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化的探索

2017-04-12 08:40五华县棉洋镇化育小学宋小梅
师道(教研) 2017年12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生活化创设

文五华县棉洋镇化育小学 宋小梅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化的探索

文五华县棉洋镇化育小学 宋小梅

语文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不可分,这是大家所共知的常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就是说体现“全面”和“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全新的理念。那么,什么是语文综合素质呢?语文综合素质就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想培养学生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师生共同参与某项生活化的活动获得对言语的感受、领悟,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语文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真情流露

新的语文教材完全贴近孩子的生活,不是远离生活的那些只能靠猜测、想象、感觉等去体验的文章了。既然如此,学生就能比较容易走近课文,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学生只能浮于表面,肤浅地理解课文,没有真知灼见,根本谈不上步入课堂,真正成学习的主人。那创设这些鲜活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求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诱发学生心灵的感受、体验,把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也能更好地体现语文的实践性。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如《美丽的彩虹》一文,彩虹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了解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如《老树的故事》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到校外观察学校的老树;《我的家》一文就可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家庭,进行表述。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勤于模仿生活,真实再现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快乐的小公鸡》这一学生熟悉的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老牛、青蛙、蜜蜂、爸爸等,从而让小公鸡知道了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快乐,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引导学生亲近生活、走近生活、感受生活,通过实践,触摸生活,使得所学的语文知识更具直观性,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太阳钟》一文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太阳钟,怎样做太阳钟及太阳钟的作用。课后我就组织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做太阳钟,学生兴致勃勃,他们这次所了解的再也不是课本上那些肤浅的了,而且有了生活经验。

三、步入生活场景,真情表白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在教学《锄禾》古诗时,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知劳动艰辛,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对锄草的感受,或组织学生进行种菜、种花等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更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书中的有些事学生可能曾经历过,里面的人物也许曾遇见过,他们对这些人或事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努力唤起学生头脑中每一点记忆,接近生活,在生活中去尝试、感知,与课文进行对比,加深理解。通过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再回忆,再挖掘以往的生活影子,这样比干巴巴地说教要切实可行得多。

生活是最有灵性的课堂,是一切情绪、感觉的源泉,不亲近这个课堂,不投入这个课堂,又何谈语文课程进行了改革呢?我们作为教师应跟上这个时代的改革,注重学生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已有表象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促使学生充分地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地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生活化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