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计算练习课,有效提高运算能力

2017-12-26 08:52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黎美薇
师道(教研) 2017年12期
关键词:竖式汇报运算

文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 黎美薇

优化计算练习课,有效提高运算能力

文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 黎美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提出十大核心概念,其中就有“运算能力”。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练习课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呢?现结合我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课》谈谈我对计算练习课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粗浅认识。

一、在计算练习课中注重运算方法的梳理

我在新授课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了观察,发现速度较慢的学生都是比较“老实”的孩子,不管计算难易、不管题目中的数据有没有特点,他们都一步一步地用竖式计算出来,因此,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注重算法的梳理,关注口算和笔算的有机结合,渗透凑整的思想,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具体是这样设计并实施的:

计算下面各题:

(1)22+34+18=

(2)62+30-45=

(3)47-(26+15)=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同桌交流,并汇报算法。

(1)22+34+18=74可能出现的竖式写法有:

第一种:第二种:

(2)62+30-45=47有部分学生只有第二步用了竖式计算:

(3)47-(26+15)=6学生展示竖式写法:

谈话:“老师刚刚看到,所有同学在计算这一题的时候,都是这样两步计算分开两个竖式来写,为什么你们不像第(1)小题那样用简便写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前后两个算式的异同,从而进一步明晰:并非所有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都能用简便写法,如这里的第(3)小题,因为小括号前是减号,第二步是减法,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不能交换,所以不能用简便写法。

以上这一教学活动,通过三道计算的练习、对比与交流,让学生更有条理地明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基本算法,以及计算中“能凑整可以先凑整”“能口算可以直接口算”的优化方案。

二、在计算练习课中关注学生的易错点及不良习惯

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新授课的课堂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情况主要为以下两种:1.只算了第一步,漏算第二步;2.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没有退位。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学生出现漏写横式得数、写竖式时写错数、看错运算符号等习惯上的错误。因此,针对以上错因,我设计并实施了两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下面的计算对吗?请在对的旁边打“√”,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87-31-24=56

(2)65-16+39=90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错因,并全班汇报。

在汇报第(1)小题的错因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注意:在两步计算时,算完第一步后,不要漏了算第二步。在汇报第(2)小题的错因后,教师又及时追问:“那么在计算减法的时候,当个位不够减时,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回忆并巩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这一知识点。这一活动,通过“改错”的形式将学生在计算中常见的两种错误情形呈现,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避免再犯同类型错误。

活动二、课件出示个别学生出错的实例。

三、在计算练习课中发展学生优化运算过程的意识和能力

立足小学数学的实际,运算能力的结构包含了基本口算、算理理解、算法掌握和运算策略四个方面。在本节练习课中,我对教材对应练习中的一道解决问题进行了数据上的小调整,以便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渗透了简便的运算技巧。

归根结底,教师在低年级的计算练习课中,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方法、查缺补漏,在巩固计算基础技能的同时,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从而落实“有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这一目标。

责任编辑 徐国坚

猜你喜欢
竖式汇报运算
竖式趣题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竖式填数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有趣的运算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