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教育思想述评

2017-04-13 03:48:51王凤娥
关键词:女校长许广平教育

王凤娥,刘 源

(1.沈阳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034;2.菏泽市开发区 教育局,山东 菏泽 274000)

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教育思想述评

王凤娥1,刘 源2

(1.沈阳师范大学 学报编辑部,辽宁 沈阳 110034;2.菏泽市开发区 教育局,山东 菏泽 274000)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的杨荫榆,其悲情的人生令后人无法忘却。她不顾社会压力,走出夫家,读书求学,争取到经济上独立的地位。她既不回家,也没有堕落,而是一往无前地追求积极的人生。然而,其在政治湍流中给历史留下的印象是“可恶的”,因此外人对她褒贬不一。杨荫榆积极的教育思想和真挚的爱国情怀使其身上充满了爱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民族的精神,但其爱憎分明的英雄气概和为国民负责的教育家的本色却为世人少知。缅怀其良知的教育生涯和满腔的爱国热情,可以还原历史真相。

杨荫榆;大学女校长;教育思想

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大家“耳熟”却未必“能详”,她就是鲁迅笔下的杨荫榆。笔者是在中学时代读鲁迅的名篇《纪念刘和珍君》时知道杨荫榆的。年少的笔者对反对学生运动的杨荫榆非常反感。随着年龄与学识的增长,笔者逐渐对杨荫榆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好奇与兴趣。因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原来杨荫榆竟是江南才女,并有着献身中国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更有着与日本侵略者义正词严斗争的满腔热血。此外,其严格要求的大学理念、贤妻良母的女子教育观等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较大意义。民国时期,中国的女性知识分子本来就凤毛麟角,而能够担任大学校长、走向社会前台的女性无疑是时代的女英豪。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本来的女英豪无意间成了历史的弃儿。但随着时间的湍流,那些所谓的缘由终会被慢慢涤清,该记起的是不会被忘记的,特别是她的女子教育理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传承。

一、危机之下被委以校长重任

杨荫榆1884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曾留学日本、美国等。1922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杨荫榆先在上海教书,后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24年2月,其被教育部委任该校校长,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然而,杨荫榆之名为世人所熟知是源于鲁迅《纪念刘和珍君》这篇名作,其中有这样的文字内容:“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1]其实,鲁迅还曾有一篇关于杨荫榆的文章《寡妇主义》,其文章写道:“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应当天真烂漫,非如她们的阴沉,她们却以为中邪了;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非如她们那么萎缩,她们却以为是不安本分了,都有罪”[1]84。此外,鲁迅在《女校长的男女的梦》等文中也都曾写到杨荫榆。

杨荫榆担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作为女性,杨荫榆开历史之先河。她大胆地走向社会的“聚光灯”下,只出于个人追求热爱的教育事业与施展人生抱负,却没认清时局,接受了北洋军阀的重任,并贯彻了北洋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施政方针。然而,她没有预料到的是,她的选择使她一下子被卷进了社会巨大的政治湍流漩涡里,而且不能自拔。1923年7月,女高师学生自治会以“溺职务,害教育”之责致函许寿裳,请其辞退[2]。1923年8月2日,该校学生自治会发布宣言,再次表示谢绝校长许寿裳[2]。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教育,学生自治力量逐渐增强,甚至达到了一发而不可收的地步,许寿裳的校长位置,显然力不从心。而在此背景下“顶风而上”的杨荫榆,无疑成为了政治湍流中的“一枚棋子”。笔者对前人没有任何偏见,只是想还原于历史真相,铭记时代的教训,呼吁人人都要担当起国富民强的责任。

二、不同人眼中的女校长形象

横看成岭侧成峰,各家评观杨荫榆也各有不同。能够记起杨荫榆的,不只是鲁迅一人,后来成为鲁迅夫人的许广平也对杨荫榆略有述评。其他如科学家李四光、文学家苏雪林以及其侄女杨绛等也有关于杨荫榆的回忆。这些对我们全方位地认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可能更有意义。

(一)许广平眼中的女校长

“关于她的德政,零碎听来,就是办事认真、朴实,至于学识方面,并未听到过分的推许或攻击,论资格,总算够当校长了,而且又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的女子做大学校长,是多么荣耀呀!”[3]这是“女师大风潮”之前作为学生的许广平对杨荫榆的印象。

1924年11月,杨荫榆为整顿学风勒令国文系预科的三名学生退学,许广平在《校潮参与中我的经历》中写道:“杨氏最大的病就是自尊自是,而又识浅力薄,用人不当,以致措置乖方;偏私,患得患失,也是她最大的致命伤,因此对同乡和媚她的,自然另眼相看了。”[3]101在许广平眼中,杨荫榆是无法胜任大学校长职务的。

1925年3月,杨荫榆因阻挠学生参加公祭孙中山的活动,以许广平、刘和珍等为代表的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发起了“驱杨运动”,之后杨荫榆开除了许广平、刘和珍等六名学生自治会成员。“杨荫榆不学无术,到美国‘镀金’回来,拉拢了一些臭味相投的人,活动了几个拥护女人掌校不问贤愚的狭隘的唯女权论者;再投靠了当时的权贵段、章,利用歪曲事实、无耻造谣的陈西滢,就以为炙手可热,人莫敢违了。于是与教师、学生、群众为敌。”[4]这是许广平在《女师大风潮与“三一八“惨案》中对杨荫榆的评价。

(二)李四光所见的女校长

“女师大风潮”见证人之一的李四光,在《在北京女师大观剧的经验》一文写道:“学生们情绪非常激动,围堵住杨大肆辱骂,杨在巡警的保卫下逃出门外,但还一面吩咐,‘无论如何不准动手!’就那一天的情形看来,即便替杨先生作了死党,我还不失为一个人。”[5]

(三)苏雪林眼中的女教育家

有“另类才女”之称的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苏雪林,以锐利的笔锋在文坛上久负盛名。苏雪林女士曾在文章《悼女教育家杨荫榆先生》中提到:“她原是已故某文学大师的对头,而某大师钦定的罪案是从来没有人敢翻的……谈起女师大那场风潮,她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我。又说某大师所有评论她的话,她毫不介意,而且那也早成过去了。如果世间公理不灭,她所受的那些无理的攻击,总有昭雪的一天……若不办二乐补习社,则无女生寄居,无女生寄居则她可以轻身遁往安全地点,她的死是为了保护女生而死,为了热心教育事业而死。”[6]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解职女师大校长职务南下苏州后,杨荫榆只是安心于热爱的教育事业,自己出资创办二乐女子学术研究社,她相信历史会给她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虽然她无法活到那一天,但她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的史实却是不能抹去的。在侵华日军面前不畏强暴的言行,表现了她正义凛然的民族精神和伟大的民族气节,这也是历史不能否认和忽略的事实。

(四)杨绛记忆中的三姑母

杨荫榆为现代著名作家杨绛的姑母。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有如下的具体描述:“那天我跟着大姐到火车站,看见三姑母有好些学生送行。其中有我的老师,一位老师和几个我不认识的大学生哭得抽抽噎噎,使我很惊奇。”[7]从杨荫榆赴美留学时学生给她车站送别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学生良师益友的杨荫榆在出任女师大校长之前是很受学生拥戴和好评的。杨绛对其姑母的认识与理解是,杨荫榆在留学欧美期间,国内发生了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两大事件,这些事件极大地洗礼了学生的思想,杨荫榆对此显然缺乏思想准备,时代和思想的差距加剧恶化了她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未免受到学生的攻击和反对。实际上,“她留美回国,做了女师大的校长,大约也自信能有所作为。可是她多年在国外埋头苦读,没看见国内的革命潮流;她不能理解当前的时势,她也没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如今她已作古人;提及她而骂她的人还不少,记得她而知道她的人已不多了。”[8]

(五)杨荫榆自评家庭式的教育管理

杨荫榆于1925年5月9日开除六名学生自治会职员,并于次日发表《致全体学生公启》,其中说:“顷者不幸,少数学生滋事,犯规至于出校,初时一再隐忍,无非委曲求全。至于今日,续成绝望,乃有此万不得已之举。须知学校犹家庭,为尊长者,断无不爱家属之理,为幼稚者,亦当体贴尊长之心。”[9]

三、大力推行女子教育的大学校长

作为大学校长的杨荫榆,强调学风和校纪,强调学校犹如家庭,需要一个稳定的局面。她从欧美经济的发展中看到了教育可以兴国,因此,她才接受了北洋军阀的委任,她想通过教育救国与兴国。她要求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注于学业,不要参加和过问政治活动而荒废学业,把学生的爱国行为一律斥为“学风不正”,严禁学生参加校外活动。当年在政治动荡的年代和复杂的政治局势下,北洋政府、国民党和共产党三方政治势力相互独立,在“女师大风潮”中,不论学生的出发点是多么正当有理,“年少轻狂”的本性也会极易遭人利用。杨荫榆强调校纪和学风,是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目的在于变相地保护学生,不想让思想单纯的学生参与到复杂的政治局势中,以免被人利用。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大家庭,杨荫榆作为学校的校长更是一名家长,为整顿校风校纪、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其阻止自己的女学生参与政治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爱护学生的行为,即便是放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事实上也并无过错。可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却得不到理解,这是时代湍流的悲剧。

“女子教育为国民之母”,而女师大则为“国民之母之母,其关系顾不重哉”[10]。这句话反被学生当成笑料来讲,并在背地里讥笑她为“国民之母之母之婆”。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思维方式占据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年代,杨荫榆却看到了女子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女子教育是教育之本。杨荫榆推进的女子教育是道德与知识并重的教育,她认为国家繁荣昌盛在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她重视女子教育中对妻子和母亲培养的修身养性的教育观,她的女子教育思想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

“女师大风潮”之后,杨荫榆解职南下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1935年,自己出资在苏州创办女子补习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研究社”,并自任社长,只招收想读书但无力读书和已经参加工作想继续深造的女子。杨荫榆所办的女校规模不大,但是学校的年级课程设置比较齐全,同时深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的她比较注重学校的卫生设施,更注重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

由女子治理女校教育的办学理念是历史的进步。“不过所恨者,她挥斥私财办理二乐学社,而竟有某私塾弟子故意同她捣乱。像苏州某报的编辑,就曾屡次在报纸上散布关于她不利的谣言,将女师大旧事重提,指她为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甚至还是什么反革命分子。一部分无识女生受其蛊惑,竟至退学,所聘教员也有不敢与她合作者,致校务进行大受妨碍。”[6]185杨荫榆在苏州创办女子学校并不顺利,也曾遭到某些别有用心人的攻击,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她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教育家,坚持自己的原则,棱角分明,不与当局疏通人脉关系,不与时务妥协,尤其是在日本侵华时更充分显示了她的耿直不阿的刚烈性格和爱国主义情操。

四、与日本侵略者做斗争的爱国教育家

1925年4月,著名的“老虎总长”章士钊被任命为北洋政府教育总长,他对五四运动以来学生轻于学术的风气十分不满,认为五四以后“学风之坏,已臻极地,国学垂绝,士德全无”,教员“植党构煸”,学生“荒学愉闲,恣为无忌”以致“校纪日颓,学绩不举”[11]。客观地说,章士钊本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名士,他上任不久开始整顿学风,实施了诸如大学统一考试、合并大学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因此,时任校长的杨荫榆满怀一腔教育救国的热情,积极响应教育部政令,严抓学风,严禁学生参与任何政治活动。杨荫榆严格执行学校规定,从而引发了所谓的“开除学生事件”。应当看到的是,在这次“女师大风潮”运动中,教育总长章士钊是坚定支持杨荫榆校长的,甚至认为其“明其职守,甘任劳怨,期有始终,虽其平时措置,未必尽当,平心而论,似亦为所难能。”[11]105然而,由于北洋政府自身内乱不堪,整个社会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女师大风潮最终趋于恶化。杨荫榆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一年零八个月,只好辞职。1925年8月,杨荫榆提出辞职,年底段祺瑞政府撤销了杨荫榆的校长职务。之后,1926年3月18日,北京学生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大沽口的侵略行为,向北洋政府请愿,遭军警镇压,女师大刘和珍等学生遇难。

1927年,杨荫榆到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在东吴大学、苏州中学兼授外语。1935年在娄门创办二乐女子学术研究社。1937年,日军侵占苏州。日本侵略者占领苏州后烧杀抢掠,她目睹日军种种暴行,杨荫榆这位真情女子没有明哲保身,民族的担当精神使她“提着脑袋”与日本侵略者做斗争,她置生命于度外,数度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她的义正词严令日本军方理屈词穷。然而,强盗无逻辑。1938年1月1日,杨荫榆被日军杀害于盘门外吴门桥,时年54岁。这一切,不是“才华惹的祸”,而是铿锵的民族灵魂使她大义凛然。

总之,一代才女杨荫榆的人生是多面的,她的教育思想是积极的,并且值得学习与借鉴。她儿时不幸的婚姻,多次远洋深造功成名就,胸怀一腔报国志却被政治湍流漩涡住,悲愤辞职回故乡倾囊办私学、佑护四邻,多次义正词严痛斥日本侵略者却被侵略者枪杀。一代女英豪,政治湍流卷不走她的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的位置,时代湍流卷不走她的爱国热情与积极的教育思想。

[1]鲁迅杂文全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214.

[2]张直心,王平.风潮起伏中的掌校者——许寿裳在浙江两级师范与北京女高师[J].鲁迅研究月刊,2010(7):53-57.

[3]许广平文集:第一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101.

[4]许广平文集:第二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210.

[5]李四光.在北京女师大观剧的经验[J].现代评论,1925(2):37.

[6]苏雪林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185.

[7]杨绛文集——散文卷: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21.

[8]杨绛散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65.

[9]杨荫榆.致全体学生公启[N].晨报,1925-05-11(1).

[10]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资料选编:第三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83.

[11]章士钊全集:第五卷[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24.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the First Fem ale University President Yang Yinyu in Republic of China

Wang Fenge1,Liu Yuan2
(1.JournalEditorialDepartment,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110034;2.EducationalBureau ofHezeDevelopmentZone,Heze Shandong274000)

As the first female university president inmodern history of China,Yang Yinyu’s tragic life has been unforgettable.In spite of social pressures,she lefther husband and pursued higher education,which broughther economic independence.She didn’tchoose to return home,butstarted a positive life regardlessofalldifficulties.However, shehad a“bad reputation”in historywith differentcommentson her.Nevertheless,her positive thoughts foreducation and deep patriotism made her fullofnational spiritof patriotic intellectuals,though it is little known abouther identity asan educatorand herheroic spiritasa patriot.To restore the historical truth,it isnecessary to review her educational careerexperienceand herenthusiasm for thenation.

Yang Yinyu;female University president;educational thoughts

G40-09

A

1674-5450(2017)02-0125-04

【责任编辑:赵 颖 责任校对:赵 伟】

2016-08-17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基金项目(YB02)

王凤娥,女,山东鄄城人,沈阳师范大学副研究馆员,教育硕士,主要从事文化学与编辑学研究。

猜你喜欢
女校长许广平教育
鲁迅批阅许广平的“模范文”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许广平:红玫瑰与饭黏子之间隔着流年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副校长》
女友·家园(2016年10期)2016-11-10 19:34:02
女校长领导力发展路径研究
女校长心理障碍及调适
数字时代:大学女校长领导力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