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本,区域推进,创新发展
——榆林高新区教研室构建“五阶”研修模式

2017-04-12 20:30榆林高新区教研室常秋梅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研室教研组研修

榆林高新区教研室 常秋梅 杨 森

立足校本,区域推进,创新发展
——榆林高新区教研室构建“五阶”研修模式

榆林高新区教研室 常秋梅 杨 森

榆林高新区教研室以“引领、服务、创新、提质”为工作主旋律,通过“学校教科室+区域中心教研组+专家咨询组+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教研室”五阶研修模式为抓手,着眼课堂教学改革,着力开展教学研究,丰富教研内涵,区域推进,创新发展,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建立健全研修管理机制

(一)完善研修组织架构。教研室重视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首先通过公开招聘充实教研员队伍,组建业务专家咨询组,成立高新区学科中心教研组等三项举措形成区域层面的研修网络架构。其次责成区属各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设立学校教科室。再次,将省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工作开展与全区校本研修工作整合,构建了“学校教科室+区域中心教研组+专家咨询组+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教研室”五阶研修模式,这样立体的研修网络建构使全区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无死角、无盲点、有高度、有广度。

(二)提供研修经费保障。设立了教师研修、培训专项经费,对教师外出学习、活动等教学研修行为均按照标准给予全额报销,确保教师专业研修有一定比例的自主经费。

(三)规范研修管理制度。以“榆林高新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等为具体考评依据,把考核结果与奖惩、评优、树模等挂钩,以制度促行动,以考评激活力。

二、“七重七抓”推动校本研修工作

(一)重师德建设,抓主题教育活动

深入开展“德为人先 行为世范”师德大讲堂及“争做五高五雅教师,共树高新教育形象”系列活动。“做经师,更做人师”等一系列师德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励广大教师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二)重业务培训,抓教师队伍建设

高新教育拥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科任教师平均年龄32岁,校级领导平均年龄39岁。针对新入职教师教材不熟、经验不足及在职选调教师观念陈旧、方法落后等师资差异问题,我室多措并举,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结盟山东潍坊高新区,联系北京朝阳区,每学年至少四批次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寒暑期全员定期培训,校本多层次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成长。仅2016年,教研室就组织各级各类教师业务培训40多轮,达2400多人次,人均受训约4场次。集中培训项目如:班务管理、校本教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高新二幼与西交大附属幼儿园实行园际联盟培训,先后两次派出我区36名幼儿教师,浸入式入园培训一个月。

此外,还有依法治教培训、骨干教研员培训、网络教材培训,各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学科带头人、名师高端培训等。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使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快速成长。

(三)重课程建设,抓课改策略探索

1.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指导各学校依据新课程理念构建适合本校校情、师情、生情的课改教学模式。如高新小学“双七教学模式”、高新四小“五环一评”互动课堂模式、完全中学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等,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生为主的教学观,以尊重为核心的育人观,以过程为重点的评价观。许多学校的模式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发展,如高新一中在“7+1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又提出了“五五要求”“三三做到”“三三学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高效课堂建设理论体系,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梯子、指明路子。

2.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常态

为了有效落实课改模式,教研室要求教研员下校时致力于学习小组建设的策略指导,从小组组建、成员分工、制度形成、方法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不懈地探索。如指导高新二小既开展了关注教师的培训——“教师小组合作体验式培训”,又着眼于学生的培训——“小组建设宣讲团活动”。这些由各班优秀小组长组成的“小组建设宣讲团”的宣讲,学生喜欢听。

3.“捆绑式”评价得到了普遍重视

评价机制的探索也是教研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鼓励学校将积分激励评价、启发式评价与赏识评价相结合,不断完善“捆绑式”积分评价办法。高新小学构建了“银河”评价体系,奖励学生用积分在“阳光超市”兑换礼品;高新一中从知识掌握、口语表达、情感教育等方面多维度进行评价,注重强化过程性评价、展示性评价,把评价体系由“独木桥”变成“立交桥”。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校本研修工作自然要借力于信息技术。我们指导学校把信息技术融合于集体备课、学案设计、课堂教学等环节中,鼓励大家做到“堂堂用、经常用、普遍用”,促进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广度与深度。高新一中、高新小学等建立了“导学案”教学资源库,原创导学案资源涵盖了各年级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重复备课的工作压力,也使导学案质量在以后的集体备课中得到“螺旋式”提升。

(四)重校本教研,抓专题研修活动

1.中心教研组活动

以区为单位组建了中学语文、小学英语、学前教育等14个学科中心教研组,将各校各学科的教师分别组织起来,有计划地开展上课、听课、评课、专题沙龙和疑惑研讨等教学研讨活动,既发挥草根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又促进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自身的发展。学科中心教研组的成立,打破了学校条块分割和学制藩篱,实现管理统筹、资源共享、学段衔接,有效地促进了全区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迈进。

2.教研开放周活动

部署区属各校定期面向全区举办教研开放活动,每轮次开放活动不少于三日。期间,学校所有班级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开放,参加活动的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观摩课堂教学,听取学校经验介绍,学习学校特色教研成果展等。

3.集体磨课、备课

全区中小学普遍实行集体备课研修活动,通过各具特色的“磨课”方式,促进教师业务成长。“磨课”以学科组(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就某一教学内容按照“集体研究—确定方案—试水教学—组内评议—修订方案—二次观摩”的路径持续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集体智慧的多轮碰撞,既锻造教师个人教学素养,又形成教学合力。表现突出的如高新五小的“照镜子诊断课”、高新四小的“七维观课,深度诊断”等。

(五)重素质教育,抓校本课程开发

高新区的每一所学校都按照“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创造性开发校本课程,深层次拓展优势项目。目前,各学校累计共设267个学生社团活动组织,校均33个社团,基本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十三五”期间,“全部学生走班,优秀学生走校”将是我们校本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

(六)重主题研修,抓教育课题研究

教育课题研究的全面开花成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有力抓手。五年来,累计组织市级课题156项,省级课题7项,其中112项已通过验收结题,另有区级课题168项,校本课题281项。教师们边研修,边提高,边研究,边收获,大家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2016年,区教研室获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优秀团队称号。

(七)重资源整合,抓教育共同体建设

2017年起,高新区全面启动教育共同体发展战略,制定了《榆林高新区教育共同体发展指导意见》,学前教育采取集团化发展模式,小学教育采取共同体和协作体双轨发展模式,初中教育采取协作体发展模式,高中教育采取名校对口帮扶模式,联系交大附中进行教育结对帮扶。共同体倾向于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协作体倾向于强强联手、协作共赢。协作体成员学校校长轮流担任轮值校长,统筹谋划教科研活动,统筹安排教师培训,统筹分享办学经验,统筹开展一些大型的学生活动。

猜你喜欢
教研室教研组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