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初探

2017-04-13 04:49王茜吴超
现代交际 2016年13期
关键词:目标管理学生工作高职院校

王茜++吴超

摘要:基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其办学的规模随之扩大,而内部管理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加,因此,加快建设并完善二级管理体制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改革工作的重点。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二级管理十分重要,而管理的质量也备受关注。所以,文章将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目标管理应用作为研究重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目标管理 高职院校 学生工作 应用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63-02

一、目标管理概述

目标管理这一概念源于美国,而根据概念内容,如果某一领域缺乏明确的目标,那么相关工作就会被严重忽视。为此,管理人员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进而实现下级管理工作。目标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最终的工作结果,而这也是衡量完成目标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奖惩具有一定的影响,以保证合理控制目标的实现。[1]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特点解构

(一)对职业素质教育给予高度重视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教育目标具有一定的应用性,而教育内容职业性明显,与此同时,就业导向实质性也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确保对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以实现学生自身职业素质提升,这就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开展重点。其中,高职院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职业素质教育,并且对学生的职业理想、道德、纪律以及行为等展开教育。[2]与此同时,各个院系会在学校指导作用下,组织并举办与院系专业特色相贴近的学生活动,不断增强学生自身职业素质。

(二)积极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开展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而为生产与服务一线输送所需人才。所以,学生在毕业以后就会直接进入到岗位当中,缺乏一定的过渡期与适应期。为此,高职院校针对学生需要积极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使其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增强,这对于学生毕业之后发展成优秀员工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作用。

在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之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确保学生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具备极大的创造性,能够将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根据实践研究可以发现,通过二级管理工作能够不断增强管理工作的效能,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行全面调动。由此可见,二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具有明显的适应性。[3]

三、高職院校学生工作应用目标管理的现实意义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来讲,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目标管理则是对目标管理理论的有效应用。在高职院校当中,受学生工作特点的影响,突显了二级管理应用的重要意义。然而,在下放权利的同时,也一定要积极构建约束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规避管理工作失控问题的出现。通过目标管理,能够有效统一个人与组织的目标,并且把自我管理与考核评价当作二级管理中的有效约束体制,而这也是组成二级管理质量保障体制的重点。[4]贯彻并落实目标管理不仅能够确保二级管理体制运作的高效性,不断激发工作人员完成工作任务,增强院系学生工作的效果及特色,与此同时,还能够使高职院校宏观调控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以保证各学院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考虑到目标管理理论要求,与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特点相结合。而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目标管理需要涉及到对目标实施主体权利和责任的明确,构建明确的目标体制,积极开展检查与监督工作,对实施主体进行严格考核并评价这四个环节。

(一)明确目标实施主体的权利与责任

贯彻并落实目标管理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明确划分权利与责任,而要想确保学生工作管理目标能够在高职院校各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当中顺利地开展,那么各个院系与学生部门工作人员,包括总学生处都应当对权利与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一般来讲,团委代表与学生处是开展宏观管理工作的主体,所以,应当合理制定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文体活动。而学生的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则应当由各院系进行负责,其中,学生处、各院系以及团委间是业务指导与管理监督的关系。而学生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就是学生处与院系组织,然而,目标管理所实施的主体则是学生工作人员,为此,工作人员的安排对于目标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具有直接影响。[5]因而,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提高重视程度,确保学生工作的质量。其中,以某职业学院的学生工作为例,对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对于学生处和各系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而言,学生处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辅导员工作条例》进行合理的制定,并且与各系进行协同合作,积极选配并培养辅导员,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以更好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同时,还需要承担辅导员年度评优工作的任务。而各系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内容则是针对本系的辅导员工作展开直接管理,并且合理选配并培养辅导员,将辅导员工作考核与班级量化考核的具体状况上报给学生处,而在每一学年末期,应当向学生处上报辅导员全面的考核成果。另外,对于学生处和各系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而言,学生处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负责对院级的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以及考核工作,并且针对各系学生组织建设进行指导。而各系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具体的工作内容就是对本系的学生分会以及团总支学生干部选拔及培训等工作负责,并且对本系学生所组织的活动给予正确的指导,更好地为院系学生组织推荐更为优秀的学生。对于学生处和各系的日常管理而言,学生处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日常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并且指导各院系的贯彻与落实,对院系与以上各类评优评先工作负责。[6]而各系的工作内容则是日常管理制度的落实,针对院级或者是院级以上的评先评优材料的准备与推荐工作予以负责,积极开展本院系范围内的评比工作。另外,需要对全院性的活动予以配合,并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与社团当中。

(二)构建目标体制

贯彻落实目标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目标体制,而在目标设计过程中应当始终遵循可测性、层次性与创新性等原则,而学生工作的管理应当权衡管理可行性与整体性。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上原则并未真正体现出来,反而真实地展现了目标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其中,高等管理工作人员与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环境展开深入的分析,并全面总结出具体意见,积极创建高职院校管理目标的框架,进而细化目标,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要想规避对管理目标落实产生的影响,就要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其中,落实管理层上下级的沟通与交流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参与程度。

(三)开展检查与监督工作

目标管理工作的效果主要是通过工作结果体现的,而部门与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并不是对上级管理的忽视,而是以双向沟通的方式代替专制管理的途径。然而,在完成工作目标的工程中很容易遇到难题,所以,一定要积极和上级展开沟通与协调,保证能够尽快解决问题。[7]因而在开展目标管理工作的时候,管理部门的上级需要积极予以指导和监督,保证协调性工作,进一步增强目标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四)考核并评价实施主体

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应用目标管理的方式,最终的环节就是考核与评价,而具体的衡量标准则是工作的绩效,这对于二级管理体制也同样具有约束性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工作人员任用或者是薪酬与晋升等的效果受考核评价结果极大程度的影响。为此,高职院校应当与学生工作开展的状况及更院系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效融合,确保考核评价机制的制定更加合理。与此同时,在贯彻与落实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对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为目标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落实二级管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学生工作的特点影响。而要想有效地保证二级管理工作质量,降低管理失控发生的几率,就必须重视目标管理中的自我管理与考核评价的约束体制。在此背景下,不仅能够使得各个院系学生工作呈现自身特色,同时,还能够有效规范学生工作,使其正常开展。文章将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目标管理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了目标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应用目标管理的途径,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晓培.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27):84.

[2]姚斌.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2015(4):49-52.

[3]卫进東,于芳.试析高职学校学生工作目标管理强化的有效性[J].成人教育,2012,32(3):89-90.

[4]伍建军,龚春鸣.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施目标管理之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1(16):74-75.

[5]谢昌明,张孝金.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分层递进管理模式初探[J].价值工程,2015(17):242-244.

[6]王磊,陈明虎.高职院校新型学生工作服务方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0):51-52.

[7]郭冬梅.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5(9):37-39.

猜你喜欢
目标管理学生工作高职院校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目标利润导向下的基层采油单位绩效评价研究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