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

2017-04-13 08:39刘世权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校园网大学生教育

刘世权

(亳州学院外语系 安徽 亳州 236800)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

刘世权

(亳州学院外语系 安徽 亳州 236800)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本文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奉献精神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的几点建议。

互联网;大学生;奉献精神

随着互联网在大学生中快速普及,高等教育也随之面临着一场深刻变革的考验。网络的普及,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往往被集体或个人所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网络的进步,大量的西方思潮如潮水般涌入校园,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大学生的奉献价值观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奉献精神日益缺失,功利目的日渐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通过网络创新德育教育的新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已成为摆在众多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日益严峻的课题。

1.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奉献精神的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在本市的两所高校做了一个针对大学生奉献观认同感的问卷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和QQ发给学生,共发给1000位同学,收回930份,有效调查915份。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整理与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1 奉献观念淡薄,缺乏重视

通过调查发现,仅有28.6%的大学生认为奉献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当代大学生就应该拥有强烈的奉献意识。有31.5%的大学生认为奉献精神的培养并不重要,市场经济社会奉献精神已经过时,雷锋精神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另外,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持反对意见,认为互联网时代不应该提倡奉献精神,大概占被调查者的5%。此外,还有34.9%的大学生选择了对奉献精神持漠视态度,认为奉献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关系不大,无所谓。这部分的调查者所占的比例最高,可见当代大学生奉献观念的淡薄。

1.2 奉献应与索取并存,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应同时实现

在调查问卷的“奉献与索取”一题中,有28.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应该在于奉献,奉献应该是大公无私的,不应该去计较个人得失。另外,3.5%的同学认为市场经济时代的人生价值应该在于索取,不在于奉献。此外,将近70%的大学生认为奉献应该与索取并存,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应该共同实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奉献的同时,应得到相应的报酬。先公后私,有公有私,有条件的奉献和一定的索取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可。

1.3 奉献应讲求效益,拒绝徒劳无功的奉献

通过整理调查问卷发现,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奉献观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奉献意识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8.5%的大学生认为,奉献应以传统意义上的金钱、物质乃至生命为主。而有69.8%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奉献应以知识、技术、能力为主,并且要讲求奉献的效益。当代大学生并不吝啬自己的奉献,只是他们的奉献观正由传统意义的奉献生命向奉献智能转变。市场经济时代的大学生更注重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佳融合,奉献的要有价值,徒劳无功的奉献他们不会去做。

2.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2.1 互联网普及给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工作带来的机遇

2.1.1 充实了大学生奉献观教育的内容

互联网时代要想创新德育教育的新模式,必须依靠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更多更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材料。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人物在引领奉献观教育的舆论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主流网站因其公信力和权威性,在对像郭明义、李素丽、李向群等先进典型人物宣传中发挥时效性,并且能够增强报道的立体感,使主题更加鲜明,更富感染力。网络本身具有自由性、开放性,正好迎合了大学生们的性格特征。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主要参与者,在网络使用方面已经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他们每天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浏览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这些积极向上的新闻报道很多都是教科书上看不到的,在耳濡目染之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思考,进而加以效仿。

2.1.2 丰富了大学生奉献观教育的形式和手段

网络在大学校园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奉献观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互联网社会交互性、开放性、自由性的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传统的教育形式,比如说课堂、报告会、座谈会已经难以满足大学生对知识、自由的渴望。“网上远程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缩短了学生与名师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地点更加自由,他们可以随意聆听自己喜欢的名师或先进人物的报告。图、文、声、像并举的奉献观教育课堂,不拘泥于课本,内容生动且极具时效性,学生也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2.2 互联网普及给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工作带来的挑战

2.2.1 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网络信息浩如烟海,良莠混杂。互联网在为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工作源源不断提供鲜活实例的同时,某些丑陋内容也随之进入了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们既要面对诸如网上暴力、色情等糟粕文化的侵袭,还要面对国内外的一些反动势力借用网络诋毁英雄人物,散播反党、反政府的言论。由于许多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情绪化明显,面对异端邪说,他们往往无法判断,容易造成他们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扭曲。

2.2.2 容易引起大学生奉献观异化,功利化趋势明显

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经济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因其过度看重经济效益,也为大学生的奉献观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的网络思想与文化被一步一步的商业化、功利化,很多大学生越来越看重个人价值,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凌驾于集体价值之上。由于网络社会的自由开放,很多商家利用网络传媒盈利,对财富功利节目大肆宣传,这些节目无疑助长了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歪风。延伸到现实社会里,则是过于计较个人得失,一切以经济利益为主,忽略奉献精神,表现出浓厚的功利化色彩。

3.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3.1 重视大学生的奉献观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的最重要场所,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奉献观教育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条件。具体来说,就是各高校要针对网络技术发展的特点,探索奉献精神培养新方法,建立切实可行的网络教育运行机制。同时,加大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为师生提供最优的上网条件,实现校园办公自动化。如果条件允许,多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参观名人纪念馆和参与公益事业,让他们到社会上亲身感受奉献精神的内涵。高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学生奉献观的教育,做到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以身作则发扬奉献精神,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学生。同时,高校还要建设一批政治性强、乐于奉献且懂得网络技术与现代化管理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学习和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网络信息处理能力。在日常工作学习当中,他们要不拘泥于传统,善于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敢于开创新思路、新做法,从而可以在网络上有的放矢的开展奉献观教育工作。为了充分调动这支队伍工作的积极性,稳定住这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相关部门要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只有解决好这支队伍的后顾之忧,他们才会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奉献精神才能传承下去。

3.2 加强网络媒体的规范和引导,营造全民奉献的良好氛围

由于网络媒体具有多样性、开放性与自由性,使得网络信息的内容良莠不齐。青少年作为网络用户的主力大军,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极易受到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所误导。部分人利用网络媒体谋利,不择手段,散步一些低俗的信息,制作各种财富功利节目,腐蚀青少年思想。随着网络媒体功利化趋势日益明显,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健全网络道德体系,提高网络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既要保证网络经营者的正当利益,也要防范社会问题的产生。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要争取抢占互联网这一价值观教育的新阵地,建设一系列红色主题网站,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这些网站对以奉献精神为主题的事迹或人物进行全面的报道,向大学生传递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先进人物报道的形式上,要注重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加图片和视频的比例,吸引公众的眼球,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鉴于主流媒体网站更具权威性和公信力,政府还应充分利用这些大众媒体开展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评选活动,争取让评选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营造全民参与奉献活动的良好氛围。

3.3 提高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非常发展,校园网已经成为校园里最大的互动网络平台,通过整合校内外和国内外各种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的服务。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信息量大、普及度高的优势,提高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水平,开辟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新途径。为了使校园网充分发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作用,校园网站应坚持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统一的原则,在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网上奉献观教育主题活动。比如说在校园网上开辟“身边的雷锋”专栏,推出一批校内外先进人物,大力宣传,形成品牌。开展网上面对面谈心活动,定期邀请一些先进典型人物参与访谈,并将视频在校园网上共享。在校园的BBS论坛上设立“公益热点事件”讨论区,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邀请广大学生与教师参与。为了丰富大学思政课堂,用于宣传先进典型人物的经典案例也要适时的引入大学课堂,同时,开设“公益网络课堂”供广大师生参与。在每年的“雷锋活动月”,学校可以举办类似“弘扬雷锋精神”主题摄影展,给予获奖者奖励的同时把获奖的作品上传到校园网上供学生浏览。为了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奉献意识,学校还要鼓励大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偏远山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在校园网显著位置设立“三下乡”活动报道专栏,及时更新报道,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奉献活动中来。

[1]高林.当代大学生践行雷锋奉献精神的调查[J].中国统计,2013(10):53.

[2]常海峰,宇文宏.市场经济走向中大学生的奉献观[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2):41.

[3]尹伟欣,雷柯.如何利用网络有效宣传先进典型人物[J].今传媒,2007(1):27-29.

[4]韩红宇,雷国红.网络时代大学生身心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77.

[5]余杰,黄伟.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62.

[6]廖剑.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61.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6-0039-02

课题项目:2015年亳州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网络途径探析”(BSKY201506)。

刘世权(1983—),男,硕士,亳州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网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VPN在校园网中的集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