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寻求高效的学习方法

2017-04-12 23:25:54陈俊英
山西教育·教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考试方法课堂

陈俊英

笔者经常遇到,中考分数相差不多的同学,进入同一所高中的同一个班级,一学期后学习成绩就相差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呢?探究原因,虽然影响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看是否“会”学。我们把学生分成两类,一类走的是“想学—会学—更想学”的路线,另一类走的是“想学—不会学—不想学”的路线。两条路线的分歧就在学习方法上。什么是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法国科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的才能,而笨拙的方法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寻求高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下面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建议。

一、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都要有个计划,学习也是如此。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指南,是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松散生活和无规律学习的法宝。所以,教师要督促学生制定每学期、每月、每周、每天的计划,计划包括一定时间内的预期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作息时间等,这些计划和时间安排需遵循:(1)每天保证八小时睡眠,午休一小时,晚上睡七小时。(2)充分利于零碎时间,如课间时间可作为读书时间,也可与学生讨论题;中午吃过饭后至午休前,挤点时间做几篇英语或语文的阅读题;晚上回家后,洗漱与夜宵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之内。(3)下午要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去户外参加体育活动。(4)制定学习计划时,要写清所学某个内容需掌握的层次,如了解,理解,巩固,应用等。(5)一般自学时间的安排为,先做难学科目的题或先做理科思维量大的题,如数学、物理,后做容易的题,零碎时间做语文或英语,各科要调整着学,不要整个晚上学习同一门课程。

二、做好提前预习,有利高效听课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常常抱着“老师还没讲,学不学都一样”的想法,不想预习或应付预习。其实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因为通过预习可带着发现的疑问去听课,听课更认真,思考更深刻,自然效果会更好,尤其对于自己认为难学的科目,更应该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预习的具体方法为:首先,通读教材一遍或两遍,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其次,复习与本节教材知识相关的原有知识,做好知识准备,也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如果时间充足,预习还可尝试完成书本后的习题。

预习分为粗略预习和精细预习,可据自身基础和不同学科的特点而定,对于数学、物理等科目,要把重点放在定理和定律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于语文、英语等科目,要把重点放在文章结构的总体把握上,以及一些生字、生词、词组的记忆和理解上,对于一些自己认为容易学习的科目或探究性的内容,如化学上的实验探究内容,就没必要预习。如果没有那么多时间预习,建议课前的几分钟看看下节课的课本,粗略地知道要讲什么,当老师给出来一个新名词时不要太陌生也行。总之,预习要服务于听课,但不能取代听课。

三、掌握听课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抓好课堂,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和督促下学习,学生可以少走弯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系统的知识,解决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全神贯注听课,紧跟老师的思路走。具体要求是:(1)在课前准备好课上需要用到的学习用品,一上课就进入状态。(2)注意听好开头几句,因为开头可能是承接上一节内容的桥梁,也可能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还可能是启迪思维的案例,这些都至关重要。(3)听课时要积极思考,尤其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冷静琢磨并踊跃回答,当别的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也要认真听,看和你的思路是否吻合。有听不懂的地方及时作个标记,暂时绕过去,不要钻“牛角尖”,不要耽误听老师讲的后面的内容,或许后面讲的内容就可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如果还解决不了,下课后再与老师或同学交流解决。(4)听讲时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再机灵的脑袋也无法抗拒时间对记忆的消磨,做笔记就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学习的方法,记下重点、难点或思维导图。做笔记要有取舍,不要追求笔记的完整和精美,要把精力放在听课上。有个数学学得好的同学在谈经验时说,他上数学课只抄教师的例题,不抄解题过程,只专注听,下课后再把例题重做一遍,看是否能顺利做出来,有时感觉很顺利,但很多时候做的并不顺利,还需认真分析和思考,这样也得到落实知识的目的。可见,记笔记是必要的,但记什么、记多少要把握好。(5)课堂上需要做练习时,要马上动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切不可拖沓,这样既有成就感又不影响后面的听讲。(6)注意听课堂的结尾,课堂的结尾就是本节课知识和思维方式的总结,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

总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将听与看、听与记、听与说、听与答有机结合,真正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知识主线是什么、思维方式是什么等核心问题。

四、及时课后复习,达到融会贯通

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人的记忆规律曲线为:人所学知识一开始忘得快,过一段时间就逐渐减慢,要求必须在16小时内再重复一次所学知识,即当天要复习当天的所学内容,把识记过的材料再拿来识记,使之巩固。其生理基础是对暂时神经联系不断强化和巩固,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教师要督促学生课后及时复习。首先,进行积极的回忆,重新精读教材,整理笔记,还可结合配套参考书,补缺补漏;其次,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最后进行精要概括、归纳小结,使知识以点成链、以链成网,形成知识系统,通过这样的及时复习,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这个环节耗时不要过长,一般每科只需10~15分钟即可。

五、掌握练题技巧,落实知识应用

现行的高考重视考查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教师需鼓励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熟能生巧”。首先要求学生一定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次若学有余力,可做更多的练习题,当然,也不能搞“题海战术”。为了达到练题高效,需注意以下练题技巧:(1)及时训练。当天知识当天复习,并做对应的练习题,这样巩固知识效果最好。有的学生经常在补昨天的作业,根本顾不上今天的作业,这样得不偿失。(2)限时训练。做题一定要卡住时间做,切忌在一道题上浪费太多时间,完成一道题或一份题所需时间因题的难易不同而不同,一般一道选择题需1~3分钟,一道大题需3~5分钟,最多不超10分钟,这样可计算出每科每天所需的做题时间,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数目的题。(3)专题训练。对于某个重要知识点,通过各种题型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巩固,最后总结题型及对应解题规律。(4)不急于对答案。当学生做练习题时,切记不要把答案放在旁边,更不要做一道题对一道答案,应把整套题做完再对答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做题速度。对答案的方法是:不仅要看答案,还要看解题思路。(5)练后反思。反思什么呢?反思一,错题问题出在哪?是知识点问题还是审题问题,或是计算问题;反思二,有哪些好题和经典题,这些题考查的角度和方法;反思三,总结各个知识点有哪些题型,每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如顺推法、逆推法、双向法、辅助法、排除法等;反思四,尝试“一题多解”,培养求异思维;“多题一解”求同思维;“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6)积累本的使用。教育学生要善于积累,积累好题和错题,对于文科和理科都需要,可以把这些题抄到本上,并把感悟写在下面,隔一段时间后再看再复习,对于错题一定要重做。(7)草稿纸的使用。草稿纸虽做草稿用,但不能胡写乱画,应整齐书写,草稿纸上最好写出简要分析思路、计算算式,以便复查。

六、掌握考试技巧,做好试卷分析

有些学生平时学习状态非常好,但是考试成绩却常常不尽如人意,这可能是学生不懂得正确的考试技巧造成的。考试技巧有:(1)考前鼓励学生与朋友或者亲人聊天,把考试当做一次练习,当做学习提高的一个环节,以缓解考试的压力。(2)考试时应该专注于做题,不要太计较分数。(3)动笔前应先把试卷看一遍,先做那些有把握的题目,然后再去攻克难题,合理分配时间。(4)答题时要认真审题,读题至少两遍,注意隐含条件和题设陷阱,格外注意看似容易的题,保证做题的正确率。(5)答题时,有些答案是凭借直觉和感悟来的,切不可在一道题上过度研究,以免影响答题的速度。(6)离考试结束只有几分钟时,也要冷静答题,实践证明,几分钟可做1~2道大题,所以要最大化利用好最后的几分钟,这可能使你的成绩上个新台阶。(7)答完题后,若有时间应该及时进行检查。

考试结束后,首先要正确看待成绩,考试出错很正常,不会的题正好暴露了自己在某些知识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这也是考试的作用;其次还要认真分析试卷,分析试卷不需长篇大论,只要简单列几点即可,分析角度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知识缺陷,另一方面是考试技巧和心态调节,另外还要有对应的改进措施。下次考试前再看看,引起注意,只有这样对待考试,才能收获更多,提高更快。

七、结合学科特点,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习环节上支招的,其实,学习方法还与学科特点有关,教师指导学生要结合学科特点,使用恰当的方法,在此不便一一列举,只需要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

1.记忆与理解。有些学科知识信息量大,需要记忆的多,只有记住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理解其他内容,学生必须抽出时间专门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效果会更好。而有些科目需要理解的多,但理解后最好也能记住,以免再次遇到时还需重复理解,浪费时间,不同学科不同把握。

2.独立思考与讨论交流。

有些理科知识必须通过独立思考才能掌握,而有些文科知识通过讨论交流更开阔视野,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会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先讨论一些大框架后再独立思考,会理解得更深刻。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站在系统的角度,追根溯源,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要鼓励与同学、老师交流、辩论,道理会越辩越明。思考与交流两者兼顾,效果更佳。

3.理论与实践。有些学科理论性很强(如数学、物理),有些学科实践性强(如化学、生物),理论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我们应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需要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为了更好地理解与接受,最好能借助于标本、模型、实验、调查等手段,若能动手实验,效果会更好,因为这些实践活动,会更直观形象,是学生最易接纳的方式,这样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会促进知识的掌握。

4.阅读与写作。对于文科学习,阅读与写作都至关重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大量阅读可以拓展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培养阅读能力等,所以教师应提倡学生阅读,开卷有益,当然要有选择地阅读,阅读哪些书目,可向老师求助,争取高效收益。在阅读的同时,要经常动笔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尝试模仿阅读的美文写作,写得越多,写作能力提高得越快。这样将阅读服务于写作,写作更好地提升阅读,相得益彰。

总之,以上七个方面畅谈了有关学习方法。其实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只有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和学科特点,选择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考试方法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 13:01:01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47:34
你考试焦虑吗?
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 05:35:38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