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 婕
(安徽外国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1)
从小说《红高粱》看中日翻译中的被动态
荚 婕
(安徽外国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1)
本文从作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的日文译本《赤い高粱》(井口晃译)着手,对比中文和日文在被动句式上翻译的异同,解读被动态的翻译规律。本文认为,被动态的翻译因该从句子的性质、动词的类别有关。本文把翻译规律分成汉语被动式翻译成日语被动式和不翻译成日语被动式两个大类,分别说明。本文在吸取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用相对浅显的方式,指出被动态翻译技巧,并通过小说中的实例说明。
被动态;红高粱;中日翻译;转换;受动者;施动者
this paperwriter,mo yan's novel red sorghum Japanese translation of"red sorghum い"(wellhead sway),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on the passive sentence 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 is a dynamic translation rule.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by dynamic translation should from the nature of the sentence,the verb category.In this paper,the law of translation into Chinese passive translated into Japanese passive and not translated into Japanese passive two broad categories,respectively.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predecessors'achievements,with a relatively simple way,pointed out by dynamic translation skills,and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novel.
Was dynamic;Red sorghum;Translation;Convers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By the agent;Agents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把译文的句子成分做相应的转换,以使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同时又符合日语的语言习惯。被动态的翻译一直都是中日翻译的难点,从语法上来看,中日文都有被动态这一语法现象,中日文的被动态可以互译。但是日文中的很多用被动态描写的句子直接用中文被动态来翻译是非常牵强的。这个时候,我们用主动句反而能更好的表达文中所要表达的意义。在中文翻译日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一部分,很多中文的主动句,用日文被动态来翻译会更符合日本人的表达习惯。能够较好的把握被动态的翻译,会使我们的翻译文更流畅,读者也更能理解原作者的写作意图。下面我们根据小说《红高粱》的日文译本——《赤い高粱》(井口晃译)来谈谈中日翻译中的被动态和主动态的转换。
受动者为施动者行为、动作的直接对象,主语大都由施动补语“得益”或“受害”,被动式由他动词构成,主语大多由有生命名词充当,而物质、抽象名词甚少。
○奶奶的花轿行走到蛤蟆坑被劫的事,在我的家族的传说中占有一个显要的位置。
▼祖母の嫁入り輿が蛤蟆坑で追いはぎに襲われたことは、わが家族言い伝えの中でも重要な位置を占める。
句中“奶奶的花轿”是主语,也是动作的直接对象。在此句中,“奶奶的花轿”是“受害”方,动词“襲う”是他动词。这种句子在汉语中很常见。
○余占鳌的头皮被冲刷的光洁明媚,像奶奶眼中的一颗圆月。
▼余占鳌の頭皮は雨に洗われて、祖母の瞳の中で円い月のように美しく輝いた。
句中“余占鳌の頭皮”是主语,是动作的直接对象,也是“受害”方。动词“洗う”是他动词。
1.2.1 某些主谓句的被动式转换
中国人习惯用主动句去描写客观事物及自然景观。但是日语不同,由于受西方语言的影响,日本人更偏好于把被动句广泛地运用于对事物的客观叙述和说明。也就是“自然表明”的用法。这一用法在中文中几乎是没有的。
○脚尖尖瘦瘦,带着凄艳的表情,从外面投进来的光明罩住了它们。
▼足はかぼそく、寂しげで外からの光におおわれている。
中文中,主语是“光”,从整句话来看,大意是“光罩住了脚”,在中文中,这样的说法很平常,只是对于客观事物的说明。但是,日语中,日文人认为,“光”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本身不能做到“罩住”,所以本句中“光”不可以做主语,按照被动式来处理。
○余占鳌就是因为握了一下我奶奶的脚,唤醒了他心中伟大的创造新生活的灵感。
▼余占鳌は祖母の足をつかむことによって、そのここに新しい
生活を創造するという大いなる霊感をよび覚まされた。
本句中是“握了一下我奶奶的脚”这件“事情”,“唤醒”了“灵感”,
同样,“事情”也没有生命,不能做主语,也要翻译成日语被动态。
○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地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
▼流れ出た鮮血は広い高粱畑に注いで地上黒土にしみ、二人は血と泥のぬかるみに足をとられた。
○罗汉大爷看着在眼前乱晃的刺刀,一屁股做在地上。
▼目の前にぎらぎら光る銃剣をちらつかされて、羅漢大爺は地面にへたり込んでしまった。
○鬼子哨兵咯了一声,便在中年人铁壁的扶持下无声倒地。
▼歩哨の鬼子がゲット叫び、男のたくましい腕に支えられながら音もなく地面に倒れる。
○喇叭吹出一个猿啼般的长音,便无声无息。
▼ラッパが猿の鳴き声のように一度だけながながと吹き鳴らされて、沈黙した。
○日本飞机把三个儿子全炸成了碎块。
▼日本の飛行機に息子を三人とも吹っ飛ばされたんだもの。
○父亲的叫声,像下达了一道命令,从日本人的汽车上,射出了一阵密集的子弹。
▼父の叫び声に命じられたかのように、日本人の自動車から弾丸が雨あられとふりそそいだ。
○奶奶暗呼苍天,一阵类似幸福的强烈震颤冲击得奶奶热泪盈眶。
▼幸せともいえるような衝撃につき動かされて、祖母の目に熱い涙があふれた。
上面几句中,“脚”“刺刀”“胳膊”“喇叭”“飞机”“叫声”都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不能直接做“拔”“晃”“扶”“吹”“冲击”这样的动作,翻译时翻译成了日语的被动态。
这类句子以物质、抽象名词做主语的情况为多,由于它本身不能发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从逻辑上看具有被动意义。而汉语的完全被动句一般不用于客观叙述。所以中文翻译成日语时,为了使得翻译更通顺更符合日本人的语言习惯,翻译成了日语被动态。
1.2.2 某些存在句的被动式转换
有一类存在句表示人对物体进行安放、安置的动作,或表示以何种状态存在。翻译这类存在句时,如果译语动词是他动词,一般要处理为被动式。
○骡马都集中地拴在西边那片高粱的废墟上。
▼騾馬はみな柵の西側の、あの高粱の廃墟に集められていた。
这是一个存在句。逻辑主语是“骡马”,“高粱的废墟里”是场所,这里用了一个动词“栓”,能看出来“骡马”待在“高粱的废墟里”并不是一个主动行为,而属于人对物体进行安置的行为,于是翻译中用了他动词“集める”,整句话也被译为被动句。反之,如果中文中没有“栓”这个动词,那说明“骡马”待在“高粱的废墟里”有可能是自主行为,那么译语动词就可以是自动词“集まる”,按日语习惯就译成主动句。
1.2.3 某些名词定语的被动式转换
在一些句子里作为名词定语的动词,有些也应该做被动式的转换。一般来说,做被动态转换的动词一定是他动词,定语后面的名词是受事,而且一般都有较明确的限定范围,这个范围在译文中常常以“に、で”来表示。
○奶奶的哭声,唤起了他心底蕴藏着的怜爱之情。
▼祖母の泣き声が、彼の心に秘められていた憐れみの情をよびおぼえましたのだ。
句中“他心底蕴藏着的”是“怜爱之情”的定语,范围被限定在“他心底”,如果翻译成“秘めた”,必涉及到施事者的有意行为,这样就会有上下文不协调的感觉。
○白气缭绕的绿高粱,具有了仙风道骨。
▼白い湯気に包まれた緑に高粱には、超俗のおもむぎがあった。
句中“白气缭绕的”是“绿高粱”的定语,表示动作结束后现在的现存状态,范围限定在“白气”。这样翻译看起来会更自然。
1.2.4 某些插入语的被动式转换
汉语中的一些插入语,比如“报道说、据说、传闻、预测、认为”等,往往可以用“他动词+られている”的形式来表示。这类句子语气客观、委婉,常被用来表示说活、写文章人的看法、见解不主观、武断。常见的有:
……といわれる(いわれている)
……と考えられる(考えられている)
……と思われる(思われている)
……と見られる(見られている)
……とされる(されている)
……と予想される(予想されている)
……と伝えられる(伝えられている)
……と認められる(認められている)
……と知られている
○单家开着烧酒锅,以廉价高粱为原料酿造优质白酒,方圆百里都有名。
▼単家は焼酎の造り酒屋を営んでおり、安い高粱を原料に良質の白酒を醸造して、百里四方に知られていた。
上句用了“知られていた”,更好的说明了单家酒很有名,是大家认可的。
上面我们就汉译日时被动态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比中文版和日文翻译版《赤い高粱》的异同,研究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情况,我们能看出,中日语言中虽然都有被动态这一语法,但是日语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存在句、定语从句以及插入语中更倾向于使用被动句式,而汉语则没有这个特点。由于水平有限,分析的不一定透彻,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红高粱家族》莫言.作家出版社,2014.11.
[2]《赤い高粱》井口晃[訳],2012.11.
[3]陈岩编著.《新编日译汉教程》(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6.
[4]张晓帆.《日语被动句汉译时的不对应现象》,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6).
[5]孙万蜜.《红高粱》的语言艺术特色[D].天津大学,2013.
[6]乔娜.从接受美学看译者的文学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4.
[7]陈文婷.目的论视角下的《骆驼祥子》日译本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
[8]冯瑞敏.《红高梁》中的中日同形词日译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9]王筱依.基于霍恩比“综合法”理论的《红高粱家族》方言翻译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10]麻文静.莫言文学在日本的受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5.
[11]金美兰.莫言《红高粱家族》韩译本翻译研究[D].吉林大学,2014.
[12]汪家羽.语义和交际策略指导下的《红高粱家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13]张茜.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红高粱》英译本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I24
A
2095-7327(2017)-12-0167-02
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中日语言语态对照研究》(立项号为2015jyxm436);安徽外国语学院校级项目《中日语言语态对照研究》(立项号为 AWSK2015004)。
荚婕(1983.6.14—),女,安徽全椒人,汉族,本科学历,安徽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