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林书院及其修复的历史文化价值

2017-04-12 17:09姜向东朱晓莉殷嘉楠雷舒婷黎丹丽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孔氏南雄韶关

姜向东,朱晓莉,殷嘉楠,雷舒婷,黎丹丽,徐 静

(韶关学院 文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论孔林书院及其修复的历史文化价值

姜向东,朱晓莉,殷嘉楠,雷舒婷,黎丹丽,徐 静

(韶关学院 文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孔林书院是孔子第四十一代孙孔闰在962年创办的书院,是岭南第一所书院,在岭南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修复孔林书院,不仅能丰富韶文化的内涵、助推韶关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步伐,激励人们自觉爱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孔林书院;历史;文化;价值

孔林书院位于南雄市油山镇平林村,由孔子第四十一代孙孔闰于962年创建。孔林书院是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岭南书院文化传播的中流砥柱,在岭南文化教育发展史和中原文化传播史上,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孔林书院的创立、规模、作用

据清《南雄县志》载:“孔林书院,在平林村。进士孔闰(874-964)创办,是南雄第一间书院。”[1]孔闰,是孔子第四十一代孙,为唐代广东38名进士之一,浈昌县(今南雄)举进士第一人。

据史料记载,岭南是孔子三十八代孙孔戣的旧治,客观上促使了孔氏家族人大规模迁粤。光化三年(900),宰相徐彦若出镇岭南,孔氏族人随之举族入粤,并居在南雄保昌珠矶巷平林村[2]。民国《高要县志初编》记:荔林孔氏“……避朱温纂乱,南迁南雄府保昌平林。”[3](保昌即浈昌,浈昌即保昌之前称)平林村的孔氏族人便是岭南孔氏的发源地[4]。

据清《直隶南雄州志·注释》记载,孔林书院,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三进,设大成门、大成殿、孔子塑像。书院为三进,后进为大成殿,内供孔子塑像;有东西两庑,中进为大成门,前进为孔林书院大门,四周有围墙。南宋绍兴年间,书院经孔子四十七代孙孔振玉重修,大成殿由一层升为两层。书院设有夫子厅,内设孔子像。当时州、县的官员每年都要来孔林书院祭孔,轿马成行,颇为庄重。直至明建文元年(1399)州城建了大成殿,孔子像迁至大成殿安放后,州、县官员才不来此祭孔[5]。

孔林书院既是南雄第一间书院,也是岭南第一所书院[6]。孔林书院自962年创办后,直到宋庆历四年(1044)南雄州才创办州学,比孔林书院晚了80多年。到明成化十一年(1475)南雄州才创办了大中书院(后易名为宏道书院、天峰书院。南雄中学的前身),在这510多年间,孔林书院是南雄州唯一的书院。后来的涵晖书院(景德年间1004-1007年创建于英德)、丞相书院(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创立于连州嘉鱼坊)、濂溪书院(后又为相江书院,宋乾道六年(1170) 创建于曲江县城。北江中学前身)等,都是受孔林书院影响而陆续创办的。

孔氏族人作为南迁队伍中拥有极高文化素养的致仕和宿儒,把中原文化、孔氏祖训和家风带到了岭南。他们既是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者,又是岭南教育事业的创始者,他们将书院“崇儒尚道,好礼尚德,务要读书明理”的精神内涵和诗书治家、读书致仕的理念与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结合起来,既施教与子孙,又惠及同乡,使书院极具凝聚力和感召力,一时南雄耕读成风,人文蔚起。据《直隶南雄州志·学校》载:“北宋元符元年(1098)诏天下皆兴学贡士,时雄州应乡试者二千人。”从北宋皇祐壬辰(1052)到咸淳辛未(1271),保昌(南雄)县人口约5万,举进士39名(另特科64名。宋制,乡试中式三十年不与进士者,推恩授官,谓之特科),其中宝庆丙戍一年举进士4名,端平乙未一年举进士3名。而与保昌县相邻的江西省大余县,宋代举进士仅21名,始兴县仅12名,曲江县仅23名,乐昌县仅16名,翁源县仅4名,英德县仅2名。可见宋代南雄文化教育在粤北独领风骚[4]。同时,孔林书院还带动了周边村落的耕读风气,负笈求学者众多,人才辈出。其中,古城一个村庄就有5名进士,平林村有2名进士,延村有2名进士,上朔村有2名进士[4]。

孔林书院在粤北竖起的办学育才的旗帜,极大地推动了粤北以及岭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其影响,除了涵晖书院、丞相书院、濂溪书院等书院外,从元朝开始,粤北地方官府还筹办了社学,开展启蒙教育,以供民间15岁以下儿童读书。到明清时期,韶关各县先后均办起了社学,如翁源县乾隆六年(1741),知县王士陵重修坝子圩社学,其后续建周陂社学、利陂社学、松塘社学、南浦社学、詹公社学等。在社学和私塾的基础上,还建立许多大大小小的府州县学和书院,其中,明代有书院25间所,清代有40所[7]。这些大小不等、形式各异的书院、社学、县学等教育机构,不仅传承了孔林书院的治学精神,使传统儒家文化得以更深入地浸润粤北地区乡民,而且还形成了浓郁的兴学重教的氛围,大大提高了粤北地区的教育水平和粤北民众的文化素养。

二、孔林书院的现状

孔林书院现已荡然无存,原址上取而代之的是一间荒废的小作坊。书院留存下来的遗物仅有一石匾,长1.8米,宽0.5米,厚0.2米,一面刻有“务本敦伦”,一面刻有“高山仰止”。

平林村东北角50米处,有一座造型精巧的“玲珑宝塔”,这是与孔林书院相配的“惜字塔”。据孔氏族谱记载,这座惜字塔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是明末孔氏后裔孔伯道所建,塔砖上“孔伯道公祠碑”的戳记清晰可见。塔坐东北向西南,塔身呈六角形,3层6角,高约9米。花岗岩砌基础,塔底直径1.25米。塔首层南北两面距地0.8米处开灶形小门,高0.6米,宽0.4米,用于放废纸,底部留一方形口供焚烧废纸。在古人看来,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纸,也须诚心诚意地烧掉,因此,他们建造惜字塔,于初一、十五在此烧废字纸。调研中村干部告诉笔者:“现在村里人教育孩子读书时,也常常把他们带到惜字塔旁,向他们讲述孔氏先祖读书的例子。”2015年12月,惜字塔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现在的平林村所能展示的古代儒风的唯一见证。

村子的东北隅,有一座供后人敬祖思源、弘扬圣祖文化的孔氏家族祠堂。据考证,孔氏祠堂建于明代。曾于雍正辛亥九年、道光丁亥七年和民国十二年重修,分别有碑记镶于祠堂内。 祠堂前后由两幢青砖砌两面屋坡硬山顶,马头墙,覆黛瓦,花岗石镶角建筑构成;正面木板墙,鼓形石础,圆木檐梁、金柱,横梁,红砂岩抱鼓石,势雄态壮;内二井三进,鼓形或棱形石础撑柱,花岗岩石筑沿,整体伟岸端庄。祠堂内正厅牌匾上书有醒目的“诗礼堂”三个大字。村干部介绍说,最早的“诗礼堂”是古代皇帝为纪念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礼》而修建的,因此,“诗礼堂”不是所有的祠堂都能使用,而是孔氏祠堂的专用。孔氏祠堂除门外的石制牌坊被损坏以外,其他均保存完好。时至今日,这里依旧是岭南孔氏后人清明祭祖的地方,它是岭南孔氏家族的根系,维系着孔氏家族的血脉传承。

三、修复孔林书院的意义

孔林书院,为岭南带来了先进的人才、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岭南“蛮人”的品性,因此,珍视孔林书院的历史文化价值,珍视孔林书院在中原文化传播史上和岭南文化教育发展史上的作用,在当下修复孔林书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为韶文化丰富内涵

韶关是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城市之一,是岭南与中原文化交流的要冲、孔道,无论是北方战乱还是闭关锁国时期,韶关都是各地难民、移民的理想聚集地,也是各种文化互透、再生的理想区域。这样一种特殊的区域位置,催生出了她独特的区域文化——韶文化。韶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一个主要文化类型,既有着岭南文化的一般特征,也有着自身的文化结构和表现形态,她是“以历次南迁的汉族移民文化和土著文化为主体融合了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一种混合型文化,如客家文化、瑶族文化、南禅宗文化。这种区域文化特征的人文价值是以追求善美和谐为精神内核,具体表现为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崇文重教精神、爱国爱乡精神、乐善好施精神”[8]。

文化是一个区域的灵魂和内涵,是一个区域品格的象征,也是该区域的核心竞争力。进行韶文化挖掘与研究,重中之重就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树立区域文化品牌,首要之处就是要修缮和保护好名人古迹、历史文化街区、考古遗址、宗教文物、工业遗址、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遗产。“书院”是最富历史文化气息的,但书院的挖掘、保护、研究在韶关却相对滞后。就孔林书院而言,她所承载的韶文化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崇文重教精神、美善和谐精神等,没有得到更多的张扬与表现,孔林书院至今仍“养在深闺无人识”。

(二)为韶关全域旅游增添旅游景点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9]全域旅游就是要打破以往传统的景点景区的封闭建设,“将一个区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9]。

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必然趋势,但全域旅游不是无景点旅游,而必须以景区景点的建设为核心,是景点旅游的升级与发展,它涉及某个区域旅游景点的总体定位,涉及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换言之,全域旅游就是把该区域建设成一个大景区,通过区域内的景点布局,培育多层级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从而呈现“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景象。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重视区域内各景区景点的建设,利用资源优势打造每个村镇,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一村一品牌,体现差异性、避免同质化、突出特色化发展。目前,韶关已以全域旅游的视野,明确提出了实现全域旅游的途径,这就是“旅游产业社会化,社会产业旅游化”[10]。作为韶关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古城南雄市率先加盟了全域旅游联盟,成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首批城市之一,通过村村挖掘,村村相连,旅游点之间的切合布局,构建南雄整体旅游网,从而开创南雄旅游的新局面。

南雄市郊的平林村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与周边村落联合开发将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文脉突出,书香浓郁,是岭南孔氏的发源地,是岭南文脉的原点,是有着两千多年教育名址的所在。它历史悠久,古色古香,“四祠、四桥、一塔、二井、一书院、一渠、一古道”,是它古朴的象征。有约建于宋末元初的四座古桥,有沿用至今的千年古井,有通向江西的古道。它风景秀丽,村貌规整。这里东西南北被石羊山、观音山、北架山、凤凰山所环抱,群峰争翠,众坡流鲜。多条河溪婉转曲致穿村南流,清波洗石,荡漾留声。田畴阡陌,美池桑竹,桃树梨树争妍斗艳,一派田园风光。它民风淳朴,道德明秀。村民自觉传承先祖家训,并深刻影响了周边村落和岭南地区。油山镇的幼儿园新生入学至今还举行点朱砂、祭拜孔子画像等一些传统仪式。平林村读书氛围浓厚,自恢复高考以来,每年都有人考上高等院校。而与它比邻的上朔村,2016年10月被评定为“广东省第五批古村落”。上朔村不仅拥有厚重的古文化底蕴,还是南雄红色革命的摇篮。村中保留着众多古建筑。村里大大小小的祠堂墙上,刻有红军标语印记,其中《当红军歌》清晰可见,是南雄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村中还有当地村民引以为豪的彭盱将军和彭显伦将军铜像。村里还留有人民会堂,会堂内放有高大伟岸的毛主席雕像……,这些都是平林村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也是韶关市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南雄正大力实施的“旅游旺市”战略,强调突出的旅游发展的文化主题和资源特色,以及准备树立的“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的旅游新形象,与孔林书院(含“惜字塔”)所具有的精神特质相吻合。

(三)为精准扶贫助力

201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作出战略性部署,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创新工作机制,要求地方“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要瞄准贫困对象,做到有的放矢,走精准扶贫的路子”。

平林村位于南雄市油山镇北部,处于油山盆地腹部,距南雄市区30多公里,总面积19.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31 215亩,耕地面积4 236亩,有林面积24 289.5亩(其中竹山217亩)。作为一处四周环山的小盆地,平林村耕地少、交通不便。南雄市区没有直达的公交车,且道路狭窄,仅能通过一辆小汽车。平林村现有(2016年)人口2 221人,总户数526户,劳动力总量940人,但大多外出务工。平林村以种植烟草为主,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打工和种植烟叶,经济落后,收入方式单一。2013年以来,平林村被列入东莞常平镇对口帮扶单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口经济援助,而是一项综合性与复杂性并存的工作。对于平林村(乃至整个油山镇)而言,精准扶贫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调整当地以种植烟叶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开发该村镇富饶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景区,创办旅游经济实体及相关服务行业,使旅游业在产业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实现旅游扶贫。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是该村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修复孔林书院(含“惜字塔”)等历史文化古迹,恢复其“儒学圣地”的历史地位,结合当地生态类型多样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创建以书院、书香为龙头的特色景区景点,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当地居民和地方财政的共同脱贫致富。

[1]南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雄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599-600.

[2]凯伦.孔氏唐末纷迁粤 十万后裔遍岭南[EB/OL].[2016-04-21].http://www.guangzhou.gov.cn/node_2230/node_2359/2016/04/2 1/1461226955677369.shtml.

[3]赖迟生.南雄珠玑移民的历史与文化[EB/OL].[2008-04-27].http://www.gdnx.gov.cn/nxgov/lsyg/20080427/15811.html.

[4]罗凯燊.孔林书院钩沉[J].广东史志,1996(3):44-45.

[5]肖锋.岭南第一书院 孔林书院[J].广东史志,2010(5):75.

[6]罗凯燊. 岭南第一书院——孔林书院[EB/OL].[2010-08-16] http://www.gdnx.gov.cn/nxgov/rwnx/20100816/61078.html.

[7]严兴文.论韶文化的形成条件其特征[J].韶关学院学报,2013(5):5-9.

[8]宋会群.论韶文化的概念与区域文化特征[J].韶关学院学报,2010(1):1-3.

[9]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03-04(7).

[10]文清年.韶关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考与实践[N].中国旅游报,2016-04-20(15).

A 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of Restoring Konglin Academy

JIANG Xiang-dong, ZHU Xiao-li, YIN Jia-nan, LEI Shu-ting, LI Dan-li, XU J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The Konglin Academy was founded by Confucius’ forty-first generation Kongrun in 962. Konglin Academy is a bright spot in the spread of the Culture of the Central Plains in the history of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education it has indelible merit. However, due to its old age, the ruins of Konglin Academy has not existed. And the Xizi tower, the only remaining architecture with Konglin Academy is not optimistic. Facing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Konglin Academy and repairing it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and effect at present. Because it not only can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Shaoguan culture and push forward the construct of the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e city of Shaoguan city, but also inspires people to consciously cherish and inheri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imultaneously, facing the Konglin Academy’s historical status and repairing it ca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tourism, so as to set som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ecision poverty work.

Konglin Academy; history; culture; value

G122

A

1007-5348(2017)07-0008-04

(责任编辑:陈 娜)

2017-03-02

姜向东(1963-),女,浙江慈溪人,韶关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孔氏南雄韶关
南雄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摄影作品展
孔氏家学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孔氏家风与干部修身
韶关札记
岭南银杏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南雄生态农业发展
南雄梅关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韶关旅游景点的再译
衢州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