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筝筝 郑宪恒
(1.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2.绍兴市柯桥区园艺学校,浙江 绍兴312000)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实施调查
胥筝筝1郑宪恒2
(1.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2.绍兴市柯桥区园艺学校,浙江 绍兴312000)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的方式,对S市7所中职学生的艺术学习情况、艺术学科教师的教学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支持度、教师和学生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看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了改进S市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的建议。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实施;调查;建议
新形势要求加快发展学校艺术教育,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2010年7月29日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明确指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2013年3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2]的通知,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3]颁布。《意见》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
以上文件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使中职学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公共艺术课程成为中职教育中新的组成部分。调查者选取工作所在的S市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现状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通过调查研究获取S市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第一,S市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况,包括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度、师生的看法和态度等;第二,S市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中产生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进S市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的建议。
本调查研究内容:第一,S市中职学生对艺术各学科门类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需求情况;第二,S市中职艺术教师课程教学基本情况、课程资源的开发、教科书使用情况;第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艺术教育实际支持程度;第四,教师和学生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看法和态度。
2014年9月至11月,调查者开展了《中职学生艺术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与《中职艺术教师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2015年3月至5月,调查者选取S市不同层次的7所中职学校美术、音乐教师和非艺术专业学生作为调查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个别现场访谈、针对性网络访谈。
调查学生样本为504个(每所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各36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8人),回收学生样本457份,其中有效样本449份,有效样本数量占所有学生样本数量的89.1%。其中,高一214人,其中男生85人、女生129人;高二235人,男生98人、女生137人。
调查教师样本为20个,均为这7所学校在职教师,回收教师有效样本19个,有效样本回收率为95%。其中美术教师12人、音乐教师7人;男教师7人、女教师12人;教龄五年及以下有13人、六到十年有6人。
(一)对学生艺术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
本调查采用IBM SPSS.19软件对《中职学生艺术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输入以量化统计,同时结合Excel 2003电子表格程序对多选问题结果进行统计,对访谈采取描述性分析。
1.结果统计
(1)学生对“你认为艺术课程对你的学习有用吗”进行了回答,5.1%认为“很有用”,24.1%认为“有用”,49.7%的学生认为“还可以”,21.2%认为“可有可无”。
(2)学生对“你认为美术、音乐课对你未来的专业发展有作用吗”进行了回答,10.7%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33.6%的学生“有作用”,41.6%的学生“无所谓”,14.0%的学生“没有”。
(3)学生对“你喜欢美术课吗”进行了回答,14%选择“非常喜欢”,36.7%“喜欢”,28.3%“还可以”,20.9%“不喜欢”。
(4)学生对“你喜欢音乐课吗”进行了回答,30.1%选择“非常喜欢”,30.7%选择“喜欢”,29.2%选择“还可以”,10.0%选择“不喜欢”。
(5)学生对“你认为通过艺术学习可以提高你的哪些能力(可多选)”进行了回答,选择“审美能力”的学生有78.8%、“绘画技能”45.7%、“动手能力”47.2%、“观察能力”41.2%、“想象能力”39.6%、“创新意识”23.4%、“生活能力”7.1%、“交流能力”6.0%、其他3.3%。
(6)学生对“你每周上多少节美术、音乐课”进行了回答,10.5%的学生每星期“5节或以上”,21.1%的学生“3—4节”,10.5%的学生“2节”,57.9%的学生1节。
(7)学生对“你希望美术、音乐课增加提高自己艺术能力方面的内容吗”进行了回答,21.8%的学生回答“非常希望”,46.5%的学生回答“可以”,24.7%的学生回答“无所谓”,6.9%的学生回答“没必要”。
(8)学生对“你去过本市和周边省市的美术馆或艺术馆吗”进行了回答,9.8%的学生回答“很多次”,50.1%的学生“偶尔”,40.1%的学生“没去过”。
(9)学生对“你在学校艺术课程学习中接触过哪些艺术项目(可多选)”进行了回答,从高到低依次为音乐鉴赏65.9%、素描64.4%、中国画61.9%、歌唱48.1%、水彩画44.8%、艺术设计36.7%,书法和篆刻均低于25%,舞蹈、摄影均低于10%,影视、戏剧和雕塑均低于5%。
(10)学生对“艺术课程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回答,31.8%的学生认为艺术课程学习方式是“多样”的,68.2%的学生认为艺术课程学习是“单一”的。
(11)学生对“你最喜欢的美术、音乐课的内容从1—5进行排序(最多选5项)”,学生选择依次为动漫艺术85.1%、音乐鉴赏82.9%、素描69.0%、民间艺术54.6%、水彩画37.6%、歌唱30.5%、书法27.4%、篆刻10.0%。
(12)学生对“你希望增加哪些与艺术能力相关的内容(最多选5项)”,学生选择依次为艺术设计69.5%、动漫艺术57.5%、影视54.6%、中国画48.6%、美术鉴赏35.4%、舞蹈33.2%、摄影27.8%、陶艺26.9%。
(13)学生对“你希望美术、音乐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你的艺术能力”这一开放型题目进行了回答,近45%的学生希望教师“教授美术技法”“教授乐器的使用”,36%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带我们参观美术馆”,近30%的学生希望教师“给予他们自己自由的艺术空间”、“不要布置太难的作业”等。
2.调查分析与结论
(1)学生对于艺术课程在培养人全面素质方面的作用还是认可的,但是学生对艺术课程的认同度差异较大。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认为学习艺术有用和喜欢美术、音乐课的学生均有一定的美术、音乐基础,其中有的学生在周末参加了美术或音乐类的辅导班,能主动完成作业或拓展训练;而不喜欢美术、音乐课的学生艺术基础较弱,在学习中较为被动。
(2)不同学校之间、学校不同专业之间学生艺术课程课时量差距较大,这就不可避免造成学校间学生艺术素质的差异。如A学校幼教专业,在2015年春季学期高一设置了每周“舞蹈”2节、“乐理”1节、“声乐”1节、“键盘器乐”2节、“素描与色彩”4节;D学校的农业观光服务专业,在2015年春季学期高二设置了每周美术5节、音乐1节;E校高一年级机电、数控、电气、建筑、电商五个专业,高二高考、国贸两个专业,高三高考、国贸两个专业,均在2015年春季学期开设了每周1节与艺术相关的“人文”或“素养”课程。
(3)大部分学生很少或者甚至不去专门的艺术场所,还有大部分学生认为艺术课程学习方式单一。根据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得知:第一,美术课程主要是绘画,其次是艺术设计、美术鉴赏、民间艺术、书法等,但雕塑、摄影和摄像等学习模块基本没有涉及;第二,音乐课程主要就是赏析,教师的音乐教学随意性较大。
(4)学生最喜欢的美术、音乐课的内容是动漫艺术、音乐鉴赏、素描、民间艺术等。学生希望增加艺术设计、动漫艺术、影视、中国画、美术鉴赏、舞蹈、摄影、陶艺等内容。学生希望教师“教美术技法”、“教乐器的使用”,能够“带我们参观画展”、“给予他们自己自由的艺术空间”、“不要布置太难的作业”等。
(二)对中职艺术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结果及结论
本调查采用IBM SPSS.19软件对《中职艺术教师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输入以量化统计,同时结合Excel 2003电子表格程序对多选问题结果进行统计,对访谈采取描述性分析。
1.结果统计
(1)教师对“您的美术或音乐课性质”进行了回答,21.1%认为是“公共课”,36.8%认为是“都不是”,42.1%不知道课程的性质,无人选择“专业课”。
(2)教师对“您每周上多少节美术或音乐课”进行了回答,10.5%的教师回答“14节或以上”,31.6%的教师回答“11—13节”,36.8%的教师回答“8—10节”,21.1%的教师回答“4节左右”。
(3)教师对“您承担的艺术课程课时量与实际的艺术课程地位相称吗”进行了回答,73.7%的教师回答“不相称”,21.1%的教师认为课时数与课程地位“相称”。
(4)教师对“你使用过哪些课程资源(可多选)”进行了回答,63.2%的教师回答“网络”,52.6%的教师回答“各种艺术视频”,47.4%的教师回答“各种绘画用具”,42.1%的教师回答“各种石膏像”,36.8%的教师回答“美术范画”,26.3%的教师回答“乐器”,26.3%的教师回答“民间艺术”,10.5%的教师回答“艺术名人、名作资源”。
(5)教师对“你去过本市和周边省市的美术馆或艺术馆吗”进行了回答,10.5%的教师回答“经常去”,52.6%的教师回答“偶尔去”,21.1%的教师“不知道”,15.8%的教师回答“没去过”。
(6)教师对“你是否在教学中使用专门的美术或音乐教科书”进行了回答,16.7%的美术教师使用过专门的中职美术教科书,83.3%的美术教师回答“没有使用过”专门的中职美术教科书,全部的音乐教师回答“没有使用过”中职音乐教科书。
(7)教师对“您认为属于中职公共艺术课程范畴的内容有哪些(从1—5排序)”进行了回答,以选择人数最多的项目依次排序,美术鉴赏89.5%、音乐鉴赏94.7%,绘画为84.2%、雕塑73.7%、民间艺术68.4%、动漫和歌唱均为68.4%、艺术设计63.2%、舞蹈和摄影均为52.6%、演奏和戏剧表演均为47.4%、园林建筑36.8%、诗歌10.5%。
(8)教师对“请写出您认为最重要的3个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目标(从1—5排序)”进行了回答,以选择人数最多的目标依次排序,“培养审美能力”94.7%、“培养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84.2%、选择“陶冶情操”和“创新意识”均为78.9%、“动手能力”73.7%。
(9)教师对“您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政策的了解情况”进行了回答,21.1%的教师回答“不太清楚”,78.9%的教师回答“没听说过”,回答“非常清楚”、“基本清楚”的为0。
(10)教师对“你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了解吗”进行了回答,只有5.3%的教师“了解”,5.3%的教师“听说过”,89.5%的教师“不了解”,没有教师回答“很了解”。
(11)教师对“您认为在政策指导下的公共艺术课程可行性”进行了回答,只有21.1%的教师认为“可行”,52.6%教师认为“难度较大”,25.3%的教师认为“不可行”。
(12)教师对“您认为开展以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为核心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哪些能力会产生影响(可多选)”进行了回答,以选择人数最多的能力依次排序,“审美能力”为89.5%、“观察能力”为73.7%、“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均为68.4%、“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均为63.2%、“生活能力”为57.9%。
(13)教师“对如何开展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您有哪些建议”这一开放型题目进行了回答,近60%的教师希望能得到学校财力、物力的支持,50%以上的教师希望能够得到“充足的创作时间”“自由的艺术发展的空间”“能够到校外去写生”,45%的教师希望“招收的学生能素质高”等。
2.调查分析与结论
(1)由于S市中职学校大部分是专业性的中职学校,故而大部分学校的主要科目是相关的专业课和文化课,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均不属于其中。各学校领导对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同,不同学校对艺术学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差距较大。
(2)大部分艺术类教师承担了较多课时,约80%的教师每周课时在8节以上。表面上看,艺术课程多就意味着课程地位得到保证,但实际上却是另一种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可知这一观点得到73.7%的教师的支持,只有26.3%的教师认为课时数与课程地位相称。根据访谈得知:第一,有的艺术课程教师承担了为文化课和专业课分担课时的任务;第二,有的美术、音乐教师承担了诸如语文课、历史课等课程的教学任务,还有的教师承担了学校德育工作。
(3)教师对艺术课程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作用有了解,但这些了解的程度差异较大。大部分教师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政策法规缺乏必要的了解。教师对公共艺术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接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在政策指导下的公共艺术课程实施“难度较大”。
(4)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程度不高。通过调查得知:第一,艺术类课程的人力资源、材料与设备资源、地方艺术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开发效果不明显;第二,虽然2014年秋季开学前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均出版了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科书,但访谈得知19位教师中有18位教师没听说过这几套教科书,16.7%的美术教师使用的所谓专门的中职美术教科书是自己根据上课需要自定的美术参考书或像园林美术等专业类的美术教科书,并不是专门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美术教科书。
(5)教师认为开展以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为核心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想象能力”。半数的教师认为在平时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质,认为艺术课程教学取得了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严重限制了公共艺术课堂在中职生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结合在问卷调查、访谈中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建议,针对根据本次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调查者提出改进S市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实施的建议,如下: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加深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引导教师、学生提高对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认识程度。同时,加强对相关艺术学科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提高艺术类教师地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活动中,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投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提供给中职公共艺术学科教师艺术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艺术贵在创新,创新要求艺术创作和教学需要宽松自由的氛围,通过给予艺术学科教师更多的自由性和独立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参与的艺术教学活动,如组织师生外出写生、参观画展、参加音乐会,开展校内艺术汇演或歌咏比赛,请专业的音乐家到校表演、举办音乐讲座,请专业的美术家到校创作、举办美术讲座等。
第三,学校开展高雅艺术进中职校园、中职学生走出校园参与校外艺术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在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各种优秀民间艺术引入校园、引入课堂的尝试,开设蜡染、剪纸、民间绘画、民间曲艺等校本课程,建立本校师生能够切实推进的校本课程内容框架;邀请校外艺术家进入校园演出和举办展览,聘请客座助教,辅助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同时,积极鼓励中职学生走出校园并参加校外艺术活动。
第四,教师要关注学生反馈,主动探究有效实施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方式提高艺术素养。教师要在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上,划分“艺术赏析课”和“艺术技能课”[4],开展诸如中外美术鉴赏、木刻版画、丝网版画、中国画、水彩画、书法、中外音乐鉴赏、音乐创作、歌唱、演奏、舞蹈、戏剧表演等教学活动,多样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一定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7-29.
[2]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22/201304/150178.html.2014-03-21.
[3]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95/201401/163173.html.2014-01-10.
[4]沈玥.浅谈中职公共艺术课的教学现状及改革[J].快乐阅读,2016(2):30.
(责任编辑 王海雷)
Survey of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Art Curriculu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Xu Zhengzheng1Zheng Xianheng2
(1.School of Textile Engineering and Apparel Design,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2. Shaoxing Keqiao Gardening School,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By means of a questionnaire,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seven vocational schools in Shaoxing city, covering such aspects a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the teaching performance of teachers, the manpower, material and financial support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and schools in vocational art courses, and the art-learning attitude of teachers. Ground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public art in vocational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vocational school; non-major ar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vestigation; suggestion
10.16169/j.issn.1008-293x.j.2017.10.019
G710
A
1008-293X(2017)10-0093-06
2016-03-02
绍兴市职业与成人教育教科研项目“以培养学生艺术素质为导向的中职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胥筝筝(1987- ),女,山东莱芜人,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