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芹
(江苏省泰州市许庄初级中学 225324)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六年的数学.跟小学相比较,进入初中后,随着数学内容结构变化,教学目标要求的加深,学习节奏的加快.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开始畏惧数学,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为此,教学中,笔者和备课组老师一道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感觉分层作业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案例1:每次讲课时,笔者总为自己不能把每个学生都教会教懂而感到遗憾.例如:新课讲完布置学生做相应的作业时,在教室内巡视纠错时发现,基础好的学生能迅速高效地做完作业,等着老师的讲解;而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对于有些题目只能望而生畏,磨磨蹭蹭,没有办法.究其原因,他们说有的不会做,有的只会做一些简单的,有的干脆就放弃不做,作业完成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案例2:再有就是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以及周末作业也是一样.基础好学生能利用课后点滴时间很快完成,其正确率也很高;而有部学生由于不会做或态度不好,怕苦怕累,不是抄别人的就是不做,还有部分学生很明显是上网搜题抄的,一点也不动脑筋,家长和老师还以为他们都会了,一到测试时还是不会做.所以每次的家庭作业质量也是不高的.
从学生角度分析,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心素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影响因子.一般而言,基础差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残缺不齐,同化与顺应的速度往往比较慢,思维品质通常比较差,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也比较低.在数学课上他们多是“被遗忘的角落”,学习内容听起来如天书,课后作业马虎完成.而基础好的学生由于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发挥得很好,做起作业能高效地完成.
要处理好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和作业问题.笔者认为要在课堂讲授新课时让他们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布置时承认他们的差异,让他们在做作业时会做能做.但又要保证基础好的学生能有所拓展与延伸,努力减轻基础差的学习上的压力,适当鼓励,使他们能主动快乐的学习数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所有这些笔者认为都可在分层作业教学中完成.
所谓分层作业,即将学生根据数学综合基础(数学成绩、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主要分为基础层、发展层、提高层.教师就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以及测试作业等进行分层布置.可以将作业也分为三个层次,必做题、巩固题、提高题.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设计,例如必做题要求各个层级都做,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掌握课标规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巩固题要求发展层的学生加以巩固完善.提高题是要求提高层的学生去拓展延伸.当然在时间和能力的允许的范围内,各个层级也可以去适当完成其它层级的题目,见多识广,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能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绩.另外在测试时也可以进行分层测试,在同一时间段内条数、分值设计不同,在试卷中设计部分题目进行区分层次,采用附加分的形式来进行加分等.
分层作业教学效果是想达到,让基础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下,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让发展层学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所提升;让提高层学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进一步培养各个层级的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分层作业教学中的注意点:
1. 教学中的分层作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流动式的方法.在一段时间的分层作业后效果很好的同学,经过征求意见可以上升到高一层级;上一层级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调整到低一层级,力求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适应.
2. 采用分类评价方法评价学生作业.由于各个层级的学生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在把握基本要求的情况下适当评价,重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完成态度的评价.评价成绩时要体现灵活多样化.不要一味追求分数的高低.
3.学生在完成各自分层作业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进行知识小结.学生之间通过小结知识点、解题方法,从而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不懂的还可以向同层级或高层级的同学请教.
1.效果好.由于布置了不同的作业,给他们不同的要求,学生感到了受关注、被理解,所以他们的作业积极性和正确率很高,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2.真正尝试面向全体学生.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基础差异大,班容量大,面向全体学生是无法实现的.但分层作业教学法下,只要教师认真设计分层作业教学目标,从不同的学生群体出发,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我们的课堂达成度和作业的完成质量将会越来越好.
3.分层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完善分层作业教学模式.分层作业教学有时也要因课因人而异,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多思考、多研究、多做有心人.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分层作业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关注了学生的差异化,较好地体现了基于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的生本思想.在教学中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学生发展空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1] 杜玉祥等. 数学差生问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