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激起千层浪

2017-04-13 04:50黄柳华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粉笔物体列车

黄柳华

(江苏省启东中学,江苏 启东 226200)

一“问”激起千层浪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黄柳华

(江苏省启东中学,江苏 启东 226200)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物理教师,应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教育业务水平,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本文作者简要阐述了高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值得大家借鉴.

悬念;要领;演示;适度;点评;提问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积极打开创新思维的闸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步提升,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一、悬念导入,启迪学生思索

在高中物理新课导入时,教师通过合理创设悬念,能启迪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教学案例1:我在执教《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就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直接提问道:“让物体处于物体运动状态,假如没有力的作用能行吗?物体运动的速度快慢是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呢?” 大部分学生随口作出了应答,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被一些假象所迷惑,所以这些武断的答案都是错误的.此时,我列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片段:停留在马路上的翻斗车,修路工推它才会向前移动;婀娜多姿(静止)的柳枝随着微风的吹拂才能翩翩起舞;静静地躺在学校操场上的足球,学生用脚踢它才能迅速滚动……不推、不吹、不踢,这些物体相对于地面而言一直保持静止状态.“难道这些物体保持运动状态只靠力的作用来维持吗?”我继续反问着,此时同学之间的争论声此起彼伏,气氛活跃,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奏响了前奏曲.

二、瞄准要领,巧妙设置问题

教师在预设提问时,只有根据三维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难点和重点,才能提出富有启迪性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围绕相应的问题深入探究.

教学案例2:我在讲授“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就紧紧围绕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如下系列问题:①高速列车拐弯时,若内外轨高度完全一致,拐弯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支撑的?若内轨低于外轨,且高速列车按预设的速度运行,这列车拐弯所需的向心力则由哪些力支撑的?经过学生的广泛交流、讨论,最后轻松得出了如下结论:若在拐外处内轨道略低于外轨,高速列车受力是斜向轨道的内侧,它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从而成为高速列车拐弯的向心力.

三、结合演示,增添提问色彩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环节,作为教师,首先要结合教学实际,一边做好演示性实验,一边予以适当的提问,诱发学生产生好奇心.

教学案例3:在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平抛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我就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演示性实验:左手拿着一支完整红色粉笔放在讲台的边缘上,右手紧握教鞭(木棍)敲击粉笔,犹如运动员打高尔夫球似的把粉笔打出去,只见那支粉笔沿着水平方向飞了出去,并在平坦的水泥地面上留下了一段红色的痕迹.这个时候,我继续设问:“如果用教具米尺,能否计算出红色粉笔沿着讲台边缘飞出时的速度?如果正确求出其速度首先要测量出哪些数据?”话音刚落,全体学生立即挥笔测算,最终顺利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奥秘.

四、难易适度,提高问题质量

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把握一个“度”——难易适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从而使基础较强的学生针对一些“难题”只要仔细分析,就能正确解答;基础较弱的学生面对较浅提问也能搞定,从而全方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4:我在讲授“楞次定律”时,先请几个学生上讲台分别完成条形磁铁的S极插入、抽出线圈,N极插入、抽出线圈等四个小实验,台下其他学生列表归纳每个实验中的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原磁通的方向;然后我提问:“感应电流与原磁通量有什么样的关系?”当大部分学生明白了两者的关系后,我再进行深层次问题:“上述四个实验的表面现象虽然不同,但四者之间有何共同的规律呢?” 由于提问由浅入深,难易度适中,因而使学生的思考方向更明确,所学的新知识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纳.

五、合理点评,检验提问效果

有教师的提问,必有学生的相应回答,而学生的回答有正确、错误和片面之分,作为教师一定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既不能不能强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也不能把自己的观点与主张见解强加给学生;同时,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疑惑、鲜明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并予以积极的评价.一旦发现部分学生不愿意提出问题或说出自己的见解时,教师要学会鼓励、引导,逐步帮助这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直至圆满解决问题.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1).

[2]南冲.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M].北京: 北京海潮出版社,2014(12).

[责任编辑:闫久毅]

G632

A

1008-0333(2017)27-0051-02

2017-07-01

黄柳华(1982.10),男,本科学历,江苏省启东市人,中学一级,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粉笔物体列车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穿越时空的列车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粉笔怎么来的
我们的“粉笔头”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粉笔
西去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