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靓
摘要:正确地掌握汉语称谓语能够帮助留学生学习到“地道”的汉语,促进社会交际顺利、有效地进行,所以提高留学生汉语称谓语学习的自觉性,探寻有效的汉语称谓语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本文拟从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部分进行探讨,以期寻找有效的汉语称谓语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 社交称谓语 偏误分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215-02
一、汉语称谓语的教学现状
当我们开口和别人说话时,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我们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都是通过使用称谓语来实现的。正确地使用称谓语可以表明交谈双方的身份、立场以及亲疏远近的关系特征。任何语言都有一套自己的称谓系统,汉语也不例外,而且汉语称谓系统较其他语言的称谓系统来讲,无论是名称上还是使用上都更加复杂。这也是目前汉语称谓语在留学生群体中较少被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充分发挥汉语称谓语在留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搭建起人际交往的有效桥梁,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加强汉语称谓语的教学,并有意识地提高留学生使用汉语称谓语的自觉性。
称谓语是指说话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用于称呼听话人而使用的人称指示语。汉语称谓语数量多、分类复杂,学习和教授的难度大。在这里,我们按适用对象将汉语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部分进行讨论。
亲缘关系是人类社会复杂关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汉语亲属称谓语系统本身就很复杂,内部数量大,彼此间区别精细,与其他语言中的称谓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英语中的“grandfather”既对应汉语的“爷爷”,也是汉语中“姥爷”的意思。在留学生的日常汉语教学过程中,亲属称谓语的教学具有一定难度,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家庭的亲缘关系,所以没有对亲属称谓的一种区分意识,如他们不能理解堂兄、表姐这样的称谓语,更不会在日常交际过程中正确地使用这样的称谓语。从某种程度上讲,亲属称谓语与中国文化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涉及到相关亲属称谓语的教学时,对外汉语教师不能只是使用一种简单的词汇意义上的教学,而是要帮助留学生对中国的亲缘谱系进行梳理,帮助他们建立汉语称亲属谓语中亲缘关系以及亲疏远近的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亲属称谓语。伴随社会的发展,加之人际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亲属称谓语被使用在陌生人之间的交谈中,这种使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非亲属成员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这种泛化现象可以大大拉近交际双方的关系和距离,使交际双方感觉到亲切,更避免了在不知道如何称呼对方时的尴尬。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拟亲称谓语可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对于留学生来讲,要使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陌生人,确实是很难理解的。在面对陌生人时,留学生往往选择使用“先生”“小姐”等通用称谓语来称呼对方,或选择“你好”等打招呼的方式唤起对方的注意,更有少部分留学生不使用任何称谓语,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
汉语称谓语系统数量多、难度大,用法复杂,同时也存在自身的不足、缺环等情况,往往加大了留学生学习、使用汉语称谓语的难度,影响其学习和使用的热情。加之留学生所在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各国称谓系统间的巨大差异。由于受到本国文化以及自身母语系统的影响,留学生习惯了套用本国的称谓系统,只是简单地做一对一的汉语翻译,直接使用,忽略了汉语称谓语系统的特殊性,以及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这种母语负迁移的结果必然导致留学生在社交场合中错误地使用汉语称谓语的情况发生,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打击到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回避汉语称谓语。
目前,留学生所使用的汉语教材也并没有系统的关于汉语称谓语的教学内容。通过对现有教材的调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亲属称谓语没有成体系的介紹,对于社交称谓语也没有分门别类的讲解,只是在课文中偶尔出现。这必然导致留学生对于汉语称谓语学习的忽视,进而不用或误用汉语称谓语的情况时常发生。因为汉语称谓语内容在教材中的缺失,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称谓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多把教学重心放在交际句型和对话上,忽视了留学生开口说话是应该先准确称呼对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教学和教材编写的忽略,使留学生在掌握汉语称谓语时常常出现“过度泛化”的情况,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经验错误地类推,试图按照自己的想法举一反三。
二、汉语称谓语教学策略研究
分析目前留学生学习、使用汉语称谓语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教学上的不足,以及教材编写方面的缺失,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留学生汉语称谓语学习、使用的自觉性,提高对外汉语教师汉语称谓语教学的能力、水平。
对于留学生来讲,学习汉语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汉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只有留学生对汉语真正感兴趣,才会愿意学,愿意说。不同阶段的留学生特点不同,如初级班的学生普遍喜欢说、喜欢表达,但是错误率较高,中级班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知识反而在语言表达上更谨慎,害怕犯错出糗而不喜欢说,但错误率较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针对初级班学生,可以先通过图片讲解亲缘关系,让学生了解汉语亲属称谓语,再将各种身份制成卡片供学生抽取,根据所抽到的身份来表演对话,在设定的情景模式下加深对汉语亲属称谓语的认识。而对于不爱说话的中级班学生来讲,应该更加注重文化导入,在汉语称谓语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讲解相关文化知识,吸引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对初级、中级还是高级班的留学生,都要鼓励他们在课后实践中将所学的关于汉语称谓语的知识与真正的社会交际活动相结合,在真实的语境中去练习、体会、摸索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既可以促进交际的有效进行,也能够提高留学生的交际热情。
对外汉语教师在对留学生进行汉语称谓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别于普通的词汇教学。可以将汉语称谓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模拟相关交际语境,让留学生能够做到活学活用。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让留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于汉语称谓语的重视,要耐心地给留学生讲解使用汉语称谓语的必要性,时刻鼓励留学生将所学的汉语称谓语知识用于日常交际实践中,并积极地为留学生答疑解惑。
留学生学习汉语,最主要的途径还是通过课堂、通过教材、通过老师的讲授。所以说教材的编写尤为重要,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留学生普遍认为,教材中的内容都是最重要、最应该掌握的内容,所以说教材的内容导向性很重要。但目前现有教材很少有汉语称谓语相关的内容,这便容易误导留学生,让他们觉得汉语称谓语并不重要。所以,加强留学生汉语教材建设势在必行,建立成系统的汉语称谓语教学内容,有助于留学生正确认识汉语称谓语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对留学生的汉语称谓语学习加以指导。
汉语称谓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却一直以来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不用或误用必然会影响交际效果,正确使用汉语称谓语能够让交际双方获得愉悦的交际体验,并且可以让留学生在社会交际中表达更地道的汉语。弄清楚如何礼貌地称呼对方,再使用所学的语法、句型来开口说话,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留学生学习汉语称谓语的自觉性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培养的,汉语称谓语的教学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循序渐进,找到适合不同阶段、水平的留学生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丁夏.称谓与文化──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看汉语称谓词语[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3]胡士云. 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李莹.留学生称谓语习得的偏误分析及教学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