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汉语的结构助词“攸”

2017-07-18 11:23夏永声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大雅金文助词

夏永声

(韶关学院 文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西周汉语的结构助词“攸”

夏永声

(韶关学院 文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西周汉语中的“攸”可作结构助词,其功能是和后面的动词一起构成“攸+V”结构,表示V所涉及的处所、对象、工具或方式、方面、受事、原因或理由。“攸”的这种用法来源于它的名词用法。

攸;结构助词;西周汉语

“攸”的结构助词用法,是到西周时代①本文所据的西周汉语语料,包括西周甲骨文、西周金文、《尚书》中的14篇、《逸周书》中的9篇、《诗经》中的《雅》和《周颂》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具体参见张玉金《西周汉语代词研究》(中华书局,2006)和蒋书红《西周汉语动词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的结论。本文所引西周语料文本,甲骨文以陈全方等《西周甲文注》(学林出版社,2003)、徐锡台《周原甲骨文综述》(三秦出版社,1987)所收甲骨文及其隶定、释文为据,必要时以曹玮《周原甲骨文》(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的甲骨文照片进行核校;西周金文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金文数据库》(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华书局,2001)所收西周金文及其隶定、释文为主,必要时以《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2007)、刘雨等《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中华书局,2002)的拓片内容进行核校;《尚书》、《诗经》、《周易》以《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03)为依据;《逸周书》以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修订本,三秦出版社,2006)为依据。对所引西周语料例句的注释和译文,甲骨文采用陈全方、侯志义、陈敏《西周甲文注》(学林出版社,2003)的注释,金文采用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86)的注、译,《周易》采用陈鼓应、赵建伟《<周易>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5)的注、译,《诗经》采用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的注、译,《逸周书》采用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修订本,三秦出版社,2006)的注、译,《尚书》采用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的注、译。如有上述著作中没有或与之相左的观点,则另行说明;如果属于自己的观点,则采用“本按”的格式标明。才出现的。“攸”字在商代甲骨文中虽已出现,但只用作地名和方国名。如:

(1)辛亥卜,才(在)攸,贞大左族,又□。(《甲骨文校释总集》,37518)

(2)才二月,王来正人方才(在)攸。(《甲骨文校释总集》,B11232)

(3)[贞]自大□用攸牛。(《甲骨文校释总集》,00553)

(4)戊戌鼎(贞):又(右)□于□,攸侯□□。(《甲骨文校释总集》,32982)

“攸”字在周代金文中也可写作“逌”或“卣”。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们统一写作“攸”。

西周甲骨文中未见“攸”字,金文中“攸”有101见,其中98例是用作人名,或作为“鋚”的假借字和“勒”连用(“攸勒”义为有铜饰的革制马笼头)的。只有2例可看作结构助词②还有《井鼎》中的“攸易(赐)鱼”,廖序东认为这个“攸”义同“休”,是同义连用的并列复合词。参见廖序东《金文中的同义并列复合词》,载《中国语言学报》,1991年04期。:

(1)隹(唯)苟(敬)德,亡攸违。(《班簋铭》,08.4341)

亡攸违,即无违于天命。

(2)余无攸具寇正(足)。(《曶鼎铭》,05.2838)

铭文大意是“吾无从备办刼去的稊”,马承源释“无攸”为“无从”[1]。

本按:此处“攸”应看成结构助词,“无攸具”应解释为“无所具”,即没有备办(劫去的稊)的方法。马承源似乎把“攸”看成了介词,是不准确的。

在《尚书》中,共有8例“攸”用作结构助词,《逸周书》中有6例,《周易》中有32例,《诗经》中有20例,加上上述金文中的2例,总共是66例(见表1)。

一、西周汉语结构助词“攸”的语法功能

陈昌来研究了现代汉语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认为现代汉语句子的必有论元,即“动元”可以分为4大类(主事、客事、与事、补事)16小类(施事、致事、经事、系事、起事、受事、成事、位事、任事、使事、感事、涉事、止事、当事、共事、补事),并将可出现在扩展的述谓结构中的可有论元,即“状元”分为5大类(凭事、境事、因事、关事、比事)13小类(工具、材料、方式、依据、时间、处所、原因、目的、对象、范围、方面、条件、比事)[2-3]。

西周汉语中结构助词“攸”用于动词之前,与动词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攸”字结构表示动作的受事或有关方面等,可译为“所”。参照陈昌来给动元在句法中的语义属性所分的类,我们可将西周汉语中所有的结构助词“攸”分为6类:第一类表示处所,第二类表示对象,第三类表示工具或方式,第四类表示方面,第五类表示受事,第六类表示原因或理由。

表1 西周汉语“攸”的语法功能统计

(一)表示处所

(1)惟祸发于人之攸忽,于人之攸轻。□不存焉,变之攸伏。(《逸周书·芮良夫》)

译文:灾祸从人所忽略的地方发生,过失从人所轻慢的地方产生。心不用在哪里,哪里就是变故潜伏的地方。

(2)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周易·坤卦》)

本按:《周易》中“有攸往”一共20见,意思是“有所往”,“所往”指所要去的某个地方。(下同)

(3)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周易·屯卦》)

(4)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周易·大有卦》)

(5)亨,小利有攸往。(《周易·贲卦》)

(6)不利有攸往。(《周易·剥卦》)

(7)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周易·复卦》)

(8)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周易·无妄卦》)

(9)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周易·无妄卦》)

(10)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周易·大畜卦》)

(11)栋桡,利有攸往,亨。(《周易·大过卦》)

(12)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周易·恒卦》)

(13)遯尾,厉,勿用有攸往。(《周易·遯卦》)

(14)有攸往,主人有言。(《周易·明夷卦》)

(15)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周易·解卦》)

(16)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周易·损卦》)

(17)利有攸往,得臣无家。(《周易·损卦》)

(18)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周易·益卦》)

(19)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周易·夬卦》)

(20)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周易·姤卦》)

(21)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周易·萃卦》)

(22)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周易·巽卦》)

(23)岂弟君子,民之攸归。(《诗经·大雅·泂酌》)

译文:君子品德真高尚,百姓归附心向往。

(24)岂弟君子,民之攸塈。(《诗经·大雅·泂酌》)

塈:归附。

(25)不解于位,民之攸塈。(《诗经·大雅·假乐》)

(26)和鸾雝雝,万福攸同。(《诗经·小雅·蓼萧》)

同:聚。译文:鸾铃响丁东,万福归圣躬。

(27)乐只君子,万福攸同。(《诗经·小雅·采菽》)

(28)四方攸同,王后维翰。(《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29)四方攸同,皇王维辟。(《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30)既燕于宗,福禄攸降。(《诗经·大雅·凫鹥》)

(31)岂弟君子,福禄攸降。(《诗经·大雅·旱麓》)

(32)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诗经·小雅·斯干》)

跻:升,登上。

本按:这里指君子登上新筑的宫室。

(33)哕哕其冥,君子攸宁。(《诗经·小雅·斯干》)

译文:夜晚昏暗真幽静,君子住着真安定。攸宁,指安居之所。

(34)君子攸芋。(《诗经·小雅·斯干》)

芋:“宇”的借字,居住。

(35)乃立冢土,戎丑攸行。(《诗经·大雅·绵》)

朱熹《诗集传》:“戎丑,大众也。”

(36)王在灵囿,麀鹿攸伏。(《诗经·大雅·灵台》)

(二)表示对象

(1)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尚书·大诰》)

译文:我怎么不敢将祖先们所接受的福祥(国运)完成呢?

本按:攸受,即所接受的国运。

(2)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尚书·多士》)

宾,服从。后句可译为“是因为天下还不服从我们周朝”。

(3)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乃尔攸闻。(《尚书·多方》)

本按:“乃尔攸闻”是周公总结性的话,可译为“这些都是你们所知道的”。

(4)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尚书·立政》)

译文:文王不兼管各种具体教令。“罔攸兼”即“无所兼”。

(5)其比冢邦君我无攸爱,上帝曰必伐之。(《逸周书·商誓》)

译文:对于你们这些大邦的君长我们也无所爱怜,因为上帝说一定要讨伐你们。

(6)康子之攸保,勖教诲之,世祀无绝。(《逸周书·祭公》)

康,“秉”之误。译文:秉承你们所担任的事,勉励教诲天子,使后世的祭祀没有断绝。

(7)治乱信乎其行,惟王暨尔执政小子攸闻。(《逸周书·芮良夫》)

译文:国家的治与乱,确确实实取决于国君及其执政大臣的行为,这是你及你的执政大臣所听说过的。

本按:“攸闻”就是“所闻”,指“治乱信乎其行”这句话。

(8)奉璋峨峨,髦士攸宜。(《诗经·大雅·棫朴》)

译文:捧着酒壶真端庄,英俊贤士有气度。

(9)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诗经·大雅·生民》)

译文:踩了上帝拇趾印,神灵保佑赐吉祥。“介”通“祄”,保佑。“止”通“祉”,降福。

(三)表示工具或方式

(1)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尚书·大诰》)

“攸济”,渡水的方法。

(2)无皇曰:“今日耽乐。”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尚书·无逸》)

《十三经注疏》将“非民攸训,非天攸若”译为“非所以教民,非所以顺天”,可见“攸训”指的是教民的方法,“攸若”是顺天的方法。

(3)风雨攸除,鸟鼠攸去。(《诗经·小雅·斯干》)

本按:“风雨攸除”可译为“这是躲避风雨的方法”,“鸟鼠攸去”可译为“这是赶走鸟鼠的方法”。

(4)报以介福,万寿攸酢!(《诗经·小雅·楚茨》)

本按:此句意为让我们长寿就是神灵回报我们的方法。

(四)表示方面

(1)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周易·蒙卦》)

本按:“无攸利”《周易》中凡11见,意思是“无所利”,即“没有好的方面”。(下同)

(2)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周易·临卦》)

(3)行有眚,无攸利。(《周易·无妄卦》)

(4)十年勿用,无攸利。(《周易·颐卦》)

(5)浚恒,贞凶;无攸利。(《周易·恒卦》)

(6)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周易·大壮卦》)

(7)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周易·萃卦》)

(8)征凶,无攸利。(《周易·归妹卦》)

(9)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周易·归妹卦》)

(10)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卦辞〕(《周易·未济卦》)

(11)无攸遂,在中馈,贞吉。(《周易·家人卦》)

(五)表示受事

执讯连连,攸馘安安。(《诗经·大雅·皇矣》)

译文:捉来俘虏连成串,割下左耳装满筐。馘,割左耳。“攸馘”指割下的耳朵。

(六)表示原因或理由

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尚书·梓材》)

辟,邪恶、叛乱。“罔攸辟”义为“没有叛乱的理由”。

二、西周汉语结构助词“攸”的来源

《说文》:“攸,行水也。从攴,从人水省。秦刻石《峄山》文作☒。”段注:“行水也。戴侗曰:‘唐本作水行攸攸也,其中从巛。’按当作行水攸攸也。行水顺其性,则安流而入于海。”可见“攸”的本义是水“安流”,应该看作形容词。

除了本义,“攸”后世还可用作“久远”、“迅疾消失”、“闲适弛放”等形容词义和“处所”等名词义,很明显这些意义都是它的本义引申而来的。西周汉语中“攸”也有作名词和形容词的用例:

(1)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诗经·大雅·韩奕》)

程俊英将此句译为“他替女儿找婆家,莫如韩国最理想”[4],可见其中的“攸”可看成名词,是“处所”的意思。

(2)王曰又曰:“时予,乃或言尔攸居。”(《尚书·多士》)

李民、王健译文为:“现在我教导你们安于这里的生活。”[5]可见“攸”的意思是“长久”。

至于甲骨文中作地名、方国名和金文中作人名及“攸勒”的“攸”,都是“攸”的借假义①参见方有国《上古汉语语法研究》(巴蜀书社,2002:104-108)。按:方有国所说的“指示代词”“攸”,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助词“攸”。

那么结构助词“攸”是怎么来的呢?

张玉金认为它源于表处所的名词“攸”,其所由虚化的具体句法环境是“无/有+攸+VP”句式[6]。不但如此,他还认为结构助词“攸”先于结构助词“所”产生,而“攸”语法化为结构助词以后,“所”也因类推效应而语法化为了结构助词。我们同意这种看法。

三、余论

周法高认为,周代汉语中的虚词“攸”,有些可以解作“所”,有些则不可解作“所”,“还有些两可的例子,注解者往往异说纷纷,莫衷一是。例如《书·孔传》和《诗·毛传》、《郑笺》大都用‘所’解‘攸’,而王引之《经传释词》大都释‘攸’为语词之‘用’。”[7]所以周法高将“攸”分为了“攸=所”和“攸≠所”两个部分来讨论。

周法高的这个见解是很精当的,不过说得还不够清楚。的确并不是所有的“攸”都和结构助词“所”具有同样的功能,西周汉语中的“攸”有不少是用作连词的。如:

本按:铭文大意是旅因爲效法他父亲,保卫天子,所以天子就赏赐了他。句中的“攸”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的连词。

(2)无若火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绝。(《尚书·洛诰》)

马持盈将此句译为:“它一旦烧起来,就无法扑灭了”[8],将其中的“攸”看成假设连词。

还有5例“攸”,用在动词之前,意义非常空灵,很像王力所说的“词头”,传统上称为“语助”、“语词”、“词之助”等[9],本文把它们看作语气副词,待另文讨论。如:

(1)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尚书·大诰》)

(2)亦惟尔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尚书·多士》)

(3)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诗经·小雅·甫田》)

本按:这一例中的“攸介攸止”义不同于上引《诗经·大雅·生民》中的“攸介攸止”(此例“攸”是结构助词)。

(4)朋友攸摄,摄以威仪。(《诗经·大雅·既醉》)

[1]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172.

[2]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67-168.

[3]陈昌来.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9-13.

[4]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95.

[5]李民, 王健.《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11.

[6]张玉金.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96.

[7]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称代编[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9:405.

[8]屈万里.《尚书》今注今译[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105.

[9]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347.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Auxiliary YOU in Chinese Language of Xizhou Period

XIA Yong-she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YOU(攸) can be used as a structure auxiliary In Xizhou Chinese language. Its function is to constitute “ YOU(攸) +V” structure with the verb behind it and indicates the place, object, aspect and tools or methods that the V involved. This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YOU(攸) originates from its noun usage.

YOU; structure auxiliary; Xizhou Chinese language

H109.2

A

1007-5348(2017)07-0091-05

(责任编辑:陈 娜)

2017-05-20

夏永声(1977-),男,宁夏西吉人,韶关学院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古汉语语法、词汇。

猜你喜欢
大雅金文助词
大雅之堂与大雅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小心翼翼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语法填空专练
大雅正声 继往开新——中华诗词“求正容变”再认识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