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对军队的整治

2017-04-13 03:24李英全齐远飞
关键词:新军军政府辛亥革命

李英全 齐远飞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对军队的整治

李英全 齐远飞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辛亥革命时期军队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些研究从总体上考察了辛亥革命时期军政府对军队的整顿和治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各独立省份军政府成立后,首先遇到的是军队数量的扩充问题,并由此引发了诸多难题,如饷需、治安、动乱等。武昌起义后,针对军队中新兵很难指挥、军官水平低、战斗力弱等问题,湖北军政府率先开展对军队的整治,采取了诸如军民分治、以法治军等措施,略有成效。同时,湖北军政府在对军队整顿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说明新成立的政府面临问题的严重性。

辛亥革命;湖北军政府;军队;整治

由于军队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学术界对于辛亥革命军队的研究可以说是越来越重视了,这种重视主要表现在不仅研究新军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陈旭麓、劳绍华:《清末新军与辛亥革命》,见辛亥革命史研究会编《辛亥革命史论文选》上册,第279-296页,三联书店出版社,1981年。熊志勇:《新军与辛亥革命论略》,见中国史学会编《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上册,第284-30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徐昌义:《清末新军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的原因探析》,《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6期。赵国材:《清末新军的革命倾向与辛亥革命》,《集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王耀伦:《论新军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而且对于防军、巡防营、巡警等旧军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也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同时研究的范围还在逐渐扩大,对于这时期的一些地方军和军人集团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成果,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说明学术界对于辛亥革命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突破口,这是可喜的现象,值得提倡。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性质不同的新旧军队起义,给当时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重大影响?革命后地方军权的不断扩张意味着什么?独立各省尤其是首义的湖北军政府又是如何整治这些起义军队的?有没有实际效果?等等。这些问题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此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所在。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些问题几乎都没有受到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不够*李英铨:《清末防军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上,中华书局,1994年版。李英铨:《论辛亥革命中的巡防队》,《安徽史学》2009年第6期。*任保国、翁有为:《辛亥革命前后的北洋军集团嬗变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赵立彬、李瑾:《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女子军事团体源流考》,《史林》2006年第1期。朱心明:《辛亥革命中的上海女军》,《文史杂志》2004年第2期。赵治国:《辛亥革命时期的北洋军——以士兵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求索》2008年第5期。黄忠鑫:《试论中国近代海军与辛亥革命》,《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这是十分遗憾的。对于这些历史问题,本文主要对后面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求弥补目前学术研究的不足。

一、军队的扩充及其问题

辛亥时期新军起义,是各种复杂原因的集中爆发,而清政府腐败无能,管理不善,引起军队不满,则是新军起义的主要原因。例如在首义的湖北,湖北省城党人于八月十九日夜约期起事,被政府当局查获,将彭楚藩等三人斩首,随后又因总督瑞澂将30标右营右队一排排长张廷甫指为革命党,将他斩决,激成众怒,全镇之兵全变为革命党,焚督藩各署*《武昌失守前因后果》,《国光新闻报》1911年9月5日。。总督瑞澂听到陆军与党人联合的传说,此时参议官铁忠到辕筹划防务,计算省中现有巡警防营宪兵卫队四项军队加起来只有一千六七百人,如果新军果真兵变,此千余人何以抵敌?就问铁参议有何良策?铁不能回答,瑞督骂他,并说绿营虽不能战,防守地面甚为可恃,你力主照院全裁,如今弄得陆军尽是反叛,只好坐以待毙了*渤海寿臣辑《辛亥革命始末记》(一),第7页,文海出版社印行,1969年。。

独立的省份,因为军事的需要,普遍都扩充了军队,而且扩充的军队数量很多。军队扩充的原因主要是有军事作战的需要,原来的新军数量不够用,所以要扩军以备作战。如湖北省独立后留在武汉的新军人数太少,新军原第8镇及混成协第21协留驻武昌的官佐士兵共计7000余人,举义后所存老兵不过是二三千人,这些人全部充任下级干部还不够,所以军政府除临时招募新兵外别无他法;军政府招兵计划最初为步兵4协,马队1标,炮队2标,工辎各1营,军乐队、宪兵队各1队,作为与满清政府进行军事作战的准备。后来蒋翊武从京山归来,主张扩充军队,于是再增加了1协(第5协),以熊秉坤为统领。吴兆麟、蔡济民将工程第8营及步队29标老兵组织敢死队4大队,令方兴、马荣、徐少斌、程正潇4人为队长、副队长。九月初五日,军政府因为武昌防务紧要,又增加步兵1协(第6协),以杨载雄为统领。十一日,孙武、张振武、蒋翊武等因黄兴的到来和湘军的援助,以为大事可以指日成功,各想扩充实力,于是又增加步兵2协(第7、8协)和先锋队1协,以邓玉麟、罗洪升为统领。统计军政府所扩编的军队,步队有第1协(第1、2标,统领吴兆麟),第2协(第3、4标,统领何锡蕃),第3协(第5、6标,统领林翼支),第4协(第7、8标,统领张廷辅),第5协(第9、10标,统领熊秉坤),第6协(第11、12标,统领杨载雄),第7协(第13、14标,统领邓玉麟),第8协(第15、16标,统领罗洪升);马队有第1标(统带刘国佐),第2标(统带周福堂);炮队有第1、2、3标(统领姜明经);工程队有第1营和第2营;辎重队有第1营和第2营;机关枪队队长是沙金海;敢死队有第1队和第2队;独立将校决死团团长为金鸿钧;学生军有第1、2、3营,统带是刘绳武;荆襄水师的统领是赵均腾;长江水师的统领是陈孝芬;宪兵队的队官是邓贤才;还有军乐队,兵数扩足到25000人*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第95-98页,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湖南省在独立前军队只有18000人左右,独立后突然增加了五倍。江西省在前清时养兵不多,只有一混成协,光复后增加到二个师,加上水师巡防各部队,数量增加到数万人*李烈钧:《李烈钧自传》,见《辛亥革命》(六),第392-39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云南省新政府成立后,军备大加扩充,除巡防队团练不计外,共有陆军两镇,一镇开赴入四川和贵州,代平川黔匪乱,军政府实行征兵及短期兵役之法,预计战时可以出兵50000以上*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第219-221页,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邹鲁:《云南光复》;蔡锷:《滇省光复始末记》;李根源:《记云南起义》;郭孝成:《云南光复记》,《辛亥革命》(六),第220-222页,第223-227页,第228页,第229-23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四川省独立后,成都兵变时半天之内城内就集合了30000人,当时集合的军队各有统领,无人统筹指挥,据统计,四川省扩充的军队60000人以上。

各省军队的扩充,军人数量的增加,对于革命政府与清军作战是有好处的,但由此所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首先,新政府对于军队的饷需问题难以完美解决,由此引发军人的强烈不满。由于军队数量的忽然增加,军队饷银的供给就成了军政府的一大难题,由此引发军人的不满也是难免的。如陕西省,陕西新军原只有混成一协,且缺额多,独立后民军不够防战,就招募勇士,共编成步队6标,马炮各1标。民军最难的问题在于弹械饷糈这两方面都支绌,军火缺乏,军饷不足,商务阻滞,居民坐困,所以办起事来就困难了,处理不好,兵必反而为贼,民必起而为匪。军政府想方设法对将士厚给饷糈,军政民政两府办事人员以薪水助军饷,每月仅支银5两或3两,原来的旧藩库存银40余万两,官钱局存银20余万两,弹械难以购买,又无厂可制*郭孝成:《陕西光复记》,《辛亥革命》(六),第42-4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湖南省军政府成立后,财政相当困难,军队增加了五倍,军政府召集各部人员开会,决定就省城设立筹饷局,筹集的办法是仿照东西各国的办法开办国民捐。派员调查,挨户劝捐,认明数目,填写捐册,商界各行号愿意报效,所有认捐之数总计达300余万。其它如钱粮照常征解,土膏照捐照常开办,厘税盐税一律照旧征收,所有各处公款公产,一律清查,随时提用。学务司首先提倡,所有省垣官立学堂均停止授课三月,即以学费移助军饷。仍不够用,又将省城各补助行政机关,如学务劝业司法各公所,调查清理财政各局,凡属于无关紧要者,一律停办,全数移充军饷,仅留财政外交军务等局所照常办公,还是不够军费所用。*郭孝成:《湖南光复纪事》,《辛亥革命》(六),第14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

其次,因为军队扩充太快而饷需又不能有效加以解决,因此引发部分军人的哗变、抢劫等,引起社会不安。如四川省军队,1911年10月18日在东校场点名,兵士强索恩饷,官方没有答应,于是哗变,四出抢劫,无所不至,此次损失不下二千万金。重庆政府于是派兵四路防堵,没有扰及外面州县。四川因保路运动引起全省人民摇动起义,各团体性质又极复杂,加以未能在省城发难,因此发难早而收效迟,其办事之困难,以及人民所受的苦痛,“皆比各省尤巨”*郭孝成:《四川光复记》,《辛亥革命》(六),第13-1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四川省的问题很多,主要有:(1)独立之初,所派各州县的联合代表,未能得人,经常与各地交恶;(2)各州县党派不一,有的人不得志于地方,或以个人资格,或以众人名义,来军政府痛言地方上的糜烂,请求军政府委以重任,得重任后遂得为所欲为,因军政府派非其人,反至大起冲突;(3)各州县练兵,多者超过千余,少的也有数百,购械给饷,耗费殊多,地方财政,各欲自专,公款多的就想据以自豪,导致商务滞塞,盐政梗阻。“一旦揭破,人人自号党人,个个皆是志士”*郭孝成:《四川光复记》,《辛亥革命》(六),第13-1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所以军队发生兵变,不是偶然的,有其很深的背后原因。由于军队具有强权意识,加上新政府在管理上还不到位,所以军人抢劫之风时有发生,成为当时社会的一大难题。如陕西省新军进城,仓猝间只注意在军装局和满城,不暇他顾,巡防队于是趁机进行抢劫,后来新军官弁“亦艳羡之而效尤”,城内无业游民及回坊中的黠奸者,“亦缘之为奸”*黄铖:《陇右光复记》,《辛亥革命》(六),第6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初二初三初四,三天时间内城内一直没有安静过,而盐店街受到的抢劫更加严重,天城亨一家就失去了现银约十余万。“南关土匪焚毁教堂,并伤教士数人,居民也颇受损失”。除此之外,在江苏苏州还发生兵变告警和士兵叛逃*《时报》1912年3月31日。。

第三,由于军政府扩军后对军人管理不善,对待新旧各军的态度和政策不同,使新旧军之间的矛盾加大,由此引发了新军旧军之间的冲突和争斗。如湖南省军政府成立后,因为管理不当,新军与巡防队之间互相龃龉,大起暴动,几至开战,引起军界不安。又如上海市,上海自成立敢死队、先锋队及商团队后,问题反而变得严重了,各军之间时有冲突。商团自开办以来,操练成军,商团永驻图书公司,即以商团保卫全埠治安。有福字敢死队等,司令刘福彪,上海商团一律发给枪支,平时则保卫,有事则出防,轻国家之担负,补军警之不及,有济于地方*《时报》1912年1月23日(五)。。上海发生小规模的士兵冲突,台州来的兵百余人因尚未归伍,照章仅发口粮,暂住前上海道署,为了改编入师,致该兵士等为索补全饷鼓噪,派马队排解,因言语不通,两下误会,互相冲突*《时报》1912年3月19日(五)。《时报》1912年3月31日。。

由于军队扩充所造成的这些问题,随着南北和议的进行,独立省区对清政府的军事行为逐渐停止,如何做好对军队的整治问题已经成为军政府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湖北军政府对军队的整治

武昌首义前,湖北军队有新军、巡防营和水师营三种。具体情况为:新军有第8镇和第21混成协,第8镇统制张彪,司令部设在城内大都司巷,下设右旗步兵队(第15协,统领王得胜),左旗步兵队(第16协,统领邓承拔),骑兵队,炮兵队,工程兵营,辎重兵营。第21混成协统领官黎元洪,司令部设在宾阳门内,内设步兵队,骑兵队,炮兵队,工程兵营,辎重兵营。第8镇兵数有10000人以上*第八镇有步兵两协四标,约六千人;马炮各一营,约三千人;工程辎重各一营,约一千人;各部官佐约五百人,共计一万人以上。其第十五协第二十九标第三营,分防襄阳一带,留在武昌的只有第一、二两营约一千人,第三十标三营约五百人,都是八旗子弟兵,在武昌首义时第十五协在城内者不过一千五百人左右。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被端方调到四川,留在武昌的只有二百人左右。第三十二标第一营,端方调到四川充当卫队,第二营分防宜昌,第三营分防施南,留者第二营左右两队约三百人,所以第十六协留在城内外者不过五百人左右。骑兵第八标第一营分防襄阳,第二、三营约一千人,炮兵第八标约一千五百人,工程第八营约五百人,辎重第八营约五百人。共计第八镇新军武昌首义当天驻在武昌城内外者约五千五百人。。第21混成协有步兵两标,约3000人*第四十一标第二营分防宜昌,第三营分防岳州,留在武汉的第一营约五百人。第四十二标第一营驻汉阳兵工厂,第二营驻汉口,第三营分防京汉铁路南段(自刘家庙到信阳),马炮各一营,约一千人,马队有一部分分防在外,工程辎重各一队,约百余人,共计混成协在武昌起义当天驻在武昌城内外者约一千五百人左右。。这一镇一协两部分军队除开驻各处不计外,留在武昌城内外的数量,大约为7000人左右*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第68-69页,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巡防营分为五路,第一路驻武汉,第二路驻黄州府,第三路驻襄阳府,第四路驻宜昌府,第五路驻德安府,每路五营,每营300余人,每路设统领1人,归湖北提督管辖,提督是张彪,总数在7500人以上*刘锦藻编撰《皇朝续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三,第9698-9703页,浙江古藉出版社,1988年。。水师分为五路,第一路驻汉阳,第二路驻黄州,第三路驻宜昌,第四路驻襄阳,第五路驻安陆,设水师统领一人,归长江水师提督管辖,水师提督程允和,统领陈得龙。

武昌起义后以上这些军队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化,新组建的军队也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各队新兵很多,秩序不整,兵不用令,纪律性差,很难指挥。兵士中在武汉附近所招者甚多,一到夜里就潜回其家,以致战斗员减少,无从查实。武昌起义后,游兵和退伍军士穿戴着军服进行社会集会,逗留各处的游手好闲者不少,他们沉迷娼赌,借势招摇,流离失所,作奸犯科,临阵多不谙纪律,兵士擅入民房抢劫,破坏军纪。并且时常“有一般散兵,不归队伍,在外勾结流痞,恶诈横行,动辄三五成群出入茶馆、酒肆,任意挥霍”的现象,更有甚者,“或擅入民房,肆行抢劫,或诬害良善,勒索钱文,或宿娼聚赌,私开烟馆,以为利薮,种种恶迹,难以枚举”。沿街游兵很多,军队派员劝其归队,并收缴兵步枪八九十支,调查员报告,散兵多有着便衣私逃出城者,街市普通便衣为之一空,城内居民逃出者约十分之七,省城内外防御官兵均有涣散之象,逃军多将枪械沿途抛弃,五里界、豹子海、金牛镇等处抛弃军械不胜枚举*湖北省博物馆编《武昌起义档案资料续编》,第17-19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8月。。

第二,军官的指挥水平太低,均惧怕上前指挥。临阵时因与兵士穿一样的服装,故军官和士兵难以辨别清楚,士兵们得不到有效指挥,四处溃散。各部队战斗伤亡过多,官兵疲劳太甚,没有勇气,一闻机关枪声就往后退,导致军队士气殆尽,节节败退。

第三,革命军的枪炮等武器弹药严重不足,没有物质保障,很难战胜对方,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如第7协编为预备队,以每人500发计算,共需168万,已领40万,还欠128万;五生七的炮弹,以每炮300发计算,需2400发,已领200发,还欠2200发。军队的战斗人员也不多,武汉军队步队一标战斗人员1680名,步队二标战斗人员1583名,炮队战斗人员398名,工程战斗人员132名,机关枪炮队战斗人员70名,总计3864名,严重不够*湖北省博物馆编《武昌起义档案资料续编》,第20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8月。。加上民军的军火主要是步枪,没有机关枪,敌军机关枪过于猛烈,民军与敌人交火时就会比敌人损伤更重。民军的炮队主要是山炮,子弹射出又不开花,而且射出的距离太近,不及清军管退炮效力之大。清军全系北洋久经训练之兵,秩序可观,也善射击,只是在冲锋时不及民军灵敏*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第149—150页,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从以上这些问题来看,武汉当时所招的新兵之中,名为新军,人数也有二镇,但是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有效训练。汉口失守后黄兴退返武昌,与黎元洪等人会商打算用湘军作为应敌之策,军政府召集了紧急会议,黄兴在会上指出了扩充后军队所存在的严重问题,提示军政府在军队治理方面要下功夫。湖北军政府对于如何应对新的革命形势,如何整治军队,感觉越来越棘手,但还是采取了一些新的军事措施,以整顿当时的军队,具体举措如下。

(一)扩充军队,并划区进行防御。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因为要应付新的军事斗争,省城原有军队数量明显不够,于是就招募新兵。新军占领武昌后,原第8镇及混成协第21协留驻武昌者,合计官佐士兵共计7000余人,举义时第8镇步队张永汉,马队朱名超,辎重队萧安国等,各带残部到汉口,还有被杀者、被伤者、逃走者,所存老兵不过是2000-3000人,这些人全都充任下级干部还感缺乏,所以军政府除临时招募新兵外别无他法。8月23日,黎元洪都督出告示招募新兵,议定暂编步兵4协,马队1标,炮队2标,工辎各1营,军乐队、宪兵队各1队,作为与满清政府进行军事对抗的准备。后来,蒋翊武从京山归来,主张扩充军队,吴兆麟不以为然,但蒋翊武持之甚力,于是再增加了1协(第5协),以熊秉坤为统领。不久,吴兆麟、蔡济民将工程第8营及步队29标老兵组织敢死队4大队,令方兴、马荣、徐少斌、程正潇4人为队长、副队长。9月5日,军政府因为武昌防务紧要,又增加步兵1协(第6协),以杨载雄为统领。9月11日,孙武、张振武、蒋翊武等因黄兴的到来和湘军前来援助,以为大事可以指日成功,各想扩充实力,于是又增加步兵2协(第7、8协)和先锋队1协,以邓玉麟、罗洪升为统领。总的来说,湖北军政府所扩编的军队,步队有第1协(第1、2标,统领吴兆麟),第2协(第3、4标,统领何锡蕃),第3协(第5、6标,统领林翼支),第4协(第7、8标,统领张廷辅),第5协(第9、10标,统领熊秉坤),第6协(第11、12标,统领杨载雄),第7协(第13、14标,统领邓玉麟),第8协(第15、16标,统领罗洪升);马队有第1标(统带刘国佐),第2标(统带周福堂);炮队有第1、第2、3标(统领姜明经);工程队有第1营和第2营;辎重队有第1营和第2营;机关枪队队长是沙金海;敢死队有第1队和第2队;独立将校决死团团长为金鸿钧;学生军有第1、2、3营,统带是刘绳武;荆襄水师的统领是赵均腾;长江水师的统领是陈孝芬;宪兵队的队官是邓贤才;还有军乐队*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第95-98页,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在人数方面看,军政府最初的募兵计划是招足25000人,结果如愿以偿。湖北军政府将所扩充的4协军队,其干部主要就原来在武昌的新军进行分配和组织,其队员主要在武汉就近招募,士兵招够后,就划定武汉为四区,让他们各自担任防御的责任。步队第1协统领吴兆麟为第1区,负责防御汉阳。步队第2协统领何锡蕃为第2区,负责防御汉口。步队第3协统领陈炳荣为第3区,负责防御武胜门外两望到青山附近的区域。步队第4协统领张廷辅为第4区,负责防御武昌省城。这四大区域划定后,又扩充炮队为2标,以蔡德懋、尚安邦为标统,还扩充马队为2标,以刘国佐、周福堂为标统。后来扩充的军队也进行划区防御,军队的扩充对于武汉的防务是大有益处的。

(二)培养和扩充军官队伍,同时加强对军队的训练,尤其是对新招士兵的训练。

由于军队扩充太快,如何解决军官问题,军政府不得不加以考虑,所能用的办法就是将原来的新军老兵全都变为军官了。革命军自从军政府扩充军队之令下,各协标营组织,所需军官不少。而首义后的4000兵士,全都变为军官。因为军事紧急,进行训练的时间又很少,所以军队的战斗力反而下降了,名义上兵力是增加了,但实际上军队的骨干已经撤掉了,力量远不及未扩充之时。因为一般的新兵,很多不知射击,更不知如何战斗,所以军政府不得已于无法之中设法,酌留基本队伍,以便战斗时指导新军。于是规定每协调选老兵一营,其编制缩小,以便指挥,每营共240人,每队60人,每排20人,以为各协指导新军督战之用*剑农:《武汉革命始末记》,《辛亥革命》(五),第16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湖北军政府对于军队的改造,建立军队的编制是重要的内容,所建军队的编制分步兵、骑兵、炮兵、辎重队、医队,当时只议定步兵编制,其它几个兵种在军政府未议定以前由标统决定。所议定的步兵编制为:8人为1排,3排为1列,共25人,4列为1队,共107人,4队为1营,共444人,4营为1标,共1800人,1标中设1个炮队、1个工队、1个医队、1个辎重队*渤海寿臣辑《辛亥革命始末记》(一),第142-143页,文海出版社印行,1969年。。对将官的饷银等级也作了规定:步兵每月饷银10元,排长20元,副排长15元,号旗手号筒手15元,鼓乐手旗手20元,列长40元,队长100元,营长300元,标统500元*渤海寿臣辑《辛亥革命始末记》(一),第260页,文海出版社印行,1969年。。军政府在武汉新招的士兵已经增加到二镇了,除了让他们出防外,大多数都让他们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并非是私自操练,而是在军营里对他们进行轮流的教练。这种训练由于时间太过短促,战事又万分紧急,所以成效不是很大,这也是民军为何不敌北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新招之兵用枪多不知法,有时还会自伤同队之人。后来经过整治,民军逐渐将新兵与老兵分开,派出精兵作为进攻,而收回新兵进行一些训练,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渤海寿臣辑《辛亥革命始末记》(一),第109页,文海出版社印行,1969年。。

(三)筹办粮饷,奖励和优待官兵,以解决官兵的后顾之忧。

湖北军政府虽然成立了,但如何解决军队的饷项,成了军政府的一大问题,军政府当时所能采用的方法就是占有和清理清政府的官钱局和银元局,以及由商人进行捐款,发行纸币等等,这些措施也能解一时困难。自武昌起义后,军政府对于官钱局和银元局派人经理和派兵进行守护。其藩库银两,由黎都督亲自验明,一律搬到谘议局内,以备饷需,而绅富所捐,也相当踊跃。例如八省膏捐大臣柯逢时,籍隶武昌,军政府成立后被推举充当总文案,他捐了30万两,并对黎都督说,不可对民间有丝毫骚扰,如能属守秩序,尚可增加*剑农:《武汉革命始末记》,《辛亥革命》(五),第17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其余的汉口绅商看到国民军专以保商卫民为主义,极力欢迎,经商务总会,其后所招新军一镇,情愿供给薪饷。同时海外华侨对于助饷一事也极为踊跃。军政府令汉口商会得发纸币50万,以资转运,商人捐助军费者百元二百元不等*剑农:《武汉革命始末记》,《辛亥革命》(五),第17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对于阵亡官兵的奖励,军政府也制定了一些制度。如武昌起义后建立的奋勇军,由王安澜任统领,巡防武昌,保守鄂城,制定了暂定规条,并编刊《劝军白话》,设统领、总参谋官各一员,设炮队二队、马队一排,机关枪队二排,工程一队,侦探队若干名,马炮工编制与军政府编制同,饷章照军政府定制,官兵战斗时,每日另给银洋一元。其官兵如阵亡,照给本身全饷20年,并给一些其它的奖励*湖北省博物馆编《武昌起义档案资料续编》,第11、14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8月。。

(四)令军警不准干预政治,实行军民分治;对于重要军工企业实行军事管制。

民初中国的军民分治是在湖北最先实行的,黎元洪都督主张军民分治,以湖北为天下倡,并请任樊增祥为民政长,樊增祥辞职未到任,就由刘心源代理,令军警不准干预政治,规定“凡我军人,自应确遵明令,以肃军律,近日军警界,仍有干涉政治之行为,万一激成风潮,国家前途,曷胜危险,警界职在维持治安,不应随声附和”*李振华:《近代中国国内外大事记》(宣统二年-三年),第2254、2364页,文海出版社,1979年。。汉阳兵工厂设在汉阳,为制造军械火药之地,晚清时由新军41标2营驻守,鄂督以该营管带威望太轻,特派混成协统黎元洪亲自驻厂,以便遇有警变调遣他营队助防。省城塘角为民舟泊风之所,该处穷民众多,最易藏奸。向扎有混成协马队11营在此坐镇,十五日风声日紧,鄂督又派湖准雷艇管带林振镛将该轮开赴塘角停泊。鄂雷艇管带林埏亮将该轮开赴兵工厂江岸停泊,名为防范匪徒,实则防备兵变*渤海寿臣辑《辛亥革命始末记》(一),第8页,文海出版社印行,1969年。。汉阳铁厂又与兵工厂相通,革命的谣言一起,铁路提调章观察示谕将与兵工厂相能之西总门关闭,无论何人不准出入并加派警兵荷尔蒙枪梭巡。武昌首义后,汉阳兵工钢药两厂,规模原本很大,向有41标某营驻防,革命军仍令该营驻守,厂库所存的枪炮子弹,检点后,马步枪有二万数千支,野战过山炮有48尊,子弹有300万个,均运到武昌。嗣后军政府仍令兵工厂加工制造,以供军用*《中国革命日记》,卷上,见陆保璇辑《满清稗史》,第365页,文海出版社印行,1967年。。

(五)建立医疗后勤服务体系,服务于伤病军人。

湖北军政府设有军医服务,当时有4个外国人拟在武昌设立医院,以便病者及伤者之治疗,黎元洪都督即时应允。除外国人设立外,革命军也自立有医院数处。武昌革命军与北军作战时有革命军受伤者25人抬至伦敦教会医院医治。此次红十字会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救助一切,甚为敏捷可观,不让外人”*渤海寿臣辑《辛亥革命始末记》(一),第46、63页、106页,文海出版社印行,1969年。。

以上这些治理军队的举措看起来是有意义的,但是成效并不十分显著。当湖北民军真正战斗起来时,其劣势就显示出来了,最后还是难以抵抗北洋新军,不得不同时招用别省的军队了。于是湖北军政府派代表周兴明、瞿楚英到湖南招湘军来鄂,同时还有广西、江西等省的大兵也纷纷齐集武汉了。

三、在整顿军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湖北军政府在整治军队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军饷问题,稳定社会治安问题,军队人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的,但有的问题是非常棘手的,如军饷问题,军队领导人选定等。这些问题在湖北和其他独立省份都不能有效地得到解决,严重影响省政府其它新政的推行。

新政府在对军队的扩建和整治时,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军事人才的不够和军政领导人才的稀缺。由于清末中国军事现代化步伐太慢,现代教育的起步又太晚,使得新式军事人才严重不够,这就影响了新式政府的办事成效,也使新式军队的建设成绩不佳,尤其是在一些落后省份更是如此。湖南省都督谭延闿上任后开始担心治军无人,后来因为有向瑞琮、黄鸾鸣、张翼鹏、李致梁、唐蟒、陈强、童锡等人相继来归,担任军务参谋各职,程潜也从四川回来,才解决这一难题,让他们去整治军队,编制营规,制定计划,出师北伐,议定军队饷需,并略为加饷,依照湖北省条例确定为月饷十元*子虚子:《湘事记》,《辛亥革命》(六),第160-16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这些努力略见成效。

新旧军队之间的关系也是个大问题,尤其是新军与巡防队之间的关系更难处理,因为当时巡防队的数量要比新军多,而新军的待遇要比巡防队好,所以新政府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深感为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动乱。如湖北新堤镇旧有巡防队,与陆军不和,几酿巨祸,新堤商务分会居中调停,得以相安无事,防营奉调回省城,野心勃勃,居民一夕数惊,商务分会厚饯军官,并优给兵士旅费,才转危为安。时陆军队长张良栋集合散军,编成队伍,驻镇保护,倍极勤劳*湖北省博物馆编《武昌起义档案资料续编》,第102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

如何对待地方军人的跋扈,也是军政府在整治军队过程中所遇到的大问题。湖北荆襄同时发生两大重案,一为张国荃枪毙某标统周景亚;二为肖管带欧辱荆门知事金光灼。表面上看,张为法律上极真确之故杀,肖但为法律上无意识之危害,二者一巨一细,一轻一重,按法定罪,不可轻视。张和周都是军队中人,其间变故横生,张为了保全自己的禄位计,惟恐周之不利于已,而遂行此亟剧手段;肖在军队中虽为管带,但他还是受管辖的平民,以军民分治论,军官不宜干涉民政,以宪法尊严论,民人不宜辱逼长官。军官跋扈,几有积重难返之势。“久而不治,将成狂疾”*湖北省博物馆编《武昌起义档案资料续编》,第104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襄阳张国荃兵日渐增多,饷银无出,是以勒令襄樊各巨商及富户认巨捐,若不遂意,抢杀继之,樊城永太等京货铺俱被抄抢,并杀死广兴号男妇三口,“全体商民因之罢市”*湖北省博物馆编《武昌起义档案资料续编》,第123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张国荃炸毙统带周景亚一案,黎元洪都督开军事会议筹划方针,有主张分兵四路攻击者,有主张招抚者,有主张愿由省带兵前往剿灭者,意见不同。甚至有的省区军人被绅士所利用,军政府不能有效地进行控制,甚至导致军人乱杀无辜。

军队在辛亥革命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学界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对于辛亥革命时期独立省份的军政府如何对军队进行整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首先就是要扩充军队,并由此引发了诸如饷需、治安、动乱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新兵纪律性不强,兵不用令,战斗力弱,军官水平低,军队人才缺乏等问题,湖北军政府率先开展对军队的整顿和治理,采取了诸如军民分治、以法治军等措施,略有成效,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他独立省份情况亦是如此。所以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无疑就交给了新成立的北京政府,而袁世凯主政的北京政府能胜此重任吗?这又是需要重新探讨的大问题了。

Talk the junta military regulation in xinhai revolution

(责任编辑 吕晓英)

On Hubei Military Government’s Renovation of the Army During the Revolution of 1911

Li Yingquan Qi Yuanfei

(School of Culture and Histor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The army problem in the Xinhai Revolution is a hot topic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The research tends to focus on the reno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army by the military government in the Xinhai Revolution, which are of great academic value.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military governments of independent provinces, the first problem they encountered was the expansion of the number of the army, giving rise to such problems as reimbursement of needs, public security and unrest, etc. After the Wuchang uprising, targeted at the rebellious recruits, low level of military officers, weak combat effectiveness in the army, the Hubei military government took the lead i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army and governance, and took measures such as military and civilian partition, and running the army by virtue of law, thus achieving significant effects. At the same time, a variety of new problems arose in the renovation of the army by the Hubei military government. All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new government was faced with the seriousness of the issue.

Revolution of 1911; Hubei military government; army; renovation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7.01.010

K257

A

1008-293X(2017)01-0065-09

2016-10-10 作者简介:李英铨(1964- ),男,广西贺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齐飞远(1994- ),男,河南平顶山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新军军政府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宇通T7团队再添新军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与军政府关系演变及其原因探析
Examining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CPUE-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for the jumbo fl ying squidDosidicus gigasoffshore Peru based on spatial autoregressive model*
新军
美担忧特朗普内阁成“军政府”
新军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在军事上的成功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