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研究

2017-04-13 08:39徐楠楠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工笔人物画绘画

徐楠楠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研究

徐楠楠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为进一步推进当代工笔人物画发展,对罗寒蕾的绘画进行个体研究,概述其生平及师承关系:自幼受到父亲影响,后师从蒋采萍,确立个人绘画风格。立足于现代工笔人物画发展现状,探讨其所属流派:传统融合现代,写实结合意象,相接学院派,风格归属于岭南画派。分析其绘画风格:突出经营位置对比、营造色彩配类关系、创造以线造面特点、注重纹理视觉效果。研究罗寒蕾的绘画深刻感受到其作品的真善美,创造出作品的质感之美。

罗寒蕾;工笔人物画;绘画风格;线描;纹理

1.问题的提出

从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趋势看,工笔人物画比写意人物画更为主流,以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为例,其人物画展览作品基本都是工笔人物画,可见现为工笔人物画发展最为绚丽多彩的时代,而罗寒蕾作为当代人物画家的代表人物,绘画作品极具个人风格,研究其绘画风格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关于罗寒蕾的研究不多,主要是对罗寒蕾作品赏析和其作品中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其中谭军就其单纯、朴素和干练的女性人物形象探讨了罗寒蕾工笔人物画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1]高东雪、齐永新在一文中对其绘画作品细节、线描和质量进行分析,总结罗寒蕾作品“尽细微”特点。[2]杨李单就其线条特点分析,对传统线描的特点传承与运用,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3]李春丽、刘显成主要分析了人物造型、色彩以及题材从而得出罗寒蕾作品的意境美。[4]这些研究都是分析其绘画作品,没有对绘画风格系统地研究,本课题对罗寒蕾所处时代、师承关系、所属流派和绘画风格全方位系统地进行研究,使更多人喜欢工笔人物画,促进未来工笔人物画的发展。

2.罗寒蕾的生平

罗寒蕾,中国当代女画家,1973年出生在广西合浦常乐镇,父亲是一位版画家,罗寒蕾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父亲是罗寒蕾的启蒙老师。童年时,父亲制作版画,罗寒蕾帮他拓印。在这样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成长,绘画已成为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八岁跟随父亲进入广州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开始进行正规的美术专业学习和培训。1995年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研究生学位。从1998年开始至今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副教授。2008年调往广州画院工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理事、广州市美协常务理事。

3.罗寒蕾的师承关系

自古以来,家庭的熏陶是女性从小来提高自己品性和休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罗寒蕾父亲以版画出名,罗寒蕾在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下,耳濡目染,勤于临池,后来在广州美术学院的十年时间,练就了罗寒蕾扎实的基本功。在2005年,罗寒蕾进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蒋采萍的工作室继续学习研究。蒋彩萍是工笔重彩的开创者,罗寒蕾在蒋采萍的引导下更加深入了解工笔重彩人物绘画技法以及颜料使用方法。

4.罗寒蕾所处的时代背景

90年代以来,多媒体和科技的进步,牵动着艺术市场不断发展。在绘画领域,投身于美术事业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工笔人物画身处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绘画创作范围不断地增加。艺术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调整自己的创作思想,只要是能“为我所用”,表现出绘画风格,艺术家都会积极地学以致用。当代的工笔人物画百花齐放、别具风格。有些承继传统,注重写实,作品细致、细密,有些汲取西方绘画特点与技巧,甚至有些借鉴设计、工艺、书法等交叉学科的知识而使中国画的创作有更为繁多的表现手法,重新构建自己绘画语言的表达方法。不仅如此,在材料表现上也成为绘画交流的一种总体趋势。在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绘画过程中材料的运用、肌理的处理方式等技术元素的使用也是班班可考。绘画材料的拓展与使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工笔画的语言表现方式,从而使得工笔人物画相比较于传统时期的工笔人物画具有更宽广的表现领域和更加抢眼的视觉传达效果。无论从题材内容的选取、形式语言的组织、创作理念的创新、还是审美的趣味与艺术主体的追求等很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入透彻的变化表现出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崭新局面。在文明社会背景和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实施推动下,提高了我国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画坛也出现了一大批具有自己迥异风格和独特绘画语言表达方式的女性画家。罗寒蕾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代表,在现代工笔人物画还没有发展成熟之前,那时候工笔人物画几乎是题材穷尽、技术登顶、风格枯竭。在这样的背景下,罗寒蕾开始寻觅探索,学习前人,但仍坚持自己的创新思维,加上十年扎实的基本功,最后形成了自己别出机杼的风格,这种画法在她使用传统绘画工具和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飘逸着的丝丝毕现的美丽长发,附着在衣服表面真实的纹理,斑驳锈迹的一颗螺丝钉的刻画,极尽超写实的完美再现。罗寒蕾走着一条踏实的路,一条要耐得住寂寞孜孜以求之路。

5.罗寒蕾所属流派

罗寒蕾的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学院绘画体系完美结合的一个典型范例,是众多工笔人物画新秀中的一朵奇葩。她牢固地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工笔白描的基本功,又得益于学院教育扎实的造型基础,以学院的素描修养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表达语言和表达方式。罗寒蕾的工笔人物画,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超级写实主义”。这也是身为岭南派画家的一个明显特征,岭南派发源地在广东,提倡写实,传承中国画的传统,以“折衷中西、融汇古今”为宗旨,开创出“岭南文化”,虽然在开创之际,“岭南文化”比较零散,但是艺术家们一直在为文化的发展而努力。其中李劲堃创作出兼工带写的绘画技法,在工整中渗入抒情写意的表现形式,使得绘画风格超乎想象;陈新华、王璜生创作绘画题材选择现代都市生活,色彩配系明亮,绘画作品焕然一新;林若熹在中国画颜料上做文章,矿物质颜料的大胆改造让工笔画别有风味;而罗寒蕾对肌理质感的表现创造出另一个时代。岭南画派从开始到现在,几乎可以说是“无新不岭南”、“非变不岭南”。

6.罗寒蕾的绘画风格

在工笔人物画在画面的位置经营、用笔用线、色彩配类等方面,往往比山水花鸟更需要画家细细地考究一番,罗寒蕾在每幅画面的经营和构成上,线条的功能与效果的开拓上,平面肌理的营造上,和对现代的绘画技法与材料运用和借鉴上,已然超越了前人的成就与局限,以及那种单纯的以西洋技法改进中国传统绘画的模式。

曾经在一个画展中欣赏过她的作品《我也来画》,画中描绘的是她女儿跪坐在地上玩弄着画卷。女儿穿着白色的小背心罩衫,配有小花纹的暗红色裤子,头发别着几款精美的发夹,编着两根小辫子。线条温文柔畅,色泽考究。小孩子柔嫩而有弹性的皮肤,给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真实感。如果说这种描绘的技巧所达到的震撼还没有以让人足以慑服的话,那么画面中所凝炼出的那一种古典和高尚雅致的气息,以现代时空的视觉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无可争辩地显示出了她的难能可贵。

罗寒蕾作品的另一个风格,就是“以线造面”。她先是借助染色、染墨等常规的绘画技法来经营画面的层次感;然后以线造面,通过许多看似规律的线条,以及线性肌理的排列去表达。从远处看起来则融为一体,用线去产生一种面的效果,剔透玲珑。而在色面中又留下许多不经意的空白之处,使层次更加得丰富,有一种流动中空气的感觉。

欣赏罗寒蕾的绘画作品时,不难发现每幅作品中都有纹理的表现,或是背景,或是衣服等等,可见罗寒蕾对于纹理的喜爱已经不可或缺了。罗寒蕾曾说“纹理已经改变了我观察世界的距离。”[5]为了营造特殊的肌理感觉,达到一种精辟入微的真实效果,罗寒蕾直接利用衣服的布料等实物在宣纸上拓印来制造衣物或者是背景的纹理。

《单眼皮方士》把人物勾勒好,设计好需要纹理的地方,没有纹理的地方用同等大小的纸盖住,随后根据画面需要调好墨,把尺寸合适的蚊帐侵染在墨里,一小时之后,带上塑胶手套把蚊帐捞出来拧到八九成干,直接铺在画面上,然后轻轻的去压蚊帐,蚊帐就在宣纸上留下了网格状的纹理。在拓印的过程中也会随意地留下一些空白,然后再取用毛笔的线条模仿蚊帐的纹理在留空处灵活地填补上去,画面并没有机械性的制作痕迹。这种技法所呈现出来的真实性并不在于以假乱真,而是在于揭示了一种以现代制作技法的演绎过程。罗寒蕾的作品仍旧保有着传统的叙事内容,但她同时又加强营造画面肌理效果,以岩彩画的厚积着色法,在平涂的背景中显现出了一种厚重、华贵璀璨的视觉效果;画面的经营位置,也有借鉴现代的平面分割的结构方式,去安排画面的内容和陈述的次序,比如《早班地铁》。

《早班地铁》这是罗寒蕾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画面中描绘的是在地铁口的三个年轻人的形象,画面从中间一分为二,左侧部分偏暗,并且还有地铁入口的刷卡机器,表示这是地铁入口处。旅客从这里刷卡进入地铁站台,画面右边亮的部分则指地铁出口,站在画面偏中间的男青年似乎在等待着他爱的人到来,他的视线直视着对着画外,把观众带进了这幅画的故事。左侧画面中手拿着地铁卡入门的女青年,留着时下流行的爆炸头发型,身穿皮衣,牛仔裤和长筒靴,干净利落,有着职场女性的自信和傲气。画面的最右边,是一名微笑着的少女,可能是走的热了,就把外套随意的挂在手臂上,身上佩戴的配饰也显示出女性天生爱美的本性,她的裙角随着步伐轻飘轻扬,美好的芳香扑面而来。

在人类的感情世界里,很难再找的比母子之情更加纯粹的了,罗寒蕾的作品《别迟到》也给我们娓娓道来她对女儿的爱。这幅画的背景主题是自行车,自行车通透的金属架富有画意,长短疏密的不同线条交织着变化莫测的光影,形成了繁芜而有序的旋律。这些形式美给人的视觉体验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不仅如此,自行车满身的铁锈还散发着不同的浪漫气息,罗寒蕾所处的时代就注定了她对自行车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们这代人生命里,也许自行车代表着青春与成长,或许也承载着罗寒蕾许多珍贵的记忆。画面上的主人公是母亲和儿子,母亲朴实耐劳,从她内心撒发出来的善良使她令人亲近;孩子的形象就像中国传统年画里面的胖娃娃,尽管孩子并不在画面的中心,但是罗寒蕾还是不厌其烦的的描绘出了孩子身上的每一个小细节,从头发到衣服,还有后面的书包,包括手中的水杯。母亲虽然位于画面的中间位置,但是罗寒蕾把她处理的并不太清晰,甚至没有过多繁琐的细节处理,发色和衣服的颜色与背景雾气相互交融,虽然平淡无奇,但是母爱无时无刻萦绕在生活中。虽然这幅画中形象并没有什么起伏,但这可能是最渗透作者亲情的一幅作品,给人一种浓浓的暖意。

7.结语

在当今艺术潮流时代中,罗寒蕾的创新为工笔人物画的延续做出了特别的贡献,使得绘画当随时代,让中国的工笔人物画发展历久弥坚,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依然能够为世人所接受。假如没有了创新,就不会有工笔人物画这样漫长的发展历史,可以说创新对于中国工笔人物画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罗寒蕾手中的画笔,就好比外科医师手里锋利的手术刀一样,剔精入微,游走在现代的各种物象之间。在她的身上没有那种趁波逐浪的浮夸,也没有拒谏饰非的自封。她始终清楚自己艺术路途上将要遇到的风景和所要付出的艰辛,包括对自身艺术价值的认识,让青年画家罗寒蕾能始终沉浸于朴实之美的探寻。罗寒蕾作为当代工笔人物绘画的旗帜,研究其绘画语言与绘画风格,引领未来工笔人物绘画更为精彩,就像沈宁说的“绘画是一把钥匙,寒蕾已将这把钥匙交给了我们。”[6]

[1]谭军.论罗寒蕾工笔人物画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113.

[2]高冬雪,齐永新.论罗寒蕾工笔人物画“尽精微”表现[J].艺术品鉴,2016(01):228.

[3]杨李.浅谈罗寒蕾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表现[J].戏剧之家,2016(07):172.

[4]李春丽,刘显成.浅谈罗寒蕾当代工笔人物画意境美[J].明日风尚,2016(05):199.

[5]罗寒蕾.肌理的启示[J].国画家,2010(04):50-51.

[6]沈宁.罗寒蕾作品[J].中国作品,2011(05):93-97.

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6-0191-02

宿州学院科研平台开放课题“埇桥书风格及书法人才发展研究“,编号2015ykf08。

徐楠楠(1989—),女,汉族,安徽淮北人,硕士,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绘画及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工笔人物画绘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