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摘 要:在谈到儿童美术教育时,一位学者曾经说到:“美术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教得多了,儿童容易成为教育内容和教师偏好的奴隶;教的少了,却常见儿童因技巧不足产生的苦恼。”在我国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观念转化到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当中来。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儿童美术教育呢?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有几个方面可以进行。
关键词:儿童美术;美术教育;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230-01
一、儿童美术教育在国内外的现状
首先,我们都了解,东西方文化都要自觉地在传统文化与哲学观中寻找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应有的治学高度与教学的智慧。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差异造成教育结果的不同。
在美国,对美术文化的理解是非常多元的,但是,美国并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统一的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不仅是基础的写实美术,而且意向美术和现代美术表现方式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展现,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我国的美术教育相对刻板、按部就班,但优点是可以打下扎实的基础,这种教学方法不适合年龄过小的孩子。美国的儿童美术又过于散漫,太突出对于孩子天性的表达,忽视了基础的重要性,忘记了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和教育开始的。
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美术教育等特长教育被作为提高孩子素质的重要一环,被摆在了不容忽视的地位,于是,美术学校大量涌现出来。许多学前儿童的家长选择给孩子报美术班试图提高孩子的美术素养。美术教育对幼儿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孩子观察能力,表现能力,手的控制能力,空间感受能力,色彩感受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然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与问题,它们严重阻碍着幼儿美术教育正规化的进程,从而影响学前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国内儿童美术教育正确的实施方法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儿童美术教育呢?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进行。
(一)走进童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走进儿童内心的世界,观察儿童的所思所想,用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去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其二,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认知活动配合教学。如让幼儿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儿童去大自然中摸一摸柔软的小草等,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大自然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其三,所谓寓教于乐,可开展游戏活动配合教学,让儿童边学边玩,开展多种活动来增强幼儿对所画内容的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鼓励儿童自由想象,自由创造,对他们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加以肯定,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得不好老师也不会怪我,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创作。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
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節,首先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作品,画的可能不美观,但却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儿童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每次活动结束,将幼儿全部的作品展览,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要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教师欣赏每一幅作品却不必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下结论。这样画好、画坏,幼儿没有心理负担,创作欲会更强,但是老师应记下每个幼儿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活动中因才施教。
孩子们经过相互交流,相互观摩,他们心里会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的构思有主次,谁话的新鲜有趣,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信心会更强。创造的火花一旦被点燃,课堂就成了一个欢乐的魅力乐园,图形与色彩穿插交错,满世界都是孩子们的创意想法。
三、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大力提倡“美育”,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他非常重视美育,认为美育的作用在于“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
同时,英国艺术教育丛书《通过艺术的教育》中指出“艺术应该成为教育的基础,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教育家蒙泰卢梭主张:“应让儿童自由表现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动按照自己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
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斐德在《创造与心智成长》中提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美术教育虽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不容忽视,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要发挥每个儿童的能力和创造热情,认识自身价值去发现美,引导儿童感受美,形成健康的人格,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正是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