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培养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以中班幼儿建构区为例

2017-04-13 05:35文徐燃
好家长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班同伴建构

文徐燃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培养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以中班幼儿建构区为例

文徐燃

中班幼儿正处在4-5岁的年龄阶段,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社会经验有了初步的积累,因此这一时期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显得尤为丰富。作为区域活动之一的建构区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区域,对于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发展和交往策略的运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中班幼儿建构区内同伴交往,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培养策略,对幼儿的健全人格和社会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班幼儿 同伴交往 建构区

一、研究意义

在课程游戏化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对幼儿游戏的及时观察分析,并且给予适当的指导成为了对幼儿教师最大的考验,我在本文中以区域活动中建构区活动为例,着重阐述了对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人际交往”是社会领域的第一条要求。因为幼儿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性,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发生退缩或争抢、打架等矛盾冲突,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社会领域重要的内容之一。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过程进行分析,能使我们全面把握建构区内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特点。通过分析幼儿使用不同交往策略和出现不同交往行为的原因,发现建构区空间设置、材料投放、规则制定等对幼儿同伴交往产生的影响,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建构区设置的活动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研究过程

针对本园幼儿在小班时建构区活动的大多数是在桌面进行,在一定场地里进行地面的建构游戏较少,经验不足。根据他们的已有经验,在开学的最初给予了他们一定的时间进行实木积木以及地面低结构材料(如:奶粉罐、油桶、牛奶筐、易拉罐等)的初步建构的探索,并在之后的时间里根据南京本土已有的地标性建筑“长江大桥”展开了一系列的建构游戏。本研究将视角定位在建构区活动内的同伴交往,通过对幼儿同伴交往现状、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在建构区活动的设置和教师的指导干预等方面提供可行性建议,以实现建构区游戏活动功能的最大化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三、中班幼儿交往的现状

(一)同性间的交往活动明显多于异性

同性间的交往活动占一半以上,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中班孩子的性别意识有了初步的显现,在他们发现同性之间更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后,他们很自然地将同性别的同伴作为游戏的交往对象。

(二)同伴之间的消极交往要多于积极交往

在中班幼儿的交往中消极交往行为是多于积极交往行为的。其中,女生的积极交往行为要多于男生。且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消极交往行为是由于抢夺玩具、请求被拒绝而发生的。这一阶段的幼儿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一切从自身角度出发,很少考虑他人的想法,从而导致了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三)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中缺乏灵活使用交往策略的技巧

中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主动邀约、联合、攻击与应对攻击及言语协商使用频率高,其他借取、寻求帮助的策略使用频率较低。在表一中得以体现。

表一: 交往策略驱使下的交往行为性质

(四)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告状、攻击和抢夺事件频发

建构区同伴交往行为频次及百分比图表一览

建构区消极交往行为百分比

建构区幼儿交往行为总百分比

由此上述三个图表可看出,中班在建构区幼儿与同伴交往时,消极的交往行为所发生的频率往往高于积极的交往行为。由于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尚且缺乏,幼儿经常会发生告状、抢夺等行为。这一阶段的幼儿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幼儿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事物本身出发考虑事情。

四、中班建构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合理调整区域设置,科学投放区域材料

本园幼儿在小班时建构区活动的大多数是在桌面进行,在一定场地里进行地面的建构游戏较少,经验不足。根据他们的已有经验,在开学的最初给予了他们一定的时间进行实木积木以及地面低结构材料(如,奶粉罐、油桶、牛奶筐、易拉罐等)的初步建构的探索,并在之后的时间里根据南京本土已有的地标性建筑“长江大桥”展开了一系列的建构游戏。

1.材料摆放上的分类与规划

同一种类型的材料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功能之分,因此不管新旧材料,我们都引导幼儿在游戏前根据相应空间大小合理规划,按颜色、形状、功能分类摆放,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便于幼儿熟悉、挑选和使用材料。

2.材料类型上的延续与跟进

并不是所有的建构材料都适合用来搭建桥,将每种材料都按其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合理进行选择,分批投放,力求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比如在建构“长江大桥”时,我们考虑中班幼儿的接受性,第一次投放了20~30厘米的立方体纸盒、长条形木板、高低不一的奶粉罐等,这些材料可以叠高,可以架空,易于表现大桥的主要特征。随着游戏的深入,原先的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对于大桥细部结构的表现,第二次又增加了易拉罐,圆锥形、三角形、弧形等几何形体的清水积木等,幼儿就可以灵活变化出桥梁、桥塔、桥台等细部特征。这样的材料投放方式,不仅能帮助幼儿不断积累新材料的经验,而且在技能上也得到了延续练习。

3.辅助材料的添加与推动

适宜地添加一些辅助材料或者道具,可弥补建构材料表现力的局限,帮助幼儿拓展想象与创造,推动游戏的进一步发展,产生角色表演的互动。

这种材料提供的层次性所体现出的游戏环境创设恰好与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环境论中影响人类发展的第二重要系统——同伴关系,不谋而合!

(二)教师要科学指导、合理介入建构区活动

1.创设不同的情境,促进幼儿异性之间的交往。

2.科学介入建构区活动,引导幼儿掌握不同的交往策略。

在观察中,除了处理幼儿的冲突之外,幼儿教师在区域内最常说的话是:“你在做什么呀?”而教师的这种问话通常会导致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和交往中断,这样既不利于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也阻碍了幼儿之间的交往。在建构区活动中,幼儿教师要以观察和倾听为基础,了解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和幼儿的意愿以及幼儿的中心话题,适时介入。

3.除了在活动过程中介入之外,教师还应该经常加入建构区的活动,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

4.正确评价幼儿,提高区域察觉能力,促进幼儿间积极交往。

5.科学处理告状行为,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幼儿获得更多和同伴之间协商、分享和合作的技能,在幼儿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应耐心与幼儿沟通。

(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利用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1.为幼儿创设和谐、亲密、友爱的家庭环境,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

2.和幼儿共同游戏,教给幼儿同伴交往的策略。

3.树立榜样作用,培养幼儿与同伴进行积极交往。

4.鼓励幼儿独立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

5.为幼儿创设和谐、亲密、友爱的家庭环境,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仔细认真的观察,去进一步引导孩子向更高水平的交往能力发展。在课程游戏化实行的当下,以幼儿充分发展幼儿自主活动为主体,让我们去认真地做一位管住自己的嘴巴和手,善于用眼睛去细心观察孩子发展的老师吧!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翠屏山幼儿园)

猜你喜欢
中班同伴建构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怎么升到中班的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寻找失散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