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亚丽
一套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离不开适当的作业布置。作业形式可以有很多种,而有效作业的设计,需从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出发,帮助学生有效巩固课堂所学新知,进而成为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趣味性元素可以是作业形式的创新。由于小学英语教材注重对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培养,所以课本原文的很多场景都取自于日常生活,所学词汇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通过鼓励学生制作单词卡片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词汇,同时提升作业的趣味性。
例如,笔者在讲授牛津译林版 Let’s make a fruit salad这一课时,曾设计了制作单词卡片这样的实践作业。本课涉及很多常见的水果词汇,如apple,banana,orange等等。学生根据生词设计属于自己的单词卡片,并可在卡片上画上对应的水果图案,方便学生进行单词识记。此外,笔者还创设了一个水果超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水果超市中都有哪些水果,如何售卖等场景。将单词连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是教师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现在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这样的口诀唱诵出来,能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展现。
探索性作业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谓“探索性作业”,既没有固定不变的作业形式,又没有既定的答案或者结果,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探究能力,由学生自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调查并作出一定的总结。
例如,笔者在讲授课本How old are you?这一课时,曾设计了一个探索性作业,即要求学生以调查的形式为主,利用以下三个句型对全班同学的年龄情况进行统计:How old are you?/How old is your mother?/How old is your father?以小组形式进行调查,一人询问,一人负责记录数据,最后再由一名学生进行数据统计,整理成表格形式。调查过程略微繁琐,因此分工合作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完成探索性作业的效率。最后在课堂上进行作业成果展示时,仍然以小组形式,通过开展对话来展示调查的数据结果。如:Amy is nine years old.And her father is 34 years old.
从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认为,小学生仍处于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思维逻辑的发展有限,所以并不具备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但实际上,只要在教师积极且正确的引导下,学生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设计出合理作业的,以此凸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切身体会教师布置作业的过程。
例如,笔者在讲授牛津译林版After School这一课时,曾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给相应的小组进行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笔者首先向学生举例介绍了一般作业形式的设计过程。有小组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结合本单元新学的单词和词汇,设计一个相关场景并进行英文对话;还有小组设计的是以What do you often do after school?为主题,结合自身实际,写一段简短的介绍,等等。通过各个小组的作业设计,笔者本身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了解了学生真正喜欢的作业形式,可以以此作为日后作业设计的重要参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已经不再需要传统、刻板的作业形式。教师需创新作业形式,更注重作业的趣味性,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够促使作业发挥出其最大效用,让学生在真正有用的作业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业对增强学生能力的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