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华
“项目教学法”在播音主持专业即兴口语课中的建构与实践
□徐 华
媒体大融合时期,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即兴表达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知而能言、言而能顺、言之有物,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挥洒自如。越来越高的专业素养要求,同时也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何让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更快地融入全媒体环境中,那么即兴口语表达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全媒体;口语表达;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具体表现为,在教学中,通过设置包含多门课程知识的“项目”,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独立处理项目中所涉及的问题,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由此可看出,“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那么,为何要在播音主持专业中的即兴口语表达课中建构“项目教学法”?如何建构并实践这一“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在建构和实践中如何完善与发展?下文将探讨这些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即兴口语表达不仅仅需要外在的语言表达形式,更需要适应于不同的节目和舞台语境进行信息内容的快速调动、组织和准确传达。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从教学内容到训练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的课堂训练缺少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针对新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实战训练材料;缺乏新媒体节目的类型和应变表述;学生大多数独自准备完成,缺少团队协作的意识;学生完成情况的检测标准只局限于语言是否流畅,遣词造句是否准确规范,思路是否清晰等等,而学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老师却无法知晓,这就很难深入有效地进行教与学的互动与改进。
(二)即兴口语表达课涉及多专业领域,而非一门独立的课程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即兴口语表达课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不仅仅是播音主持这一单一专业,同时涉及到新闻专业、传播学专业以及电视编导专业。而现实问题是,大部分院校的即兴口语表达课更多地是有声语言表达领域。以我们学院为例,授课教师为播音主持专业老师,既教授用气发声播音创作节目主持,同时兼顾即兴口语表达课。在教学中,就会出现“重表达轻内容”的现象,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精力还是教师本身能力方面,都无法做到多角度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仅仅把即兴口语作为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前期积累,前期理解力和感悟力的提高以及后期的实践运用缺少建构与思考。
即兴口语表达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多学科跨专业学习的瓶颈,另一方面有具体“项目”的呈现,这显然已打破了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训练为辅的教学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即兴口语表达课中建构起“项目教学法”体系并进行有效实施,在国内相关院校,尤其是广西区内院校尚属首创。
传统意义上的即兴口语表达课都是在训练内容和方式上不断进行改革,大都采取模块化训练,缺少系统性和完整性。“项目教学法”体系将以“项目”为核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学习到训练,以至于最后的实践环节都离不开“项目”的指导。那么如何在整个教学中,建立起完善的“项目教学法”体系是即兴口语表达课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项目教学法”中授课教师的角色转换
即兴口语表达课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教授为主,由授课老师针对不同的训练技能进行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再传递给学生,或者由老师通过示范来传授表达技巧,这一方式会极大地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一旦应用到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就由教学的主导地位转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
(二)“项目教学法”中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协作创新”
即兴口语表达课中“项目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从前期准备(训练内容积累、信息收集整理)到项目开始实施(人员选择、主题确定、节目策划、研讨),到最终的呈现(节目形式、人员分工、文稿编写、录制、最后评价),由老师引导和指导监督,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实施,团队各成员相互配合帮助,积极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项目完成好。
(三)“情境”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对教学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利用创设目的明确、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如类型化主持场景、新闻现场、活动现场、节目现场等,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和认知体验,锻炼学生的实境体验和应急反应,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现场主持的习惯性的适应心理。根据“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主体,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四)“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要具体化
“项目教学法”的过程是要求师生共同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具体“项目”的确立要结合当前媒体融合的大环境和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在全媒体时代,面对高度“同质化”的信息,受众需要的仍然是媒体对新闻和信息的独特见解和评论,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首先是以电视新闻综合类节目作为研究的“项目”,这一项目内容又分为几个板块来呈现,包括新闻信息播报板块、新闻评论板块、新闻现场连线以及现场报道板块。这些板块在一个电视新闻节目中呈现,离不开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随着这一教学体系的不断展开与完善,我们的“项目”将会逐步涉及到电视即兴访谈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等等。
(五)“项目教学法”要进行课程和专业的协同配合
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与前期的信息储备、阅历经验、情感感受,甚至价值体系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与《即兴口语表达》之前的课程、之后的课程建立协同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近两年的专业课程安排中,我们在大一第一学期普通话语音的课程中加入课后阅读和欣赏、课后写作的环节,这是增强积累和提高快速编稿能力的基础,也是广义备稿阶段,并布置阅读书目,指定鉴赏经典节目,写作不同稿件,普及必要知识。
播音主持专业在某种角度被看作无专业,就是因为没有其他专业基础,当代很多主持人都是非专业出身,反而新闻、金融、法律、文学、历史等专业背景促使他们在媒体领域更为突出。所以在建构“项目教学法”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训练材料中设置了有关民生、社会问题、文化艺术等内容,这将协同新闻学、社会学、艺术学等专业,邀请相关老师介入播音教学,并开设第二课堂,深入浅出地进行基础知识梳理、分析当代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
(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校内校外教学实践协同发展
目前我们已与区内多家媒体如广西电视台、广西电台、南宁电视台及各区级电视台建立了合作关系,能够为学生实习提供机会。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打破了只选择播音主持专业教师授课的形式,我们引进广播电视一线媒体具有丰富的新闻节目主持经验的知名主持人加入教学项目团队。他们能够结合媒体一线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即兴口语主持进行指导;另外他们还为项目的最终呈现提供一定的条件。我们同时还引进新闻传播专业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从新闻传播的角度对学生信息的处理选择编写等方面加以训练。
(七)“项目教学法”中将“项目”作为教学成果的衡量标准
即兴口语表达课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的价值在于——在与人交际中,能够用语得体、谈笑风生;在无稿的情况下,做到即兴发挥,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新意迭出;在节目主持中,能够出口成趣、妙语生辉。而“项目教学法”的建构与实施,打破了过去仅以“分数”来衡量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在“项目”实施前,我们根据教学计划将学生分为几大项目组,每个项目组从信息收集到最终的项目呈现,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老师在指导和监督中,对学生课上和课下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这一过程,能够增强学生的“媒体人”意识,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专业老师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学习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这也是这门课的真正价值。
(八)“项目教学法”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再到训练方式和内容都将由过去传统单一的形式转变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信息化手段。如我们在建构过程中,建立相关班级QQ群、团队QQ群、微信公众号——“即兴口语课堂”,以便在课前课后进行话题讨论等内容。课堂教学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调动学生课上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的运用和翻转课堂的实施,在“项目教学法”中已经开始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升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法”的建构和实施,不只需专业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就能完成,它要求按实践课程设计学习过程,在实践情境中开展学习过程,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同时需要校内与其他专业和院系的有效合作,教师的组织方式也变为教师团队或专家工作室。
以上所需条件决定了我们在建构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和训练方法、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等。这其中存在着尚不完善的地方,首先教学和训练场所的局限性。我们的教学场所分为理论学习的课堂和实践训练的专业小课教室,虽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起来,但离真实的电视节目录制和播出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学生只能够模拟真实的电视直播。因此,我们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利用教师团队的力量,不断与省市电视台加强合作,为学生争取到更多实地实践的机会,切实感受和体验电视新闻直播的环境和状态,也让学生明确“项目教学法”的价值和意义。其次,是校内与其他专业和院系的合作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合作形式、课程安排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讨,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模式,当然这也需要校方相应的政策支持。再次,即兴口语前期的积累和后期实践、实习的深化等方面,需要老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需进一步完善训练体系,制定具体的实践方案,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推进实习的深化力度。
“项目教学法”作为即兴口语课改革中的一项具体内容,它的建构与实施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而言,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媒体人意识,真正打造出适应快速发展的媒体需要,同时也能将此方法推广至其他专业,让更多非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为其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成功基石。
1.应天常,王婷.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2.吴郁.主持人思维与语言能力训练路径[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本文为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结项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7JGA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