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庆 冯 刚 蔡友莉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是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面向用人单位的教育。从2015年开始,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每年必须编制并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可见,国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从目前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主要针对不同专业大类学生,从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单位及性质、就业领域、继续深造、自主创业等多方面给出了具体的人数和比例。当前,就业质量报告分析的视角更多集中于就业率、就业对口率、薪酬等,也就是更多着眼于“量化”的率,而忽视了“质”的分析。笔者认为,量化的指标固然重要,而就业质量的高低更应注重“质”。“质”主要体现在:专业对口率、起薪率、工作稳定率、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动态的量。
在西方国家,因为有全国性的研究机构和法律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相对比较真实可靠。以美国为例,为了保证就业质量报告的真实性,其统计毕业生就业率至少要动态跟踪3年。统计数据主要包括总在业时间、工资水平、专业是否对口、用人单位调查等。英国则是以《教育法案》等健全的法律和制度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而加拿大是通过国家统计局等全国性机构及一些民间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估,保证就业率统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因此,对于国内的高等职业院校,探讨如何构建客观、科学、全面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模型,并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机械类和经管类专业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应该是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单位层次和就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1]。决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包括就业率、对口率、就业单位性质、工资待遇、就业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工作稳定性、工作适应度等。综合以上分析,拟定以下四个主要评价指标:
在衡量就业质量时,就业率是永远都不能被忽视的一个指标[2]。就业率反映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效,更关系到学校的专业设置合理与否。然而,很多高校在统计就业率时,往往片面的以初次就业率作为依据,忽略了对学生毕业后的进一步跟踪调查和反馈。部分高校为了吸引生源,公布的数据可信度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为了使就业率能更加真实、准确反映一所学校或者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必须把学生的就业工作延伸到毕业之后。通过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学生本人从而动态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率,即不定期(每半年或一年一次)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率,直到学生进入职业稳定期。
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本身也是产业的一部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了机械工程师、纺织工程师和列车员等职业。以“电灯电话”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电力工程师、通信工程师等职业。可见,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都会带来新的职业。当前,以工业机器人、物联网和3D打印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最明显的特征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融合。因此,未来的职业教育需要高度复合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学生毕业后既可以从事模具设计与数控加工方面的工作,也可以选择从事产品研发、外观设计、工艺编制等其他机械大类专业的工作。因此,随着行业特征越来越不明显,未来的专业是否对口主要看就业岗位是否与专业群对口。
失去工作对于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劳动者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因此,保持职业稳定性是毕业生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毕业后,学生在同一单位工作的时间越长,说明其职业稳定率越高。职业稳定率与工作岗位、薪酬水平、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密切相关。试想一下,哪个学生愿意在工作环境恶劣、收入不高的地方一直工作下去。职业稳定率以合同年限、离职率、5年内离职次数等指标来衡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学生高质量就业。高等职业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都满意。这里所述的工作满意度主要包括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方面:(1)毕业生满意度:工作环境满意度、薪资满意度、福利满意度、职务晋升满意度、进修培训满意度、对企业的认同感等;(2)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责任感)、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确定以后,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模型对每项指标对应的权重分别进行计算,从而得出不同专业群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相对分值。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专家打分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模糊评价法以及逻辑框架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是美国数学家Lsatty提出的一种形式简单、易于操作、评价结果可信度高的系统分析方法。其主要思想是把与决策目标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从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相对于其他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应用更加广泛。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定量分析。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评价模型主要分为目标层A、中间层B以及指标层C。目标层是最上层,即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中间层是影响因素层;指标层为具体评价指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模型建好后,下一步需要确定各指标对目标的影响权重。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工作之后,课题组确定了各指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性程度。然后,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建成对判断矩阵,从而换算得到权重系数,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步骤,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机械类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上述模型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根据上文的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对我校2015~2017届毕业生进行统计分析。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其中,2015届发放问卷150份,2016届发放问卷170份,2017届发放问卷180份。最终收回问卷473份,有效问卷为450份。根据问卷结果算出各项指标的得分,再根据下式计算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综合得分。
表1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表
表2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权重表
式中,Fi为各项二级指标得分,αi为二级指标相对总目标的权重系数,S为毕业生就业质量。
依据上述步骤,得出我校机械类专业2015~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综合得分依次为74.38、72.57、72.88,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综合得分依次为70.76、70.79、71.21。可以看出,我校2015~2017届机械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呈稳步态势。
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做好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群的特点拟定更加详细的评价指标,使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在人才培养质量、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1]宋丽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118~121
[2]李凌,喻宁.基于我国国情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重庆与世界,2012,(7):64~68
[3]卢春.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系统的开发[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