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作为研究的内容,分析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以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意在为探讨怎样进行作业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作业设计 优化 提高效率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主观性相对较强,学生的主动性涉及不多;对知识的巩固相对较多,学生的能力发展涉及不多;对作业量的多少相对考虑较多,对学生的作业质量是否提高研究欠缺深思。这样的作业,往往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抑制学生对做作业的兴趣,甚至会限制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当今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设计,更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新教材的改编、新课程全面实施这样的背景下,唯有与数学课程相匹配的,行之有效的作业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而重新抓住学生新的学习起点。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慢慢摸索出了几点对作业设计的看法:
一、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精心挑选和恰当地设计有针对性的题目,使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这样的练习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也解决了教师批改量较大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学习完混合运算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题目:①给定3个5,让学生填上運算符号,说出相应的运算顺序;②给定5个5,让学生填上运算符号,说出相应的运算顺序;③给定三种运算符号,让学生补充数,再计算;④给定四种运算符号,让学生补充数,再计算。
又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时,出示六道算式:①270×20;②390×27;③900×31;④597×42;⑤706×80;⑥509×47。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环节针对口算就能解决的:①③⑤;第二环节利用估算能解决的:②④⑥谁的结果最大?谁的结果最小?第三环节利用笔算能直接判断出的:④⑥,这两个式子最终的大小。
同样作为计算类型的课,这样逐步加深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如实彰显,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的体验,而且还能获得轻松、愉快、自信的心理体验。
二、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欲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设计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例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的知识后,设计一篇以“小明的一天”为情境的小日记,日记上需用上这些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千克、克。
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无限宽广,这样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设计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作业设计的“自主性”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外的作业中,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设计与解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成功的体验者。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前,我设计了如下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相应的方法,操作后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1)量一量、算一算:
借助的工具:
我的验证过程:
我的结论:
(2)撕一撕、拼一拼:
我的验证过程:
(提示:我把____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____角)
我的结论:
(3)折一折、拼一拼:
我的验证过程:
我的结论:
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练习就变得不再枯燥,课时的教学效果自然理想而丰满。
四、作业设计的“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教师“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例如,学生认识了年、月、日,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一年的日历;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让学生借助一张彩色的A4纸动手操作,做一个正方体。
又如,教学“认识比”之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比的知识,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呈现。学生课上进行总结分享:妈妈为什么穿高跟鞋?因为她们是在创造“黄金比”;制作蜂蜜奶茶需要的原材料有奶精、茶粉、蜂蜜和水,它们是按照5:1:1:5这样的比例进行配方的。
数学高于生活,数学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这样有外延的生活性作业,让数学教学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养分,按照他们自身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数学学习的美;探索数学学习的妙;体验数学学习的趣;享受数学学习的乐。“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三秋的树,瘦劲秀挺,留下的是丰富的内涵,二月的花,生机勃勃独领风骚,笔者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一直在路上,怎样的作业设计才是最有效的?怎样的作业才是最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