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培养

2017-04-12 17:34耿其军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小球火车习题

耿其军

(江苏省射阳中学,江苏 盐城 224000)

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培养

耿其军

(江苏省射阳中学,江苏 盐城 224000)

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各种新的元素融入到习题的设计中.不仅可以大胆的对于一些常规题型进行变式设计,也可以更多的将开放性元素融入习题中,让习题的拓展训练功效充分体现出来.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创新能力;高中;物理;习题教学

习题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考察,灵活的设计习题内容与形式,还可以让习题教学成为锻炼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知识应用灵活性的一种手段.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将各种新的元素融入到习题的设计中.不仅可以大胆的对于一些常规题型进行变式设计,也可以更多的将开放性元素融入习题中,让习题的拓展训练功效充分体现出来.在这样的习题教学背景下,学生不仅更能够感受到习题解析与探究的趣味性,大家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能够充分得到激发,这才是习题教学内在价值的一种体现.

一、利用习题创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要善于将更多新颖有趣的元素融入到习题的设计中,这会让习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更强,并且更能够在习题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的创新.教师既可以让习题的形式丰富多样,也可以在习题的分析讲解模式上融入新的元素.高中阶段的物理课教学中有一些典型的物理学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可以作为一个物理学专题来讲解.教师在进行这类专题讲授时不妨采取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丰富知识呈现形式,让理论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具体的问题思考分析起来也更加清晰直接.这样的过程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积极性,这种习题教学的创新也会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对于问题的探究欲望.

比如,“追击问题”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十分常见,这类问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掌握.不少学生在刚刚接触追击问题时都不知道可以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确实对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出了要求.教师可以转变习题教学的形式,在学生初次接触这类问题时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一辆轿车肇事逃逸,警察发现后,就驾驶警车进行追赶;然后为学生播放:一辆轿车在前面匀速行驶,在同一车道上后面有一辆速度快的汽车,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最终追上了前面的轿车.通过这些视频,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示,解决追击问题时一定要把握住一点:两辆车速度相等时.当学生看了视频片段后,对于追击问题的实质立刻能够形成认识,尤其是在教师最后强调,要注意辆车速度相等时,学生对于追击问题的理解又有了加深.经过了这样一轮教学强化后,学生对于追击问题发生过程的认识明显会更深入,今后处理这类问题时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二、巧妙设疑训练学生思维深度

想要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能力,教师不妨在习题设计中多采取巧妙设疑的方法,这对于学生思维的深度会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教师可以随着学生知识掌握的不断丰富,慢慢设置难度更大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来解析.可能一开始学生还找不到解题方向,思维也比较混乱,但是没有关系.学生如果解题的障碍比较大,教师可以灵活的给予学生一些提示.教师的提示与引导方式要合理,可以试着在题设基础上再引出几个小问题,以这样的形式指引学生分析与探究原有问题的方向.通常这个时候学生的思路会慢慢变得清晰,问题解答也会相对变得容易.

如在教学《库伦定律》后的一节习题课上,教师引入了这样的一道题:

有两个光滑的绝缘细杆,倾斜放置在水平面上,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现把两个有孔的小球分别放入细杆上,已知两小球的质量为m,所带电量为q(正电),现把两小球从静止释放,求两球相距多远时,两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当题目一出来,学生不知道从哪下手,根本看不出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和想求的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见到学生解题的难度普遍比较大,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设疑,给学生提供问题解析的方向.可以提示学生思考:1)原来静止的小球为什么会下滑?2)物体加速度多大时物体的速度会达到最大?3)小球的距离和小球的受力关系有什么联系?有了这三个问题后,不少学生都慢慢形成了解题思路,以这样的方式设计习练以及展开对于学生的解题引导,更加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解题的技能也可以得到培养与锻炼.

三、透过一题多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不局限于一种,对于有的问题,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解答,这本身就是对于学生思维灵活性与发散性的一种培养,这样的背景下更加有助于学生思维创新的发挥.教师其实可以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所有的习题教学中,碰到任何问题教师都要鼓励学生以多种思路加以解答,最后再来比较每一种方法的优劣,进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归纳与总结,明确每一个具体问题,以及每一个相应类别的问题,用怎样的方式解答更方便.

例题:一列火车正在水平轨道上匀速直线运动,而最后一节车厢由于钩子的问题脱离了火车,当司机发现这一情况时,火车已经走过了L,这时司机关闭发动机.已知火车的质量为M,最后一节车厢质量为m,设火车所受的阻力与火车的重力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为定值.计算火车和最后一节车厢都停下时二者的距离.

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也是一个典型的可以进行一题多解的问题.将学生最后得出的各种解法汇总后发现,这个问题可以有三种解题思路:a可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决;b可以运用动能定理来解决;c如果用能量的角度考虑.通过比较后学生发现,利用第三种方法解答问题明显更简单,不仅计算简洁,思路清晰,利用这个途径解题的计算量也更小.经过了这个范例后学生明确了今后碰到这类问题应当用哪种方法解答,这就是学生的课堂收获.

[1]孟拥军.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模式初探[J]. 物理教学探讨,2006(07).

[2]苏明义.从课程目标的角度谈谈物理习题的讲练[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5(12).

[3]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 比较教育研究,2005(12).

[4]张秋生.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5]陈志峰.谈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J]. 物理教学探讨,2005(11).

[责任编辑:闫久毅]

2017-06-01

耿其军(1969.4-),男,江苏射阳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从事高中物理教学.

G632

B

1008-0333(2017)21-0071-02

猜你喜欢
小球火车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小球别跑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