往的态度之中。

二、朝鲜王朝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

朝鲜王朝自1392年建立,至1910年灭亡,与之交往的中原王朝主要是明朝 (1368-1644年)和清朝(1636—1912年)。

(一)朝鲜王朝与明朝之间的关系

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建国之初,拟定了“和宁”和“朝鲜”两个国号,请示明太祖,请求择一赐封,朱元璋与臣下商议后,诏令国名为“朝鲜”。可见,自朝鲜王朝建立以来,所奉行的对明外交路线是“事大”政策,积极参与明朝构建的东亚国际体系和秩序。帮助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的主导势力是那些在高丽末期主张亲明反元政策的势力,因此,朝鲜在建国之后自然会维持亲明的基本政策。但是,朝鲜建国之后,在最初一段时期内,两国关系由于利益冲突曾比较紧张。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选择了朝鲜这一国号,承认了高丽之后在朝鲜半岛建立起来的这个新王朝,但却没有给朝鲜的太祖送去印信和诰命,反而要求巨额的岁贡,想以此来有力地控制朝鲜。随着两国新君主的即位,由于上述原因而导致的两国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经过了这一过程,朝鲜与明朝的关系逐渐趋于稳定,朝鲜一直对明朝奉行“事大”政策,直至明朝灭亡。

对于“事大”政策,朝鲜认为“吾东方土塉民贫,境连上国,诚宜尽心事大,以保一区”[1]P146,因此,必须对明朝恭敬有礼,才能避免招来灾祸和不幸。同时,朝鲜仰慕中华文教礼仪,朝鲜世宗认为“在此在彼一,民莫非其臣”[2]P206,中华文化是朝鲜文明之源,朝鲜虽为外邦,但与中国日久亲近,早已如同一家。每逢明朝的重大节日,皇室重要活动,朝鲜都会遣使来贺,履行属国的义务,对于明朝提出的要求都认真对待,处处谨慎小心。当朝鲜太祖得知明太祖的太子朱标去世后,特地上表称“伏闻圣情哀戚。臣窃以父子至情,虽无纪极,寿夭定命,诚亦难违。伏冀俯为天下,从制节哀。”[3]P111这些善意的举动得到了明朝政府回应,明太祖和明成祖将朝鲜作为“永世不征之国”,并废除了元代以来强加给朝鲜半岛人民的貂皮、人参、鹿茸等贡品负担。此后,有明一代,每逢朝鲜使节来朝,明朝都会厚往薄来,予以大批赏赐。为此,朝鲜君臣一直非常感激,表示愿意“俯从舆意,以安一国之民”[3]P109-110,为明朝镇守边疆,做到“以慎封疆之守,臣谨当始终如一;盖殚事上之诚,亿万斯年”[3]P111。

壬辰倭乱时,由于明朝派遣大军帮助朝鲜击败了丰臣秀吉的日本远征军,朝鲜非常感激明朝的“再造之恩”,“事大”方针被进一步强化。其后,朝鲜还应明朝要求参与了对女真族后金政权的联合作战,虽然最终战败,但朝鲜却始终维持着与明朝的联系,保持对明朝的效忠之心,积极维护以明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

(二)朝鲜王朝与清朝之间的关系

17世纪中叶,以清为中心的新国际秩序开始形成。在此后约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东亚地区史无前例地维持着和平的局面。在这期间,清与欧洲的文化、物质交流非常活跃。但是,在朝鲜,明朝灭亡以后,“小中华”意识进一步加强,把清看成是野蛮民族建立的国家的意识愈发牢固,故而一直保持着闭关锁国的状态。这与清对朝鲜实施军事干涉与控制有一定关系。但是,在清不再干涉朝鲜内政后,至主张吸收清先进文化的北学论兴起为止,这种自大而蔑视清的观点一直作为朝鲜社会的主流意识存在,并没有因为清朝对朝鲜的友善政策而改变。

后金在关外崛起之前,朝鲜便与中国东北地区居住的女真族有贸易上的往来,但这些交往一直都限于商业,凡涉及到政治层面的事情,朝鲜都采取不接触的政策,遵守“以明为尊”的方针。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逐渐统一女真各部,并夺取盛京后,朝鲜君主光海君开始与后金政权接触,并尝试与之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但是,他的这一举动违反了朝鲜国内政治集团和社会精英们固有的国际秩序观,被认为是对明朝的背叛。1623年3月,朝鲜发生了“仁祖反正”,光海君被废黜,在官方发布的《教书》中,朝鲜的新执政者表示“光海君忘恩背德,罔畏天命,阴怀二心,输款奴夷……罪恶至此,其何以君国子民,居祖宗之天位,奉宗社之神灵乎?兹以废之,量宜居住。”[4]P324

1627年,为迫使朝鲜臣服于后金,皇太极发动了第一次征伐朝鲜的战争,朝鲜被迫向后金屈服,但表示决不使用后金“天聪”年号,强调“君臣之分,天经地义,截然不可犯。宁以国毙,岂忍为此(指更改年号——引者注)”[4]P337清朝定鼎北京后,朝鲜虽早已向其称臣纳贡,但在国内祭祀和重大活动时,仍然使用“崇祯”年号,对于明朝的灭亡,朝鲜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和惋惜之情,朝鲜领议政金锡胄在出使中国后说:“即今南方人岁为达官,浙江人为吏部尚书者,即明朝死节臣宋学周之孙也,杨涟之孙、孙阁老之孙,皆仕于朝,天下之忘大明久已!”[5]P409。朝鲜告讣使李濡在向肃宗报告清廷平定三藩之乱时说道:“……清主破吴三桂,取美女三百,贮之离宫,日事荒淫。徒尚文辞,政令多舛。太子年十三,刚愎喜杀人。皆谓必亡其国矣。”[5]P426朝鲜将清朝君主视为桀纣之君,认为其迟早会亡国。

这一现象,直到清朝中后期才有所改变,朝鲜开始觉得“然但同朝之间,仇怨有深浅,嫌避有限节。而至于彼人接应之际,一例引义,殆无远近之别”[7]P110。朝鲜对清朝政权态度的改变,是从蛮夷国际秩序观,回归到华夷国际秩序观的表现。

三、朝鲜王朝与周边部落及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

《李朝实录》中记载的与朝鲜有交流关系的对象比较复杂,其中既有日本、蒙古、琉球等国家,也有女真之类的周边部落,还有对马岛这样的地方豪强政权。朝鲜对待它们的态度和方针也不尽相同。

对于日本,朝鲜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方面,德川家康统一日本后,朝鲜与之建立较为正常的外交关系,派出通信使,并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成为日本与明朝联系的重要中介者;另一方面,对于日本的地方豪强政权,朝鲜采取的是羁縻政策和封贡制度,即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次级国际体系。1443年,朝鲜世宗与对马岛主宗氏缔结癸亥约条,强调“投化出来,愿为臣服者比比有之”[2]P361。此后,对马岛对朝鲜展开朝贡贸易,双方约定时间和数量进行交易。由于对马岛内发生内讧导致倭寇猖獗,对此,朝鲜果断地征讨对马岛,并获得了胜利,此后,对马岛主顺应朝鲜的要求,与倭寇脱离关系,在朝鲜与日本之间起到了安全保障的作用。

至于蒙古、琉球、女真等周边部落和政权,朝鲜认为“我当抚以字小之义”[6]P44,对其优抚待之。 例如,早在1329年,琉球国中山王就遣使到高丽进贡,朝鲜建国后,琉球也屡次派遣使节来朝。朝鲜起初对其并不重视,只是让“琉球位于东五品之下,吾良哈位于西四品之下,其从者位于六品之下。琉球献方物。”[3]P29后来知道琉球已从明朝那里得到敕封,表示“琉球国乃皇帝赐命封爵之邦,非野客、倭人之比”[2]P131。但是,除了琉球之外,朝鲜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往都是把通商当作主要目的来开展交邻外交的,朝鲜给予他们优厚的条件和待遇,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特殊含义或特别的意思。朝鲜与琉球之间不仅有倭寇俘虏和漂流民送还、技术人员等民间人士之间的往来,而且还一直进行着文化方面的交流。但是,朝鲜与这些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交邻并不是对等的交邻,而是把它看作羁縻交邻。

又如,在对待周边的女真部落时,朝鲜采取“自古待夷狄之道,来则抚之,去则不追,但羁縻而已”[6]P42的方针,即安抚部落的民众,开设边市进行贸易,又加强其管理,通过册封的羁縻政策显示统治力。继高丽末期朝鲜建国之后,北方的领土开拓有了更大的进展。朝鲜对女真的政策是从武力讨伐和怀柔两个层面展开的。其中基本政策是经济上的怀柔。为此,除了对朝贡的回赐之外,还在镜城、庆源等地设立贸易所,允许女真族进行贸易。朝鲜从女真族那里得到马和毛皮,女真族从朝鲜那里得到大米和盐、农具、纺织品等,由于这些生活必需品对女真族的生活非常重要,所以得到朝贡资格或贸易权的酋长便可在女真社会中行使很大的统治权。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除此之外,朝鲜还授予势力强大的酋长以官职,奖励他们归化,这也被用作重要的怀柔手段。但是,朝鲜也会在某些时候选择以征伐手段解决与女真族之间的问题,恩威并施。

四、朝鲜王朝的国际秩序观:华夷秩序与封贡体系

通过对《李朝实录》档案的研读,可以发现,朝鲜王朝的国际秩序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即华夷秩序和封贡体系。

首先,国际秩序是建立在以中华正统为中心,特别是汉人政权的基础之上,周边国家实施“事大”之策。在朝鲜的国际秩序观中,华夷秩序是一项重要内容。朝鲜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国家围绕着中国渐次展开,而“华”的涵义即是以孔子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也是汉人所建立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政权。在《李朝实录》的不同篇章中,反复提及明朝政权是正统,推翻残暴的蒙元政权,得到天下的方式是顺应天意民心的。朝鲜对于崇祯皇帝的殉国行为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和崇敬之情,直到清朝末年,朝鲜国内的祭天等重大仪式中仍然使用“崇祯”年号,以至于出现了“崇祯两百三十六年”这样的记录。对于清朝代替明朝统治中国,迫于军事上的压力,朝鲜表面上对其称臣纳贡,但内心却认为“胡无百年之运”,清朝窃取了明朝的正统,只是蛮夷建立的国家,而不是中华正统的继承者。这一情况直到清朝乾隆时期才被改变,朝鲜开始对逐渐汉化的满清政权持正面看法,认为清朝接受了中华正统思想,继承了中华文化,统治中国日久,已经是中原正统王朝政权,朝鲜理应接受事实,尽心竭力侍奉,全力“事大”。

其次,国际秩序通过封贡体系运作,这一体系按照与中国的亲疏距离分成若干层次,其中心是中国,次中心还有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古代朝鲜国际秩序观的另外一个表征就是封贡体系。这一体系以中华以中心,周边国家通过对中国的称臣纳贡表示效忠,中原政权对这些国家加以封赏,确立它们的合法地位。某些有实力的小国也模仿这一体系,对周边更为弱小的国家或部落采用封贡体系,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朝鲜作为中华帝国封贡体系上的重要一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朝鲜也始终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如1608至1609年,日本德川幕府派遣使节到朝鲜,希望其能够允许“假道进贡”于明朝,重新开启壬辰倭乱以后中断的明日两国邦交,恢复日本在东亚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参与到对明朝的封贡国际秩序之中。朝鲜回应“借路之事,该国(指朝鲜——引者注)岂敢自专?”[7]P113,不愿意为日本提供帮助,并将此事禀报了明朝,明朝对其态度和做法表示了嘉许。在此同时,朝鲜也建立起自己的封贡体系,对琉球、对马岛、女真、蒙古等政权或部落进行封赏赐爵,开展朝贡贸易和边境交易。

最后,由于受到明、清两朝的世界观和国际秩序认知的影响,朝鲜对于世界的认知被局限于自以为广阔的“天下”之中。中原王朝对于世界和国际秩序的认知自古以来便秉承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态度,这种认知态度一方面是由于地理地缘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的综合国力所决定的。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发生、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等开启近代社会的重大事件陆续在欧美大陆上开启。朝鲜作为东亚国际体系的一员,被封闭的“天下”观所束缚,和中国一样,它并没有参与到这一世界巨变的过程中,并且还主动地拒绝融入除中国外的外部世界。这种态度和行为有意无意中让朝鲜逐步落后于世界,为其后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直至最终的国家灭亡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1]李朝实录·太宗实录[Z].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2]李朝实录·世宗实录[Z].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3]李朝实录·太祖实录[Z].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4]李朝实录·仁祖实录[Z].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5]李朝实录·肃宗实录[Z].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6]李朝实录·世祖实录[Z].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7]孙卫国.论朝鲜王朝之慕华思想[J].社会科学辑刊,2008(1).

Ancient Korea's View of International Order——An Interpretation of Archives Based on“Record of the Yi Dynasty”

WEN Jing
(College of Marxism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ding Hebei 071000)

The Korean dynasty's"Record of the Yi Dynasty"as a royal archives,recorded the Korean regime of basic foreign exchanges and relations,showing the ancient Korea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nd the recognition of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structure,through the study of"Record of the Yi Dynasty",you can found that the Korean dynasty to comply with the traditional order of East Asia,that is,China as the center of Huayi order and tribute system.At the same time,the ancient Korea also used the tribute system to maintai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tribes and local governments,forming the Korean kingdom as the center of the"small Chinese"system.

the Joseon Dynasty;the view of international order;Record of the Yi Dynasty;Huayi order;tribute system

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5-0111-04

闻竞(1982-),男,湖北武汉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2015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SQ151202)和2016年度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编号:SK201607-4)。

编辑:林军

猜你喜欢
琉球王朝政权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养心殿,带你走进大清王朝的兴衰沉浮
奇波利尼的王朝Saeco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杨贵妃 王朝的女人
悲愤琉球
破译《琉球国书》碑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
王朝梁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