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合作学习”热中新问题的冷思考

2017-04-13 01:43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合作学习个体

董 梅

(江苏省邳州明德实验学校 221300)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前一段时间参与了不少数学教研活动,范围大的有大市级的示范课《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范围稍小的有县区级公开课《二元一次方程》,范围更小的有备课组内的研讨课《互逆命题》,但无一例外全是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现在的教学,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只要不是自己关起门来上课,仿佛如果不进行“合作学习”,就无法让课堂显得生动、就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无法体现出新课标的思想内涵.近段时间,随着“学讲计划”的推进,这种凡上课必“合作”的形势更加明显,笔者通过观察与交流,发现“合作学习”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一样美好,其中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面对.

二、对新问题的冷思考

不可否认,“合作学习”有其他学习方式无可取代的优点,但是随着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深入细致研究,笔者认为这种“合作学习”热的背后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冷静思考.

1.“合作学习”滥用,导致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衰退

所谓“合作学习”的滥用,就是不论什么时间,什么环节,都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分为诸多的环节,而每一个环节所培养学生的能力各有不同,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显然,“合作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滥用“合作学习”,对于其他能力的培养明显是缺失的.

比如学习《线段、射线、直线》一节,有的老师用多媒体呈现出甲地到乙地的三条路线,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那一条路线最近?然后再讨论:如果排除其他因素,修一条最近的路,怎么修?请用线画出来线路.为了得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用了五六分钟的时间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其实不必,这一个问题不是课堂的难点,教师不必采用讨论的学习方式,只需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即可解决问题.再比如《图形的平移》一节,这种问题早在小学数学中就已经接触过,有的老师给出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让学生讨论“往下平移三格往右平移七格”后得出怎样的图形.这种办法也是滥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问题只要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即可解决.可见不是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对于有难度的重点问题采用合作形式才是合理的.

2.“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体与群体关系的处理

因为“合作学习”是多个个体之间的合作,这就存在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和冲突,如何才能让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而不会出现“马太效应”,这是数学老师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时要着重考虑的.比如小组一般会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一个小组有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优生思维敏捷,思考全面,而其他学生思维缓慢,是照顾优生,还是等一等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这就需要数学老师的控制和协调能力了.

比如《角》一节的学习,对于角的顶点、始边、终边以及平角、周角等概念要么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要么稍加点拨就可以了解,但对于给定一个已知角,用直尺和圆规两个文具作出一个与已知角相等的角, 这道题因为受到文具使用的限制,学生一时很难理出思路,如果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估计优生在大家的发言中很快就能够想出来办法,这时大多数同学还没有一点头绪,这就需要数学老师提醒已经找出办法的同学暂时先别说,自己先用演草纸做一做,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看看是否正确.这样让优生等一等,给其他学生留一点时间,让其他人思维跟得上.

3.“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导者与主体时间分配

“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照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也不能任由学生无限时的讨论,这就需要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时间分配问题.诚然“合作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之间思维互动、知识共享、技能共进,要让学生之间充分交流互动,这就需要教师给足学生时间,那作为主导者的教师的角色如何体现呢?什么时间介入学生的讨论?这些问题也需要教师控制协调.

主导者与主体时间分配,是要看问题的难易度,比如《认识三角形》,因为在之前或多或少的学习过三角形,虽然这一节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三角形的性质,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分类、高、中线以及角平分线等需要进行小组学习的内容,学生基本都是可以顺利通过合作就能明白的,因此数学老师只要做好引导就行了,主要把时间放给学生,让学生解决测量、实验、议一议等课堂环节即可.如果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尤其学习复杂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要让学生讨论做题的步骤,然后教师要占用一点时间,着重明确利用数轴对于解决不等式组的方便与快捷,但要提醒学生注意数轴中当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等于某一个数字时,要用实心点标注,与空心点一定要区别开.

4.“合作学习”中群体的评价掩盖个体的问题

评价方式和评价技巧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新课标中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采取的评价.“合作学习”的成果是以小组为单位呈现出来的,教师看到的往往是小组共同的成果,但这种共同的成果往往会掩盖个体的差异甚至是严重的不足,教师如何评价小组中的个体呢?这也是“合作学习”中老师要面临的新问题.

举例来说,学习“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的性质”时,其中,这两节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直线是否平行是互为印证的关系,在教学之初,不能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记忆,关键要让学生知道这些定理得到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既能记忆深刻又可以学得获得结论的方法.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既能照顾全体,鼓励表扬合作学习成果突出的小组,更要点名到个人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笔者教学中也注意观察学生,点名让学生回答某一个问题,让他把小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可以起到激励后进生参与讨论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主要运用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对于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数学中名词术语、定理、公式、公理繁多,“合作学习”的运用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弊端,这需要数学老师针对问题,找出对策,才能让“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

[1]朴昌虎.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4):43-45.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合作学习个体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迟到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魔力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