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教学的思考

2017-04-13 00:53唐小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考

唐小梅

【摘要】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特殊的文学品种。语言浅显精炼、生动活泼,内容通俗易懂,情节有趣,故事内容丰富,曲折离奇,与枯燥乏味的语文讲解教学相比,后者更为儿童所喜爱。它们以“空灵的幻想与快活的嬉笑”满足“空想正旺盛的时候的儿童们的需要。”我们可以抓住“儿童文学”这一有利的契机,在教学实践中认识研究儿童文学,探讨儿童文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 材儿童文学 思考

节假日中,在图书馆和书店里我们常常会发现有很多孩子在一排排的书架前穿梭,他们有的伫立于书架前专心挑选,有的三五成群交流读后感,有的静静地阅读,还有的竟然手捧图书席地坐读。走进他们,你会发现这些孩子选择阅读的都是诸如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爱德华·佩蒂斯卡的《鼹鼠的故事》、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等儿童文学作品,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些读物?他们的回答是“有意思”“很神奇”“很刺激”……其实这些富有跌宕情节、冒险精神、神秘科幻的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吸引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仅仅像他们说的这样简单,最主要的原因是这类作品内容大大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一、时代背景的重要性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类的作品体裁多样,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个单元都有,如,儿童诗《家》《鲜花和星星》,寓言《狼和小羊》《狐假虎威》,童话故事《三打白骨精》《蜗牛的奖杯》……这些作品向学生们呈现出一个充满生机和富有诗意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太阳是星星的爸爸,月亮是星星的妈妈,花儿在微笑,小鸟在歌唱,蝴蝶在跳舞……这些优美的文字,空灵的幻想,抓住了学生的视线,吸引学生沉迷于其中,把他们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中,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感受喜怒哀乐,一起寻找世界上的真善美。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从而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同时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道德情感,帮助他们理解和领悟人生道理,激发他们想象和创造欲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现状的限制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这么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按照大家的预想应该是,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教育的素材有了,教育的实践意义应该能油然而生了吧?但是,现实却不尽人意。由于很多教师对作品本身缺乏解读能力,在解读时丢失了一些可以使学生“沉入”、细品文本的机会。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一课,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白骨精”这个人物时存在错误性的解读,导致学生个性化理解上存在价值观的偏差。再如,一年级下册《看菊花》这篇课文,课文的内容学生们背得滚瓜烂熟,对于文中菊花的感受,学生们说得最多的是“很美”“很漂亮”“很好看”“太美了”,学生这种一个词语式的回答,看似回答了教师的问题,符合一定的问题情境,但到底怎样的美呢?怎样的漂亮呢?几乎没有人能说出来,这一切现象只能表明他们只是死记硬背课文的内容,装腔作势应付老师的提问,对文中语言文字的欣赏并非是发自内心,缺乏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三、儿童文学的价值性

儿童文学将一个个神奇的世界展现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儿童面前,儿童的眼睛、行为、思想都被它深深吸引而畅游其中,激起了阅读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促进他们积极地、勇敢地探究新世界,获得新的收获,产生新的想法。学生们的大脑清晰了,思维深刻了,想象活跃了,记忆牢固了,就能以最佳状态接受教学信息。如,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会走路的树》,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可爱的小鸟和小驯鹿一家的美好友情。指导这篇课文,我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只小鸟正在树上欢快的歌唱。突然小鸟发现了一棵奇怪的树,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我板书课题:会走路的树。学生们看完课题,我向学生提出: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会轻而易举地提出“树怎么会走路”“会走路的树是什么样子”……这些问题的产生,会激发他们解答问题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欲望。

四、现实意义的指导性

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现今教育现状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受教学成绩的影响,对小学生的阅读问题,只是处于一种简单的提倡阶段,教师在学期初向学生列出这学期必读或者选读书目,一个学期下来,至于学生读没读这些作品,读得怎么样?根本不关注,从而错失了儿童文学对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效性。

1.会读书,不求甚解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会发现很多学生对故事的内容夸夸其谈,但谈到对有关情节的感受和词语理解时,却是鸦雀无声。学生对故事内容感兴趣,是因为很多作品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插入了很多优美的图片,有些学生就故意忽视了不感兴趣或者不太明白的故事段落,利用文中插图来弥补阅读空白,所以我认为有些文学作品学生们能讲出来就很好了,不一定非要摆出“感受”“理解”这些生硬的要求,只要作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够获得阅读的快乐就行了。如,《大松树和小松树》这篇寓言故事,教学时通过让学生朗读小松树的语言及其太阳的回答便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站得高,看得远。

2.会读书,见缝插针

在阅读中,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应该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人手。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的“假”时,我设计这几个问题:(1)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和我们平时说的“假”有什么不同?(2)狐狸成功了吗?从什么地方看出?(3)在这个故事中你最欣赏谁,是狐狸,还是老虎?这样一些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当然针对不同的文学内容,教学的着眼点也是不同的,《小鹰学飞》可以从“学”入手讨论,《鲜花和星星》可以从这首儿童诗的特殊语言表达形式入手,《这儿真好》可以从故事中间切入一个交流点,等等。

3.爱读书,心神贯通

在所有儿童文学作品中童话故事最受小学生所喜爱,它通过拟人、夸张、讽刺、游戏等一些手法给人一种奇妙的快活,对于成人来说这些内容是无意义的,但对于善于幻想的学生来说这些就是真实的,因为它与儿童的世界非常接近,满足了他们的空想和审美心理。如,在教学《小动物过冬》《小河和青草》《小鹰学飞》这些童话故事时,我们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无法实现的幻想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诱发学生想象的天性,开发学生创造的潜力,充分释放童话作品的“奇异狂放”之美。

4.好读书,亲身体验

儿童文学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吸引学生沉浸其中,有时故事的内容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他们还会展开个性化的想象,编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新故事。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故事的结局,学生们看到坏人没有得到應有的惩罚,这时他们满腔的正义感会油然而生,驰骋着想象的翅膀将故事一个个精彩的新篇讲述出来,这些都是学生阅读时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是学生所独有的“野性”爆发。教师在教学时,注意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用学生的心理去思索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入情入景。

兵法上讲“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哲学上讲“有舍才有得”。我们教师在讲授语文时,要一课一得,不能好大喜功,也不能急于求成,要以平和的心态,点点滴滴的积累和修炼,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对儿童文学充满兴趣,充满向往。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