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智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0925)
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角色适应与师德践履
唐智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0925)
高职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是社会科学研究的践行者,还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者。这些角色在承担历史使命、注重教书育人、营造良好氛围、教研协同发展、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实现了角色适应。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遵循和践履坚定信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角色适应是师德践履的前提,师德践履是角色适应的保障。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角色适应;师德践履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下文简称“高职思政课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有别于高职院校的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也有别于普通本科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这种特殊性,体现在特殊的角色定位及角色适应上。
高职思政课教师扮演着较多的社会角色,他们是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是社会科学研究的践行者,还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者,在学校的教育事业和教学管理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一角色定位具有明显的共性,公办、民办普通高校,公办、民办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概莫能外。这一角色是由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的。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是帮助学生提升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文史素质的重要载体,是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力保障。要完成思政课的功能定位,就得依靠一大批数量可观、质量可靠的思政课教师的传道授业、解疑答惑。思政课教师“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对庞杂的、不同性质的思想政治理论信息进行鉴别、收集、整理和选择,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1]。
高职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对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实施思想政治理论传播的重要历史使命。这既是一种光荣,也是一个极大的压力。言其“光荣”,系指其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民族和社会的未来前景,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福祉,更关乎大学生们的成长成才。言其“压力”,多系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传播的受众——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殊性。这一群体受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深刻、社会价值理论接近成型、传统文史知识基础薄弱,对传统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传播存在较大的抵触(外显的抵触有之,隐形的抵触大量存在),这让“思政课教师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职业认同感降低,职业成就感丧失,职业倦怠不断显现的现象”[2]。但不管压力再大,思想政治理论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不应逃避,也不能逃避。
高职思政课教师处于教育生态的边缘,随时有进一步弱化的可能性,其收入分配状况横向比较时处于明显劣势,加之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不良情绪可能影响这支队伍信仰的坚定性、纯洁性。对此,必须及时地更新知识储备,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体系;必须及时关注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成果,完善和健全知识构架;必须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时事政策,紧密联系理论,并用理论进行诠释,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粘合度与实用性。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坚定对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唯有认清形势、提升内涵、增强适应、坚持原则、审慎对待,才有可能塑造高尚的师德,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工作干部,同时,各类课程教师和其他各级各类党政管理干部亦具有不可推卸的育人职责。[3]目前,在高校(含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工作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参与者便是思政课教师。由于高校部门分工和管理机制的发展,思政课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之外。思政课教师一般也安于现状,乐得清闲。毕竟仅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比“额外”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事务性工作要闲适得多。这种割裂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形成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张皮的局面,浪费了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适应困境。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愈来愈召唤着思政课教师的积极参与。思政课教师的参与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理论水平、端正发展方向、丰富建设内涵、整合教育资源、助力理论教学。
在国内外各种势力争夺青少年的角力日趋激烈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思政课教师除了承担思政课的教学研究工作,还应切实地投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去——除了课堂上的理论讲授,还应关注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反应;除了重视理论的传播,还应加强实践的熏陶;除了重视课内的交流,还应密切课堂外的各类联系;除了完成教学活动,还应参与到关系学生成长成才的各类学校活动中去。这些包罗甚广、内容丰富的活动都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平台、载体,都可以而且应该有思政课教师的身影与作为。当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职能划分中,思政课教学部门和思政课教师没有承担这一职能。但我们从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长远计,应该努力促成这项职能的落地,我们应该与重视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干部、各类课程教师和其他各级各类党政管理干部一道,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园文化蕴涵的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习惯、道德风尚等,作为一种文化氛围弥漫在大学校园里,对校园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驱动力。[4]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包括学校领导、管理人员、师生员工在内的全体人的共同努力。值得一提的是,思政课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大有可为。思政课教师可以为校园物质文化提升内涵、为校园精神文化保驾护航,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言献策,为校园行为文化营造氛围。当然,为了研究便利,将校园文化区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而其在实践层面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糅合、难分你我的。思政课教师对校园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尤能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此外,思政课教师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渠道的教育教学,能影响到学生的思政理念、价值诉求、行为涵养,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大有裨益。
试想,校园文化肃杀沉寂、死气沉沉,校园活动低端媚俗、杂乱无章;校园秩序杂乱无章、凌乱不堪;校园行为恍如市井、宛若流民,那将是高校的悲哀,也将阻碍人才的成长、成才、脱颖而出。为了建设科学、和谐的校园文化,思政课教师应当走出书房,放眼校园,着眼全局,与全体校园生态参与者一道,建设一个景观雅致、道路整洁、窗明几净、嘉言善行、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校园,让青少年大学生们在此学习、生活、交流、历练、浸润、创新、成长、成才。
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常态是教学,科研似乎成了副业。这种情况的形成主要受到当前社会教育布局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第一要务就是培养多样化人才,而更切实际的使命则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科学研究的职能于是退居其次。在这一大环境下,高职思政课教师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兴趣、动力和能力普遍不足。这种科学研究滞后于教育教学的现状已经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发展,对此应充分重视。实际上,思政课教师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视野、对象、素材是非常广泛的,一旦形成对这一角色的清醒认识,社会科学的研究之花将在高职院校精彩绽放。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5]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是学人应有的担当和自省,但光做到这些已然不能适应现时代的发展。坦率而言,由于存在颇多的不利因素,高职思政课教师确实很难开展较高层次、较新领域的科学研究,这是目前的常态。而思政课教师要做的是实现新的常态:从高职学生的思政课学习行为入手做科研,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独特境况做科研,从高职思政课的发展困境做科研,从高职思政课的实践特色做科研,从高职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做科研,从高职思政课的课程建设做科研,等等,这是我们可以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也是有别于普通高校及公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优势所在。当然,不应局限于应用层面的研究,一旦找准着力点,对某一领域的理论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也并非遥不可及。总而言之,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是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思政课安身立命所在,更应成为思政课教师的自律性要求。
高职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也应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高职学生的特殊性,注定了这里的思政课教师将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智慧才能生存、进而发展,才能适应、进而推动。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落后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影响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也将妨碍思想政治理论传播的实效。因而,思政课教师不应等闲视之、冷眼观之,而应该是积极地谋求熟悉和应用合适的职业教育理念、理论、成果,来丰富、发展、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水平,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整体推进,形成双赢局面。
“知行合一”,探索一种符合思政课特点并且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思政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6]高职思政课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都有积极探索和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的义务。任何默守陈规、封闭僵化都将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潮流、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学情发展、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因而思政课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职业教育理念、理论、手段、方法,使思政课教育教学不落后于时代发展、职教发展。不少思政课教师一度认为,职业教育的相关理念如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等貌似很难契合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际。不能否认,如果生搬硬套,思政课确实不能直接沿用这些所谓先进的职教理论。但是,我们可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整合职教理论,取其精华、去其“不当”,用其中的科学因子改造思政课,并在保持思政课科学性、先进性的基础上,提升思政课的粘合度、吸引力,最终提升思政课的建设水平。
高职思政课教师实现角色适应的过程,也是践履坚定信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的师德的过程。
1.在角色适应过程中坚定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最基本要求。[7]在不断观察、学习、思考、研究理论的过程中,高职思政课教师不断地加深理论认识的深度、广度、高度。为了让学生真学,我们必须真懂;为了让学生真信,我们必须带头真信。正是在这一“实践——反思——学习——实践”的循环中,我们不断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诚信仰。
2.在角色适应过程中爱国守法。思政课教师在帮助学生成为爱国守法典型的同时,无不时刻谨记坚定爱国思想,提升爱国情感,付诸爱国行为,让理性爱国之花在我们的言行举止中绽放,并感召学生。我们铭记法律尊严,维护法律权威,恪守法律规范,形成法律思维,传播法律文化,在学法、守法、知法、用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3.在角色适应过程中敬业爱生。高职思政课教师在角色适应过程中,以生为本,忠实地躬耕于高职院校的三尺讲台,为实现大学生三观正确、志向远大、目标明确、行动踏实、责任清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良好夙愿而诲人不倦。通过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德行和渊博的学识塑造魅力型权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8]也正是一批批、一位位忠贞的思政课教师的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后继有人、前途有望。
4.在角色适应过程中教书育人。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实施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突破了异于普通高校的难度,想方设法、群策群力,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获、有所行,在思考、收获、行动的过程中提升做人的品味、涵养、智慧,成就新时代的新人才。
5.在角色适应过程中严谨治学。高职思政课教师愈来愈重视从教学行为中做科研,从科研活动中促教学,并恪守学术道德,遵行学术规范,勤于思考,慎独自律,让自己的教学科研活动科学、有序、严谨、富有成效,最终实现教学、科研双丰收。
6.在角色适应过程中服务社会。高职院校是开放的大学,承担着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不断关注国计民生、不断弘扬优秀文化、不断加深各类交流、不断传播先进思想,热心公益、服务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切实努力。
7.在角色适应过程中为人师表。高职思政课教师基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更加注重率先垂范,更加坚信身教重于言行,让教师的形象、品味、言行举止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对象。通过锤炼自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我们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并深获好评。
首先,只有践履信仰坚定、爱国守法的师德,切实“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抓、真干”,切实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经济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才有可能将真实的、而不是异化的,科学的、而不是虚伪的思想政治理论传播给学生,也才有可能使学生受益。如此,才能真正适应思想政治理论传播者的角色。
其次,只有践履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师德,切实尊重和敬畏自己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事业,真正珍惜、爱惜、顾惜自己的事业生涯;切实做到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和思想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成才目标和未来前景出发,真正关注、关心、关爱学生发展;切实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既重言传、更重身教。如此,才能真正适应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的角色。
再次,只有践履教书育人的师德,切实做到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教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素质涵养,“育人”实现品格塑造、人格健全、文化立身,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其他部门、机构或个人产生良好协同,才能在课堂内外、网络上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遵循客观规律性,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如此,才能真正适应校园文化建设参与者的角色。
最后,只有践履严谨治学、服务社会的师德,切实做到从工作实际之中、从教材体系中、从教学内容之中、从教学对象之中、从社会发展之中、从经典理论中发现问题,并用科学的理论、严谨的规范予试图予以有效解决;切实从社会的发展实际、人才培养的客观实际、学生发展的切身实际等去研究和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发展问题、发展策略与发展规律。如此,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科学研究践行者和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者的角色。
[1]付长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播学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3):68-70.
[2]刘国欢.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思想状况分析[D].昆明:云南大学,2012.
[3]李海峰.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及其专业化[J].改革与开放,2011,(16):68-69.
[4]汤溶溶.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5]唐金权.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02):18-21.
[6]胡春霞.“知行合一”教育理论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改革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1):62-64.
[7]陈爱华.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探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3):44-46+62.
[8]魏银立.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权威角色的嬗变与重构——兼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建构[J].社科纵横,2016,31(11):163-167.
G 645
A
1672-2094(2017)05-0117-04
2017-05-25
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生本理念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编号:GDJG2015160);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互联网+’视域下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2017LX266);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指委项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品质提升路径研究”(编号:WHSZ15QN013)。
唐 智(1984-),男,湖南湘潭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邓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