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敏敏
摘 要:在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发展航标下,我们对乡土文化有了更多挖掘,如《乡土》节目的拍摄等。这主要是乡土史实在文艺创意中的应用能够增加社会的认同感和区域的感召力。那“乡土史实从何而来?又如何进行应用?”是本文所研究的地方。乡土史实在展现地方特色外,也要符合不同文艺的要求。经过提取、提炼、创作等过程,完成从乡土素材到文化艺术的转变。
关键词:乡土史实;文艺创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009-02
乡土含义有二:一是指家乡,故土;二是指地方,区域。现在虽多释义为“家”乡,但对于乡土,我们恰恰要保留的就是“地方”。没有地方,哪来乡土?本文以宁波为研究范围,挖掘对当地的文艺创意领域有较强的应用性的素材。所谓文艺创意,是指文化艺术领域,包括戏剧、文学等方面,也包含影视、动漫、歌剧等形式。乡土文艺创意的发展对发扬本土传统文化精神,疏通乡土文化传承的断档具有推动作用。
一、乡土素材的范围与方向
乡土素材范围以宁波及其周边为主,涉及宁波老三区、余姚、奉化、慈溪、宁海、象山六块区域。通过翻阅方志书籍、查阅史料、搜集民间传说,借助网络等全面、高效了解地区史实,整理出可应用的乡土素材。研究其利用价值,以期对地方文艺工作有一定作用。
在过程中,主要关注四個方面特殊的史实:
(1)与城市变迁有关的重要史实;
(2)与港口发展有关的事件;
(3)古今市井里坊的市民逸闻;
(4)乡间农村流传的趣事。
将宁波富趣味性且能观照现实的素材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成为宁波乡土文艺创意的源泉和能量。
二、文艺创意中乡土素材的分类
素材,“是指我们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未经艺术性处理的原始材料。”它可分为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两种:直接素材指人们亲身经历或体验的人物、事件;间接素材是指人们听闻,或通过相关的文字资料而掌握的人或事。
应用于文艺创意的乡土史实素材来源也无外乎这两种,但其具有两种属性:其一是与普通故事素材一样:
(1)可塑性,即素材的内容可通过各种文艺创意形式来表现;
(2)可用性,即素材应用后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人文情怀、道德精神等,或是用于民间故事流传等;
(3)创新性,即利用素材不能拘泥于原型,可适当对内容修改、突破。
其二是具区域属性,即素材发生在一定范围,具有地方特点。
根据上述乡土文艺创意素材的三点基本属性,将搜集的素材经过反复筛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各县市历史与方志文献中记载的故事片段
近年,社会网络上流传的许多民间故事有部分是比较成熟的,经学者搜集整理和发表以后,可作为优秀的故事作品,如小皮匠奇遇记、余姚与杨梅的故事、两女拜堂等。
地方志文献中记载的片段素材,在应用时具较强的有效性。这些片断能在社会范围内流传,说明它们具备精彩之处。若能将其吸收并用于创作,能使作品保留较浓的民间乡土特色,也易于记忆、讲述和流传。因此,在收集、筛选时要注意这类素材。
但民间流传的故事片断存在缺陷,虽具趣味但缺乏一定的思想,这就需要对其加工改造,增添更深层意义,使具有思想影响或价值导向,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二)地方档案、报刊中载录的社会事件
所谓社会事件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它同历史或现实生活有直接的关系,是指当地在历史上发生的、人们对其感兴趣并乐于传播的新奇、有趣的真人真事,有部分被地方档案、报刊所载入。能在大众流传的社会事件往往与民间传说有类似的特点和密切的关系:传播方式一般通过口耳相传,事件内容大都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事件情节比较新奇、趣味。
可以说,地方档案、报刊中载录的社会事件都可能是新民间传说萌芽,有不少新民间传说都起源于这些社会事件。因此,创作文艺作品的素材从地方档案、报刊中载录的社会事件中选取无疑提供便捷。
三、文艺创意对素材应用的要求
对地方史实素材的收集与筛选工作,最终还是要为文艺创意服务。而现代社会中文艺创意形式多样,各有特点。经过研究,我们整理出以下几点在创作过程中的主要步骤:
(一)提取“故事核”
所谓“故事核”,是指故事核心情节或细节,是整个故事的闪光所在。对于文艺素材,无论故事性是否较强,情节是否完整,思想是否积极,只要素材中有“故事核”,我们就要把它提取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去创作构思。即便是在纪录片中也“借用电影、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些手段,使讲述的真实故事对观众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情节化的叙事。”
比如,《小皮匠奇遇记》的“故事核”是不懂一点知识的小皮匠歪打正着嫁给了员外的女儿,之后又巧妙地应对躲过了一次次考验的故事。
在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故事核”的定位,展开实地调研,找寻与故事核有关的材料,探求能与之结合的素材。而对于“故事核”并不明显的创作素材,可利用日常经验积累、社会流行元素等在文艺创意中适当补充、虚构与加工,以凸显“故事核”。
(二)提炼思想意义
根据文艺创意在社会中的作用,我们需要提炼素材故事的思想意义,最主要是积极思想。“像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之所以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在于他展现了中华民族励志成才的顽强精神。”因此能否提炼乡土素材的积极意义是关键步骤,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素材具备一定趣味但缺乏积极思想。对于此类故事素材需要反复思考,甚至用逆思维的方式来提炼思想;
(2)素材本身兼具趣味性和积极思想。处理这类素材相对简单,主要是在作品中强化内含的思想,用于彰显主题;
(3)素材内涵较深,能体现积极思想或有较强的大众情感色彩,但故事缺乏情节、趣味。对于这类素材,主要是增添故事情节,充实素材。
(三)不要局限故事的真实性
对收集素材的改造过程是将故事转变成艺术。“从古老的故事中挖掘出新的主题思想,用多种讲述方式使故事变得曲折生动,用当代的思想对故事进行重构和转化,让经典传达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成为现代艺术作品。
所谓的不局限故事真实性中,“真实性包含两层意思,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前者指事件的真实,后者是指主观艺术创新要符合真实。这样作品才能反映出高于生活的水平,作品也因此更具普遍性。那些照实的作品,反而会显得无趣。
为了获得成熟的文艺作品,甚至便于大众流传,在素材加工过程中要发挥想象,进行适当虚构。其实,我们从已有的民间传说中不难看出来。那些传说不单是对生活故事的阐述,在口耳相传中也常加入主观虚构的情节,但往往效果更佳、传播更广。就好比照“哈哈镜”,镜中形象虽然夸张变形,但它反映的就是客观实在。所以在乡土素材加工过程中,也不应太拘泥于生活故事中的真实性,更多的需要我们在不违背生活本质的前提下,运用文艺创意的特点对素材进行适度的夸张与虚构。
四、不同文艺形式的应用说明
同样一则故事,为什么我们将其运用在影视而不是动漫或是其他形式的文艺呢?有人会说,文艺形式也有不同,未必都相通。是的,很多素材可以经过文学改编,被拍成电影、电视剧,也有部分可以绘制成动漫或是卡通。各类形式的文艺创意虽能相通,但仍有差异,不同形式有其内在的特质。当同一个故事被应用于不同的文艺创意中时,它反映的结果会有所改变,甚至会被视作另一个故事。因此,掌握好各类文艺创意的特点及应用方式,才能为乡土素材选择合适的方式。
首先,通过表现要素对艺术形式进行分类,厘清文艺创意。细致分类很难,我们以三大要素——“文字”、“声音”、“画面”为中心向外延伸。比如文字的延伸可以是文学作品,声音方面可以是音乐、戏曲、广播剧,画面方面可以是漫画、墙绘,声画结合有影视、动画、舞蹈、戏剧等。
在了解各类文艺形式的特点之后,便是要将我们所收集的素材进行应用。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仍要注意几点:
故事,本质上讲是人脑中的逻辑。受众获得故事的方式是将故事内容进行编码,在过程中选择编码方式(如选择制成戏剧、改编成小说等)。选定后,调整内容使适应对应形式的特点,在信息传达中表现故事细节。
编码的过程是对素材内容的配比与损耗,不同的文艺创意形式依据特点有不同的处理。比如制成漫画的过程中,会舍弃素材的声音,通过画面来展现。而广播剧则舍弃画面,采用和创造声音。而更常见的则是信息的配比,同样素材需要将各种形式优化配比、综合使用。
比如,我们想改编《小皮匠奇遇记》,希望通过人物一系列的考验来向观众展示过程的趣味性。那么戏剧、电影这种形式就比动画要好。动画虽然也能展现人物的经历,但是相比于真人出演,我们既得不到演员对角色的發挥,也难以使受众产生共鸣。
但是,素材应用形式并不确定。如在表现虚幻场景选择动画比较好。而现代技术的发展,在影视中也能表现这类虚幻场景。影视特效和动画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其他文艺创意形式也是如此,我们要有所取舍地使用。
另外,信息传达会再次产生信息配比与损耗。好比受众选择信息配比是80%画面和20%声音的电影,暂不考虑故事内容的分配比。
那么,受众还会按比例获得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是因为信息传达中,受众不能达到100%的接收率,不同的信息也会因不同方式、细节处理及主观因素等的影响而不同。
五、结语
在培育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道路上,不仅是大到对民族传统的继承,更需要小到对乡土文化的挖掘。利用现代艺术技术,通过各类改编、创作加强人们对地区文化认同。面对不同受众,文艺创意形式需求也各有不同,在创作过程中除了判断素材本身特色外,也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
本文对乡土素材应用于文艺创意形式的过程进行梳理,对应用步骤提出了、想法与建议,指出某些文艺创意形式的特点及应用要求等。希望能够对乡土文化制作团队等有启发意义,有关宁波地区的乡土素材可供文艺组织借鉴。
未来,在文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地的乡土文化挖掘会越来越广泛与成熟,中国地方文艺形式会更加多样化。由于笔者对此方面的知识水平和研究时间尚有限,因此创作上的细节及关联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若有机会,会更深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枫.从民间到荧屏[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2]何莹莹.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3]高昕.浅谈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J].当代电视,2009(10).
[4]马潇潇.民俗元素在动画剧本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