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215600)
邓 芳●
谈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开发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中学(215600)
邓 芳●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中的例题开发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所谓教材中的例题开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三维目标”和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本文主要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适当的设计,用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呈现,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数学教材;例题开发;研究
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教师应有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养成,进而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例题的开发要以学生可接受为准绳,坚持适量、适度的原则
所谓适度主要是指广度、难度.广度就是选择的例题要把知识结构的主干建立起来,设计的例题具有代表性,能让学生连续不断地同化新知识、构建新意义,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明确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去感悟默会知识.难度就是控制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教学内容难易度和深度是影响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按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呈螺旋式上升.当学生刚开始学习新的内容时,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易容易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未能得到有效的训练.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智能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2.例题的开发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以往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机械训练挤占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时间.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丧失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例题的设计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思考怎样的设计,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题的设计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逐步提高学生数学学力.只有让学生“在行动中学”和“在使用中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学习上的正能量,使更多的学生从掌握“明确知识”上升到“默会知识”的过渡,因此例题的设计,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实际水平,使学生教材、教师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设计出贴近我们学生需要并且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例题.
1.抛弃教材
教材是经过精心编写而成的,是获取知识的桥梁.对于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们授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最重要的蓝本.如果淡化教材的作用,会降低学习效率.
2.例题开发
例题的开发没有遵循新教材的螺旋式上升的知识结构.教师过早、过多地将高年级要学习的内容放入了低年级教学内容中,使班级的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没有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违背了新教材螺旋式上升的新的没计理念.
3.没有深刻领会新教材编写意图
没有用先进教育理念解读新教材编写的多重价值.传统教材比较注重学科知识的授受,教材基本上直接呈现知识,比较重视知识结构,忽视认知价值和情感价值.而新苏科版数学教材比较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我们在例题开发时,不能轻易地把学习中的操作步骤以及知识的探究过程省略.我们既要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还要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感价值,要看到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要设计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现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
做好一次函数与正、反比例函数的衔接工作.
例1 回想:①当我们不知道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双曲线前,我们如何画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②当我们知道了正、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后,又是如何画他们图象的.
操作: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三步骤画y=x+3的图象.
质疑:①为什么取自变量x的一些值后,要根据y=x+3的关系式,计算出相应的函数值y,组成坐标点(x,y),然后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对应的点.②在连线的步骤中,为什么要用光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把描出点联结起来.归纳:今后我们要画一个未知的函数图象时,一般采用什么步骤.
总之,例题开发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灵活运用和开发教材的能力,加强自身探究性、创造性的能力培养,一方面教师的自身素养会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就会更加有效.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主动地、自觉地去探究数学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总学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的例题开发工作刚刚开始,今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1]邹坚,陈月兰.对初中学生“数形结合”能力的调查研究[J]. 数学教学,2016(05)
[2]郭刘龙,陈宇涛.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02)
G632
B
1008-0333(2017)11-00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