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龙华新区振能小学 郑胤强
『有为』阅读
文/深圳市龙华新区振能小学 郑胤强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程标准还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二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要求积累、背诵优秀诗文160篇。
基于此,笔者提出 “有为阅读”的教学理念,扩大阅读量,引导学生博览群书,丰富语文课程,在大量阅读、积累和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汲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内心世界和人生智慧,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早在几年前,笔者就针对当时语文教学存在的阅读量不足,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 “一本四合”的教学主张:以读为本,读与说结合,读与思结合,读与写结合,读的课内外结合。我们知道读书写字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学应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有效的尝试,但发现还远远不够,有的教师仍然被教材缚住手脚,看重眼前得失,生怕有内容没有讲到,生怕学生没有听懂,生怕学生做不好练习题,生怕考试让学生丢分。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构建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们提出了 “大阅读、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扩大阅读量,进行各类整合阅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课外,我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优秀诗文,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学校 “有为教育:为成长领航,为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 “有为阅读”指向学生终身发展:培养终身受用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养成终身受用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阅读能力作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中的核心素养,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对学生终身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理解、想象、创造等阅读能力,必然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形成。通过博览群书,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优秀诗文的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在这样的 “小为”中得到提高,必然成为他们人生 “大为”的心理基石。
1.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据文拓展,整合阅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习惯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不再注重对课文内容的传授,不再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肢解,而是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除了进行必要的生字词语的学习、重点段落的朗读指导与积累,语言的运用实践,写法提炼之外,转向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拓展阅读内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让阅读成为学生的 “人参果”
教师应适时做好相关书目的推荐工作,引导学生去读整本书,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但教材中的推荐的图书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还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更多的图书给学生,完成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量。我们每学期给学生推荐了十本课外书,并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低年级,以绘本、拼音读物为主,阅读短小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等;中年级,主要阅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科普读物等;高年级,主要阅读儿童文学、中外经典名著等。
3.增设阅读校本课程,让阅读更有实效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我们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阅读。由此,我们的设置了每周两节的阅读校本课程:一节阅读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传授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速度,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默读,掌握一般的阅读技巧。我们设置不同的课型, “名著导读”“读书经验交流” “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好书推荐” “班级读书会”等,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