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思+林龙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家庭教育的影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新时期高校的家校联系育人现状欠佳,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迫切需要家校密切联系,形成教育合力。通过高校家校联系工作方法的创新和实践,开展多形式的家校联系工作,建立家庭与高校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 家校联系 育人
G647
2004 年9 月,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文件)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向高等学校延伸日益明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因此,搭建家校互动的平台,可以为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添砖加瓦。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对于学生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统一步调帮助学生,切实在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关心和服务好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有利于学校提前做好预警工作。
一、新时期高校家校联系工作的现状
1. 家长与学生之间沟通欠佳
一方面,大学比起初高中的教育阶段,具有开放性强、自由度高的特点,大多学生远离家乡求学的教育现状,使学生家长难以得知学生在校的就读情况;另一方面,大部分大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存在困难,在与家长的日常沟通中,在学习成绩、上课出勤率、打机现象等方面,常见报喜不报忧、刻意隐瞒自身情况等现象,沟通方式也局限在电话联系和寒暑期期间的面谈,因此,家长们无法直接的得知学生在校情况,对学生的话语难辨真伪,又因距离、沟通渠道不畅等原因求实不得。
2.高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不畅
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与中小学有很大差异,不再是保姆式管理,而是指导性管理。对比初高中时期一个学生班级设置一名班主任单独管理40-50人学生的管理方式,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则主要由高校辅导员负责,一般的辅导员需要处理学生日常(新生、助学)、就业、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担负着200-400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决定了单纯从高校方面出发,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告知学生情况的家校沟通存在局限性。同时,学生家长们往往因为时间、地域、语言交流等问题,与学校沟通不顺畅,常常出现当学生发生重大心理问题或出现严重违纪行为后,高校才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事件发生前存在的隐患问题学生家长不知情从而无法接受现实的情况
以上存在的高校家校联系工作现状,极大的制约了学生、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甚至影响着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及时、有效解决。
二、高校家校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 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家校合力的形成更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今日,我们已经逐步走进网络信息化时代,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的力量不容小觑。网络的开发与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但与此同时,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出现“低头族”、“手机依赖症”等现状令人担忧,网络信息碎片化和泛娱乐化的冲击,导致当今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个性多变,这为高校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然而,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建立家庭-高校联系渠道,在学生入校前即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并通过网络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探讨高校教育模式和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途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 高校开放性及高校生源的广泛性等因素需要加强家校联系
高校开放性强,具有学习环境宽松、校园活动丰富、校外生活充满诱惑等特点。学生家长不在学生身边,难以知晓学生情况,因此对初次离开家庭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出现难以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情况。另外,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长唯有通过家校联系才能确定子女的在校情况,尤其对来自省外的学生,家校联系尤显重要。
三、高校家校合作育人创新举措初探
1. 家长见面会
大一新生入学报到时,利用大部分学生家长陪同学生到校的契机,由高校各二级院系召开新生家长见面会。通过见面会,一是校方向家长和学生们介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二级院系的院系建设情况、学科专业设置、学生培养计划和教育管理安排等情况,增强他们对学校的了解,拉近学校和学生家长间的距离;二是校方可以向家长和学生介绍学校相关管理规定,建议家长在重要时间结点关注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在校动态;三是,校方可主动收集学生家长信息(如,联系信息和家庭信息等),建立家长联系的动态数据库,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家校联系的基础档案。
2、家长开放日
校方每年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进学校、进课堂,亲身体验学校学习氛围,了解孩子学习以及生活情况。老师通过带家长参观校园的方式,与家长深入交流,让家长对学校学院放心。另外,通过家长座谈会,实现与学生家长的互动,一方面,促进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业形势等,另一方面,家校双方共同探索学生问题或不良现象发生的根源,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达成共识,形成良性互动。
3、定期信件
学生每学期学期末,以信件形式将学生在校情况反馈至家长,包括,《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学生在校情况登记表》、《助学政策知识手册》、《学生家长意见反馈表》,让学生家长多方位得知学生在校情况,如学生学习成绩、考证获奖、社会实践、求职情况等。新学期开学,学院对家长意见反馈表进行整合,让学院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和其与家长沟通交流情况,巩固教育效果。
4、重點关注困难学生的情况反馈
将“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三类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学院每月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形式,对学生出勤率、奖惩情况、缴费情况、心理健康情况等进行汇报,对以上三类学生制定成长成材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家校联系是沟通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桥梁,有助于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校方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协调家校关系,融洽师生感情,有助于家校双方统一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更健康成长成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通过创新性、多途径的家校间联系合作,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对接,将“家校联系”工作做到信息化、动态化、长效化,形成家校合作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分层次、分类别地培养高素质大学人才,凝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作者简介:马思思,女,1989.06,河南商丘人,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汽车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