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月颜
[摘要] 通过观摩同一位老师对《确定起跑线》两次不同设计思路的教学,呈现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凸显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内涵——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研究中,实现了从引导学生探究到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实践的突破,生动地诠释了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提问;探究;实践操作 综合运用
G623.5
【背景说明及提出问题】
《确定起跑线》(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0-81页)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内容编排在本册教材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内容之后,是对前面三大领域知识和方法的综合,学生学习本内容的知识基础是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由于本教学内容是与体育学科整合、综合性很强的教学题材,有标准跑道的学校如果能够与体育学科整合开展综合实践,实操确定起跑线活动,对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但广州城区和近郊的小学,极少有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实施现场实操缺乏可行性。而对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型教学如何把握?需关注落实哪些的数学素养?很多教师都不清楚,为此本学片组织“数学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教学研讨,由片内的同一位骨干教师承担执教《确定起跑线》的研讨活动,实施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研讨效果。
【议论分析】
从上述同一位老师两次不同教学方案的实施来看,导入环节和应用实践环节的设计思路发生很大的变化,而探究环节都主要围绕“400米标准跑道的结构“和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差”进行,只是第二次教学中,老师更关注教学的细节,关注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科学研究素养,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究的真实过程,掌握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确定起跑线》的教学研讨中,参与研究者不是对第一次教学构思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实践观摩中改进教学方案,结合对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课标理解,进行大胆的创新尝试。
如何把握数学综合与实践?结合本教学案例的研究,给笔者的启示有如下几点:
1.自主提问,萌动探究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综合实践领域内涵阐述——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学习活动,那就要求综合实践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提問。本案例教学,本来以“小动物分别在内圆和外圆赛跑是否公平的情境”导入是比较有趣的,但老师的二次教学还是了进行大胆的删改,由学生课前调查互动交流形成多个问题,由老师把问题进行综合聚焦,引出主题。问题源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为实践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老师还根据课堂生成情况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小问题,以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合作,达成教学目标。
2.重视探究,体验过程
数学探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学情“扶”“放”结合,指导思维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全员全程参与自主学习。
3.实践操作,尝试解决
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在探究得出知识规律后,如果能在400米标准运动场上进行实操,则是理想的,但对于很多学校来说不是很现实。本案例的二次执教把“环形跑道缩小成模型,让学生运用知识直观操作确定起跑线”,让学生学以致用,促进知识内化为能力,使数学变得鲜活而生动、好玩而有趣,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综合运用,发展能力
本教学内容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本案例的探究过程综,老师在指导“直道长度、弯道直径、弯道圆周长、跑道全长、与内跑道相差”等计算时,就充分体现了对以上三大领域教学内容的综合运用,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有效拓展,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探究,互动交流、反馈,相互启迪,把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提升。
【引申与思考】
总之,“综合”、“实践”就是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要关注的核心。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探究实践,真实体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生活性、综合性、实践性,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体现。笔者认为,本案例的教学中,探究环节如能给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一个跑道模型,把跑道的结构、跑道长度差的规律探究,都让小组合作按照模型给出的数据进行,把探究过程模式放得更开,挖得更深,更直观,实践性更强,更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兴趣和思维。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