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幼儿语言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2017-04-13 05:35文张
好家长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幼儿语言

文张 莉

例谈幼儿语言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文张 莉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将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活动的质量,它对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思维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意义。现联系大班语言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优化提问技巧,让语言教学活动生动而又富有艺术性,切实提高语言教学的实效性。

语言教学 提问策略 活动实效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促进幼儿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可见,教师的提问能力将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活动的质量,它对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思维水平、口语表达等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而富有艺术技巧的提问不但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和探索空间,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表达积极性,调节幼儿的思维节奏,诱发幼儿深入思考,拓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开启幼儿的心智。

一、注重提问的趣味性,调动幼儿回应的积极性

趣味性的问题能调动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旦对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寻求答案的情境当中。因此,在语言活动中若想使幼儿主动地接住老师抛出的“绣球”,并能积极回应,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故事《小鹿历险记》时,为了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我将故事讲至“没走多远就碰到了大灰狼,小鹿害怕极了,它撒开腿就往森林里跑……”时,提出问题“猜一猜,在逃跑的路上,小鹿会遇到谁?它会给小鹿出什么主意?”由于问题本身带有一定的悬疑性,容易激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可以根据故事的名称猜想出很多答案,这样既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又使幼儿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进行。

二、注重提问的启发性,拓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贵在相互诱导。所谓“诱导”便是指提问与指导。教师在设置提问时要力图达到通过提问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通过提问使幼儿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畅所欲言,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具有丰富想象的答案,以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小螃蟹找工作》中,我请小朋友猜一猜“小螃蟹如果去找工作,有什么工作适合他?”这一问,马上就把幼儿的思维调动起来,他们有的说可以去做裁缝,有的说可以去做理发师……我接着又提了一个问题:“小螃蟹找工作,谁会请他?”为什么?这时孩子们的答案就更多了,课堂的气氛也更活跃了。

三、注重提问的具体性,提升幼儿学习的实效性

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要具体,太抽象化的问题会令孩子不知所措,任凭教师再怎么引导,孩子的回答怎么也到不了你所需要的点上,使教师与孩子的互动处于被动状态。在进行故事《新乌鸦喝水》的教学时,我提问:“听完这个故事,你最想对两只乌鸦说什么呢?”由于问题涉及的面较大,缺乏具体性,小朋友对于如此笼统的提问显得很茫然。他们面露难色,小手都懒得举起来,不知道要对乌鸦说什么。结果在这个小小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活动的浓度被稀释了!于是我换了另外一种提问的方式:“你觉得哪只乌鸦喝水的办法更好?有什么想法?”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说开了,涵涵说:“一个人如果不动脑筋,就会越来越不聪明。”灿灿说:“以后我们做事要动脑筋,想出更好的办法。”这样,老师就轻松自然地将“动脑筋”这个“点”引出来。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问题的具体性,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提问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轻松地达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注重提问的开放性,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因为只有在这样的问题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思维的品质。而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固定、不确定性,能够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也就给了幼儿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

在看图讲述《小青蛙脱险》中,当小青蛙掉进井里时,为了避免幼儿的思维被圈住,出现答案的单一化现象,我遮住了图片,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你想一想小青蛙为什么会在井里?”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发挥想象,讲述小青蛙遇险的过程。孩子们在好奇心与想象力中根据自己的猜想,畅所欲言地说出很多想法,轻松地达到了老师想要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提问的层次性,体现幼儿参与的主动性

教师的提问通常是面对全班所有的孩子,但孩子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理解水平不同,所以有些问题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可能过于简单,而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可能过于复杂。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层次性,结合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提出层次不同、难度不等的问题,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参与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在儿歌《颠倒歌》教学活动中,我在欣赏儿歌之前提出了两个有层次的问题:“儿歌中说到了哪些动物?它们都怎么了?”孩子们带着问题听完儿歌后都纷纷举起了小手,从他们争先恐后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连平时很少举手的孩子也举起了小手。这样的提问不但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幼儿需求,而且使幼儿在原有的程度上有所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六、注重提问的适宜性,提升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要遵循“跳一跳,摘到桃”的原则,所提问题既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以幼儿原有知识基础为起点,使幼儿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最近发展区”。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幼儿认真思考之后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幼儿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因为这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展开幼儿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幼儿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思考提问要。就如树上的桃子,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即,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如果问题过难,超出了幼儿的思维水平,幼儿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幼儿思考的积极性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幼儿思维僵滞;如果问题过易,幼儿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幼儿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七、注重追问的艺术性,激发幼儿思维的创造性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创新教育的契机,要能从孩子的对话中准确捕捉教育信息,对幼儿的信息与问题及时予以评价、反馈,能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并在关键处体现追问的艺术,寻根问底,引导幼儿去思考,使幼儿的认识随着这样的追问逐步趋向深化。看图讲述活动《蚂蚁和鞋子》中,教师提问:“你觉得蚂蚁会用鞋子做什么?”幼儿说出后,还可以追问:“做成漂亮的小船,你乘着小船去做什么?”这一追问使孩子积极思考,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引起幼儿更高层次的认知思考过程,通过追问,使幼儿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修正、补充不正确、没有完善的答案。如:“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教学实践证明,一个教学活动的提问,往往是多种技巧的综合反映。并非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那些优化了的提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不断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技巧,以启发幼儿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艺术为目标,让提问能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作用,切实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机关幼儿园)

[1]安明云.《浅谈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11)

[2]许艳.《教师如何通过有效提问支持幼儿行为》[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6)

[3]邱晶.《在语言活动中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三种提问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2)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幼儿语言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