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红,赵玉萍,2
(1.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启示
王东红1,赵玉萍1,2
(1.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执着追求的总和。儒家思想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重要的启示: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提升大学生的人际观。因此,必须弘扬和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把它贯穿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贯穿到人文素质的培养过程中。
大学生;人文精神;儒家思想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1]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一个国家要强盛,首先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怎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呢?历史和实践证明,国家文化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文明传承至今的国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需要我们世世代代继承和发展。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民的精神思想方面还需要加强,人文精神因此尤为重要。
周国平在他的著作《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中,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首先,人性是人类存在的基本表达,即人人都渴望尊重、向往幸福,这也是普遍意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其次,理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人类出于好奇天性,探索世间万物,不断追求真理深挖根源,今天社会发展也大多得益于此。最后,人类在人性和理性的基础上寻求超越,将眼光和关注投向他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价值[2]。人类具备生物天性,但思想文化使人类逃脱泯然自然万物之间的命运。其中的佼佼者,正是人文精神。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未来的社会精英,理应表现出较高的人文精神。但目前来看,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文化科学水平,但对人文精神的进步未能造成正面影响,甚至对部分存在的人文精神滑坡乃至缺失现象负有一定责任,具体表现在当代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意识薄弱、理想抱负缺失、价值观念错位、心理问题突出等问题。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影响社会的进步。为改变现状,培养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提升人文精神的培育水平,追本溯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浩瀚星河中汲取精华极为必要。
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由历朝历代传统文化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绵延发展而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观,孕育了儒、道、墨、名、法……诸子百家学说中自爱、爱人、友天下等积极因素[2]。至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主要流派兼收并蓄,发展壮大,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古往今来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历史上,儒家思想曾经体现重要的社会价值,为我国封建统治阶级成功创造了完整的理论思想体系,指导国家治理和人民统治。正是有了成形的文化体系和强大的国力,中华民族才能够经历一次次考验,跨越一重重挑战,没有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消亡在纷繁的战争里,而是成功养活了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贫致富,迅速发展,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而今天,儒家文化依然在培养思维、规范行为和塑造灵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搭建中华文化体系的主要支柱。无论是治国理政、经济往来,还是科技进步、文化建设,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尽管受到全球一体化影响,我国文化多元化现象日趋明显,但儒家文化始终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特别是近代以来,儒家一派的诸多思想家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丰富了儒家文化内涵,摆脱了历史和时代的桎梏,将儒家思想的影响不断扩大。文化无国界,儒家思想文化成为全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至今仍然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名片,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儒家思想在教育上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其中有大量的思想家、政治家,更有著名的教育家,我国的国学教育正是以儒家经典为主的知识体系。其中体现的思想精神,大多来源于儒家大师们亲身实践的教育成果。儒家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儒家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完善人格是高等教育的立足点和主要目的之一。积极接受教育是个人进步、思想境界提升、人格修养完善的不竭动力和最佳方式。儒家思想中提出的“内圣外王”,是个人修养方面的著名论述,也为当代大学生培养完善人格提供重要的指导。“内圣外王”,意味着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即人格理想和政治理想两者的结合。“内圣外王”思想不仅仅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追求个人理想,同时提出为实现人类共同理想努力奋斗,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旨在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首先,要做到“内圣”,强化个人的人格修养,提升自我思想境界。大学生应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明确人生目标,正视自身实际,明确前行道路结果光明、过程曲折的现实特征。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目标,勇敢追求,提高自我,以自信勇敢态度不断学习进步,为早日实现自我目标而持续努力。其次,在完成“内圣”后实行“外王”,将自己视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以自我的发展进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个体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当代大学生要保持积极乐观态度,积极面对困难与挫折,学会舍小为大,个人理想服从社会理想,秉承“内圣外王”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自我境界[3]。
(二)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人之本初,责任为重。要培养有用人才,重其才,更重其德。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无论学识多么渊博,才华多么横溢,文采多么飞扬,都难以自觉为社会进步作出应有贡献。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责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哺育滋养了千年中华神州大地。要理解“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内涵,需要首先将其分成三个层面。
一是在个人层面加强道德修养,“正心、修身”,首先对自己负责,关心自我的前途和命运,为提升自身修养而加强学习实践,结合实际根据所需开展终身学习,通过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实现价值的体现和人生意义的最大化。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在强调,每日都要自我审视,自我反省,自我检讨。曾子自我反省的是替人谋事是否尽心尽力,与人交往是否不诚不信,师长传授是否温习到位。而我们今天面对诸多诱惑,要反思检讨的内容只多不少,以自省为自净,规范言行,修养德行,培养自我责任感。
二是从家庭层面,以“齐家”体现家庭负责感[4],“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家庭的责任感是对国家民族责任感的前提和保障。以当代大学生为例,生活在校园中,以校为家,以宿为家,将师长视若父母般尊重,将同学看成兄弟姐妹般亲密。真诚交往,热情助人,互帮互助,若人人如此,怎会有桩桩血案触目惊心,哪能有条条新闻教人心寒。
三是最广泛的社会层面,要实现“治国、平天下”,便是要将国之重担置于己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之强大而奋斗。老子《道德经》有言“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论语》中孔子也称“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近代更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振聋发聩之呼。当代大学生当为国之栋梁、民族脊梁、振兴的希望和未来,时代和历史赋予了大学生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在使命感的驱使下,履职尽责,精益求精,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目标。
(三)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
在现代市场经济浪潮的不断冲击下,道德对人的规范作用正日趋减弱,这种影响甚至波及曾经高洁神圣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从小开始为高考做准备,常年处于学校、老师、家长等多方因素的引导和制约下,初入高校,一方面完成了青年阶段的重要目标任务,同时又离开多方监管指引,极容易茫然自失,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将大好时光荒废在既于课业无益,又对社会无助的娱乐活动中,甚至本末倒置,放弃了学业,由此带来大量的问题。为获取足够资金进行娱乐,一些学生不惜盗窃他人钱财,毁了大好前程;由于成日醉心娱乐荒废了学业,在考试中有人徇私舞弊,有人捉刀替考,有人伪造成绩,种种乱象严重影响了当代高校的形象,对传统道德思想观念造成极大冲击,也使得一些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质量心存疑虑。除此之外,个别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为人处事冷漠,过于在乎自身利益得失,对于周围的人或事漠不关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人对大学生群体的看法和态度。因此,大学生道德观培育工作迫在眉睫。儒家有言“和而不同”,对大学生处理个体和他人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方面重在“和”字,君子与他人相处应当和谐和平,要做好自我,人格独立,有能力把握自身需求,通过劳动所得满足自我需要,尊重他人经济利益,不企图染指他人财产。在人际交往中,求同存异,寻求共同价值取向,对他人秉承欣赏眼光,多关注优点和长处。“不同”讲的是人不必党同他人的所有观点,人际交往中必然存在分歧之处,适度的辩论有助于发现真理,增进情感,但前提是尊重他人观念,公平审视双方观点,不能对他人思想抱有蔑视轻视态度,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有效的交际观念做法。总之,儒家的“和而不同”有助于大学生在当代社会纷杂的经济链条中,获取正确价值取向,维护个人既得利益,同时增进社会集体共有财产。
(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
“经世致用”是儒家实践精神的集中体现,即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一方面,要谋求民众的安宁,实现自己的价值[5];另一方面,也要这种“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了科学文化知识,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对所学内容进行验证,有选择地进行内化和吸收,沉淀成为个人综合素质。学校应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如乡村支教、社会调查、大型活动志愿者、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使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操作,结合课上所学,积累经验、酝酿情感、激发思考,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直至提炼升华成为自身的精神力量源泉。
(五)提升大学生人际观
大学新生迈入高校校园伊始,面对的主要任务除增进学业外,还有同等重要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更为必要的学习内容,正是人际交往。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人群,一些人张扬个性,放飞青春,收获感情;也有人故步自封,内向收敛,踽踽独行;一些人走入极端将交际作为大学生活主体部分,到毕业时才悔之晚矣。因此,提升大学生人际观念,教导学生正确交友,交益友、结良朋是新时期对高校发起的又一项挑战。儒家一直以来提倡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正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加强人际关系,以及处理好二者之间关系的一剂良方。大学生应当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在思想、经济、生活、人格等方面保持独立,不做父母庇护下的雏鸟,也不做绕枝生长的蔓藤。当具备独立支配自我的时间、经济、活动等要素时,学生就实现了独立自主,能够供养自己,照顾亲友,存活于当今社会。人类是群居生物,绝大多数人不能离群索居,虽然科技的发展使人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但即便是工作上独立自主的SOHO一族,也仍旧活在他人的包围之中,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交换。朋友是人类为适应环境和满足情感需求而结交的他人,双方在交往中如何对待彼此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友谊关系的走向。要秉承公正客观的态度,接受肯定他人观点中正确的部分,对存有疑虑的部分展开和谐友善的讨论,保持独立思想的同时接受对方的意见,绝不能对与自己不和的观点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蔑视他人观点,甚至评论对方人格。好的交往方式应该是在与不同的人交往过程中,彼此学习,互相监督,互为助益,共同进步,在加强自身利益的同时,团结协作获取更大效益,从而增进社会集体权益[6]。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满足个体生存需要和获取利益,而是引导学生追求人文精神、直面生命永恒的意义。教育应该高举“追求真善美,塑造和谐人”的旗帜,科学教育求真,人文教育求善,艺术教育求美,努力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儒家人文精神,承载积淀着五千年以来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着五千年以来博大精深的传统内涵。儒家的人文精神,指导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引领当代大学生学会自知、自觉,无论处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中,都能勇敢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抵制外界的诱惑,进行合理的选择。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思考个人存在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在社会舞台上展示自我,焕发光彩。因此,当前大学教育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儒家的人文教育和大学课堂中对学生人文思想境界的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来提高教育水平,有效促进大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帮助大学生迅速成长为对社会未来发展有用的人才。
[1]韩星.儒家人文精神[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5.
[2]周国平.周国平人文讲演录: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18.
[3]熊湘江.高校共青团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16):55.
[4]魏艳伶,郑超.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02-205.
[5]胡婷婷.儒家人文精神视阈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4.
[6]刘伟,丛小玲.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实践[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6.
The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anism to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ang Donghong1,Zhao Yuping1,2
(1.College ofMarxism,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6;2.College ofMarxism,LiaoningProject TechnologyUniversity,Fuxin Liaoning123000)
Humanismis the basic spirit of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Chinese culture of“Wen”take people as the basis,“people”with“culture”as the nature or the self,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society,interpersonal and coordination in one’s mind a day,to educate the world,and thus out of ritual culture,ethical culture,Ren Aiwen,the people ofGod culture and natural culture and student culture.The so-called humanistic spirit refers to the existence of human life and human dignity,value,meaning of understanding and grasp,as well as the value of the ideal or the ultimate pursuit of the ideals of the sum of the total.There i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embodied in Confucianism on students’humanistic spirit:the cultivation of sound per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enhance students’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morality,enhance student’sense of social practice,enhanc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University monk.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forward and study the Confucian thought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throug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humanistic spirit;Confucian thoughts
G 641
A
1674-5450(2017)03-0087-04
【责任编辑:李 菁 责任校对:赵 践】
2017-02-15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15AKS004)
王东红,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